学校教育管理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概述 (3)1.1. 1教育概念 (3)1.1.1. ⼴义:泛指⼀切有⽬的地增长⼈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智⼒和体⼒,影响⼈的思想观念活动。

(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习,⽆教育31.1.2. 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向变化的活动。

(3) 1.1.3. 词源 (3)1.2. 2教育要素 (3)1.2.1.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3)1.2.2.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 (3)1.2.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段活动⽅式、环境。

(3)1.2.4. 各要素相互独⽴,⼜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多样的教育形态。

(3)1.3. 2教育形态 (3)1.3.1. 教育系统⾃⾝标准 (4)1.3.2.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的空间特性 (4)1.3.3.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的时间特性 (5)1.4. 1教育属性 (5)1.4.1.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的的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类所特有的。

(教育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能⾏为不属于教育。

) (5)1.4.2. 社会属性(记忆⼝诀: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6)1.5. 3基本规律 (6)1.5.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的发展,详见第⼆章。

(6)2. 教育发展 (6)2.1. 1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话最古⽼、本能⽣利息、⼼理仿孟禄、⽶凯爱劳动) (6)2.1.1. 神话起源 (6)2.1.2. ⽣物起源 (7)2.1.3. ⼼理起源 (7)2.1.4. 劳动起源 (7)2.1.5. 需要起源 (7)2.1.6. ⽣活起源 (7)2.2.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8)2.2.1. 原始社会特点(⼝诀:三没⼀⽬的⼀结合) (8)2.2.2. 古代中国 (8)2.2.3. 古代西⽅ (10)2.2.4.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与⽣产劳动相分离)(⼝诀:街道专刻象)122.2.5. 近代现代教育特点:第⼀次⼯业⾰命后(教育⽣产劳动由分离到结合)(⼝诀:公义世法) (12)2.2.6. 20世纪后期教育/现代特点:(⼝诀:全民多现⾝) (13)2.3. 3教育改⾰与发展的趋势 (13)3. 教育学的产⽣与发展 (13)3.1. 2教育学概述 (13)3.1.1. 概念:教育学是⼀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教育规律的科学133.1.2.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3)3.1.3. 研究任务(根本任务):揭⽰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思维导图修改版

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思维导图修改版

理解教育课程体系附件仁课程目标体系模块一:情感、态度与品德模块--一《修身》模块二:心理素质模块----《礼仪》模块三:知识与能力模块----《展能》根据三个模块,校本课程开发设定《修身》、《礼仪》、《展能》三个课程模块。

(1)《修身》课程主要包括:《经典诵读》、《书画》、《使命教育》等。

(2)《礼仪》课程主要包括:《外交礼仪》、《与人相处》《心理健康》等。

(3)《展能》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小剧场剧》、《写作与人生》、合唱以及快乐运动项目等。

附件2:具体教育课程附件3:具体德育课程体系附件4:家校联教共同体工作坊(1)板中“家校互动坊”:在现代社会,家校关系走向“互动”不仅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因此,我们招募家长义工成立“板中家校互动坊”。

下设“校园观察团”、"校园安全护卫团”和"家长讲师团”。

其中,“校园观察团”的家长志愿者定期到校参与学生营养膳食的设计与监督、参与随堂听课、观察校园卫生与安全情况、与教师或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或全体家长反馈观察报告;“校园安全护卫团”的家长义工主要负责帮助学校疏通校园周边的交通,保障学生放学高峰时的安全;“家长讲师团” 的家长义工则发挥其特长,为我校学生开设各类主题讲堂,拓宽学生视野。

(黃仁才)(2)板中“理解故事坊”:我们招募教师和家长义工参与组成“教师故事团” 和“妈妈故事团”,根据学校需要或者班级需要,预约故事使者到校为孩子们讲励志故事。

同时,改革学校的国旗下讲话形式,以“讲故事”形式传播道德与文化,熏陶生命。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设立板中故事坊专栏,收集各类故事资源,定期更新,给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自山选择阅读和交流的平台。

(何秋菊)(3)板中“阳光家庭坊”:我们突破传统的纯师生关系形式,构建师一生、母(父)一子、师一友多元关系。

我们组织一些教师义工尝试开展“阳光家庭坊” 活动,利用双休日时间,义工老师将2-3名学生请到家里,与其共同生活娱乐,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互信,以此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增强自信。

中学教资科二中学课程思维导图

中学教资科二中学课程思维导图

课程概述1课程的概念1 .广义: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1狭义: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课程类型2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者性质(分科、综合和或活动课程)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国家、地方和校本)呈现方式(显性和隐性)课程的任务(基础、拓展和研究)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3 .社会、知识和儿童1课程理论的历史与现状4 .萌芽中国唐朝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宋代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西方课程最早出现在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产生与发展美国博比特,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课程》,课程作为专门的领域诞生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现代课程理论的新发展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内含1 .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2 .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体系三维课程目标3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计划(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1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科目的设置(中心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2 .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阶段:前言课程目标(中心)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高中新课程: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和附录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材3 .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主体)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视听材料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文本是教科书的主体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教科书的编排方式(是否有重复):直线式、螺旋式教科书的使用教材(主要是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1 .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思维导图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可称为生理的发展,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
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2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二是思 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身心向积极方面变 化的过程
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内发论遗传决定 环境决定论
多因素共同作用
遗传素质 环境
学校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积极变化的过程
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心理发展包括两方面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 各方面的潜在素质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 质基础;心理发展影响着生理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作为 个体只有实参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 件的能力,能否较好地发挥能动性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学校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

学校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

学校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标题:学校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引言概述: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是一种用于管理学校安全事务的工具,通过网络图的方式展示学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匡助学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

一、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的设计原则1.1 简洁明了:网络图应该简洁明了,能够一目了然地展示学校的安全管理体系,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让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能够快速理解。

1.2 全面细致:网络图应该包含学校各个方面的安全管理内容,包括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细致到每一个具体的安全措施和责任人。

1.3 易于更新:网络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工具,能够随时更新,及时反映学校的最新安全管理措施和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的制作步骤2.1 采集信息:首先要采集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信息,包括安全政策、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2 绘制草图: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先绘制一个初步的网络图草图,包括各个安全管理要素的连接和关系,为后续的制作奠定基础。

2.3 制作网络图:在绘制草图的基础上,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或者软件,制作出完整的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确保图形美观、信息清晰。

三、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的应用价值3.1 管理决策: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可以匡助管理者及时发现学校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

3.2 安全培训:网络图可以作为安全培训的工具,匡助教职员工和学生了解学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3 审计评估: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可以作为安全管理的审计和评估工具,匡助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

四、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的更新维护4.1 定期检查: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图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反映学校的最新安全管理措施和情况。

4.2 反馈意见:学校管理者和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图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保持网络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中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中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新文化运动教 育运动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教育运动 职业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学校教学方法 改革与试验
1.设计教学法 2.道尔顿制 3.文森卡特制
1922新学制
产生过程:壬子癸丑学制缺陷丛生 七项标准:进化个性留余地,平民生活易普及,国民经济与实力 特点:划分阶段,缩短年限,改革中等,缩短高等,增强职业,师范教育 课程标准:选修,必修,分科 评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标:实德实才之士 内容:实学、六斋 方法:习行
颜元的教育思想
兴太学以养士 实行察举
文教政策
任贤使能 经学教育
汉代教育制度
太学 鸿都门学
封建学制建立
地方官学:郡国学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儒学独尊与 读书做官教育模式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董仲舒教育思想 三纲五常:核心
德育作用:立政之本 ①重义轻利
性质:殖民性
学校: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
教会学校的发展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和中华教育会
教会学校课程
目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内容:西学为主
兴办学堂 类型:外语、军事、实业
特点:新特点,新旧杂合
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教育
留美 留欧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张之洞 劝学篇
局限性:引进、冲击、维护
科举演变:宋-元-明-清
学校沦为科举附庸 文教政策:兴文教、抑武事
苏湖教法:胡瑗,分斋教学法
范仲淹庆历兴学 王安石熙宁兴学 三次兴学
蔡京咸宁兴学 三舍法:王安石,按成绩依次升舍 积分法:元代国子学,积累计算全年成绩升学 六等黜陟法:地方官学考试奖惩制度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思维。

通过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帮助整合知识结构,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巧用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学校教育应更多倡导其使用,学生也应自觉将其应用于学习中。

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能更加系统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思维导图,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整合知识,学习方法,综合运用能力,学校教育,学生自觉。

1. 引言1.1 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表达工具,通过将主题或概念以中心点展开,再以不同层次的分支来展示详细内容或相关概念,从而将复杂的信息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它可以帮助人们将大量信息快速归类、整理和记忆,提高思维逻辑性和连贯性,促进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思维导图不仅限于文字,还可以包含图像、颜色、符号等元素,使得信息呈现更加生动和易于记忆。

通过创建思维导图,人们可以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思维导图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意水平。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延伸到各个领域,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可以用它来提高效率、促进思维的跨界整合和创新。

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1.2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关注和强调。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这些素养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知识爆炸时代的挑战,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面对未来社会和职业挑战的关键。

中学德育思维导图

中学德育思维导图

概念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概念构成要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途径方法基本观点教育价值基本观点教育价值: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体一定的行动时出的比较个人的品德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相同,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观念):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实现道德动机的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念、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同伴群体: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个体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因素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考虑学生原有态度)(可望且可及的榜样)(三阶段七子过程)来源: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儿童道德水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儿童品德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道德现实主义、他律的道德)(5~8岁)可逆性阶段(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重视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含义广义: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狭义: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意义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途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题教学中融合、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含义: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概述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概述思维导图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常⽤法过程(最基本⽤法)我从这部影⽚中受到了⼀次深刻的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法你的孩⼦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的制度⼀般出现在官⽅⽂献中教育是振兴地⽅经济的基础词源最早出现:孟⼦.尽⼼上最早把教和育分开:许慎《说⽂解字》⻄⽅:education :潜质引发定义 ⼴义:学校、社会、家庭、⾃我教育、⾃然形态的教育(⽣产⽣活中)狭义:学校教育区别:计划性更狭义:德育谢弗勒《教育的语⾔》教育术语(概念、范畴)纲领性定义:应然描述性定义:实然规定性定义:作者⾃⼰给教育下的定义教育隐喻 夸美纽斯:假如要去形成⼀个⼈,那必须的由教育去形成;种⼦、阳光...塑造:教师是⼈类灵魂的⼯程师 雕琢:⽟不琢不成器陶冶洛克:⽩板说教育⼝号教育的结构内部结构(基本要素、活动的结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学校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起主导作⽤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社会⽂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科学知识和社会⽂明的传播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我教育能⼒的学习者学⽣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接受教育的必要性能动性和主体性——⾃我改造和⾃我塑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媒介和教育措施构成版本⼀:教育内容和教育⼿段(形式) 版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段、教育活动⽅式和教育环境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对⽭盾才是教育中的基 本的、决定性的⽭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其他说法叶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质 柳海⺠: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段 王道俊、郭⽂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式教育形态的分类教育系统⾃身标准⾮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类教育的⾼级形态)运⾏场所和空间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标准、产业技术、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外部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类型结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其他办学形式结构 全⽇制、半⼯(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播、电视等学校组成管理体制结构 公办、⺠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办学教育的本质 概念:教育是⼀种有⽬的的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学学科结构的逻辑起点 教育是在⼀定背景下发⽣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本质属性(特征):育⼈性 ⼈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的性双重属性说⽣产⼒说上层建筑说特殊范畴说社会实践说社会实践说根本属性:社会性⼈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社会性和意识性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阶级性⻄周的学在官府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唐朝的六学⼆馆⼆馆崇⽂馆弘⽂馆六学国⼦学,三品以上⼤学,五品以上⻄⻔学,七品以上律学,⼋品以下,庶⼦书学,⼋品以下,庶⼦算学,⼋品以下,庶⼦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没有等级性相对独⽴性 版本⼀: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后⾏、并⾏、先⾏)版本⼆:转化活动、历史继承性、不平衡 版本三: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 版本四: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历史继承性、不平衡 ⻓期性 ⽣产性 ⺠族性教育的功能特征 客观性 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结构在⼈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功能的客观性社会性教育的功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变化多样性 既有对个体的发展的功能,也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功能,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功能⽆边⽆界,⽆限夸⼤教育功能是不合适的 整体性 教育多样的功能之间不是杂乱⽆章的,⽽是⼀个有序的组合体,表现出整体性条件性教育功能不会⾃动实现类型按照作⽤对象个体功能(本体功能) 个体的个性化教育促进⼈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的独特性教育促使⼈的创造性开发并实现个体价值个体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的⻆⾊意识社会功能(派⽣功能)⽅向正向(积极)功能负向(消极)功能呈现形式显性功能(计划内)隐性功能(计划外)性质保守功能超越功能。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版

当前学校教育制度
层次结构:幼儿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高等教育
激发功能(引发功能) 指向功能(定向功能)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内部攻击与外部动机 高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认知内驱力力力(要求理理解事物、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自我提高高内驱力力力(由学业成就而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 要)附属内驱力力力(为获得⻓长着的赞许或同伴的接纳而而表现出 的)
孔子子与《论语》
《学记》 其他教育家及其思想
萌芽阶段的中国教育思想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里里士士多德/昆体良
萌芽阶段⻄西方方的教育思想
培根提出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立学科
创立立阶段的代表人人物及其思想
规范教育学形成与发展阶段的代表人人 物及思想
教育学的独立立形态阶段(琐碎易易混)
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
教学的概念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引导学生生掌握科学文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生智力力力、培养学生生的创造能力力力和实践能力力力 发展学生生体力力力、提高高学生生的健康水水平
小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培养小小学生生高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心理理品质
知识的类型
根据概括水水平: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根据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符号学习(表征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知识的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知识学习的类型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并列列结合学习(并列列组合学习)

【无水印 思维导图】职教二十条

【无水印 思维导图】职教二十条

(18)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政府人员
职业教育专家
成员
行业企业专家 管理专家
职业教育研究人员
中华职业教育社
学习者的职业道德 技术技能水平 就业质量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水平
七、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19)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0)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
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2)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 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四、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13)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职教二十条
一、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1)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育人机制: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原则: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
(2)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普职
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
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14)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严格控制数量,扶优、扶大、扶强
五、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15)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建立国家技术技能大师库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16)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
六、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治理督导评价
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核心:
(17)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十三章学校发展规划思维导图脑图

十三章学校发展规划思维导图脑图

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概述学校发展规划的概念3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学校发展规划的特征4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管理理念的创新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管理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发展、自主发展的转变,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要求学校改变被动执行、单方依赖等非自主管理学校的局面,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同时,鼓励学校所有相关者都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促进学校发展过程中来,成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量学校发展规划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行动过程真正的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包含调查、制定、实施和评价等系列活动的过程,它强调通过多方力量合作,促进学校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因此,学校发展规划不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更应是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行动过程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系统的学校管理方式学校发展规划是对学校发展所进行的整体性、长远性和全面性的规划过程,是多种学校管理方式相融合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强调共同参与、合作与责任承担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它的制定与实施不是学校单方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基于学校的自主管理和发展,基于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专家等的共同参与合作过程学校要在充分利用好各方力量的基础上,承担起更多的自主管理责任学校发展规划的功能4引领学校发展的未来走向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预设性的计划,是根据教育环境变化和学校实际对学校未来几年发展所及逆行的一种综合性预测与设计,是对学校未来发展可能性地论证,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实践。

同时,学校发展规划描述了一幅学校发展蓝图,它对学校发展具有导向型作用挖掘学校的内在潜力和特色制定与实施学校发展规划首先需要对学校的历史、现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这种分析和调查也即是挖掘学校潜力、明晰学校特色的过程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都要重点考虑学校的内在潜力和发展特色,从而使学校的潜力和特色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即是通过调动所有相关者共同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过程,于是,学校发展规划被认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学校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项目的确定必须以课程、教学与教师等为主要内容,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素质提高等又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增强学生的自主发展力学校发展规划改变学校相关者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不再是教育行政指令的执行者或学校管理的旁观者,而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发展规划的进程2学校发展规划的相关背景教育管理的“权力下放”校长负责制的确立校本管理改革运动等思潮的影响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对学校发展规划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研究对学校发展规划价值的研究对学校发展规划主体、内容、过程和方法等的研究对学校发展规划存在问题的研究学校发展规划的实践进展学校发展规划的初显与发展学校发展规划成为立法内容学校发展规划在国际上的推广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3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育人为本不仅要求学校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促进每一位学生自由、有个性地充分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视野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向未来地,要预测学校未来的发展状态,好的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是在分析实际的基础上全面提出学校发展目标、愿景和整体构想,并制定出相关策略、措施和具体方案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提倡教育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尽可能地将那些愿意参与、能够参与并对许欸笑傲发展规划的制定有实际贡献的人真正吸纳进来,这就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共同参与原则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度要凸显学校特色、优势核心竞争力要对学校的优势、特色和潜力有明晰的判断学校的独特性、优势和潜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重要方面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应附有相应的指标体系,配备可以获得和测量的可比性数据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容易被人理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体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集体学校师生校外专家团队家长、社区代表和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等其他相关者学校发展规划指定的过程了解学校发展现状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学校优先发展项目设计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4分析规划实施等影响因素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主体的态度、能力及行为参与程度学校内部的民主氛围与沟通合作的学校文化教育行政部门赋予学校管理权限与社会舆论的支持程度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系统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与领导落实规划实施具体进展开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宣传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宣传是指规划实施负责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教育相关者传达学校发展的规划制定、实施等相关情况的过程组织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专项培训开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转向培训,主要目的在于使相关人员明确规划实施的内容,了解规划实施的有关程序分解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第一步是认识和理解教育整体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第二步是把握学校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第三步是明晰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活动进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行动计划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行动计划是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指定的行动方案和具体的时间、物资、人员安排等学校发展规划的监督与评价3学校发展规划的监督学校发展规划监督的功能最终目的是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学校发展规划监督的步骤1.成立规划监督机构2.制定监督项目规划3.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规划监督报告学校发展规划监督的内容学校发展规划的评价学校发展规划评价的目的判断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达成度,而且可以,总结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寻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学校获得有效发展,实现学校的预期发展目标。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完整的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学至于行而止矣;
著作:《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
教育内容: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实用技术
墨子(和平使者)
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 (中外最早)——“量力所能至”、“深其 深,浅其浅”、“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生物起源 心理起源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观点:教育起源生物,不仅存于人类,也存于动物界。 (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 代表人物:孟禄(美)
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教育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 观点: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需要起源
选士制度:科举制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育场所: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 书院、应天府书院)

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学经的(基《本诗教经材》和《科尚举书考》试《的礼依记据》。《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教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明清
明代:八股取士 清代:1905 年,废科举,兴学堂
论教育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 ;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 近,习相远也
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同政治的 关系)
《论语》
论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启发式教学;世界上/中国最早运用启发式 教学的人)
萌芽阶段(奴隶社 会-17 世纪 古代教育
补充点: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是夏,最早出现学校的时期是奴隶社会

第四章教育制度思维导图

第四章教育制度思维导图

第四章教育制度一、学制的概述:概念:广义:机构体系+运行规则狭义: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鞋业年限)建立学制的依据: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非正式教育没有学校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学校很少、没有系统没有学制正规教育既有学校又有学制二、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前制度化(实体化教育):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形态制度化:正规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中国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概念: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最重要)、普遍性、免费性起源与发展: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义务教育法》3、中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终身教育概述:保罗·朗格朗《学会生存》终身教育特点:终身性(最大的特征)全民性(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广泛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灵活性和实用性(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6、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四、现代学制的类型1、西欧双轨制: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大学—中学)职业教育(自下而上,小学—职业学校)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2、美国单轨制:小学直至大学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缺点:教育不平等;大学学费高3、前苏联分支型学制:前段:基础阶段实行义务教育后段:中等阶段实行教育分流;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点:利于教育的普及,学术水平高缺点:课时多、课程复杂,不够灵活五、旧中国学制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2、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修业年限长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应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修业年限长,小学到大学21年,全通儒院26年3、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修订,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反映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兼顾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需求5、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我国学制的一个新阶段内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6、1958年学制改革:“三个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学校如何运转

学校如何运转

目录分析
《学校如何运转》是一本深入探讨学校运营管理的书籍,其目录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以下是对该书的目录进行的分析。
在引言部分,作者首先对学校运转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后续的深入 探讨奠定了基础。还对学校运转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学校运转的因素进行 了概述,使读者对学校运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一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组织结构,包括校长、教导处、总务处 等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还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说明,为学校 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课程与教学管理是学校运转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详细介绍 了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为学校的教 学工作提供了指导。
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是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章中,作者对学 校的文化内涵、品牌形象以及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和 创新提供了思路。
学校评价与改进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章中,作者对学校 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说明,为学校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参考。
“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社会适应能力。”——摘自第四章《学校的评价方式》
这句话提醒我们评价学校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标准。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重 要,但
阅读感受
在众多教育类书籍中,《学校如何运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成 为了我近期最为的一本。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希贵,一位在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经验 和独到见解的专家。他的文字,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让人在阅读 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 他们的学习热情。”——摘自第三章《教育教学方式》

学校制度改进

学校制度改进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学校制度改进》是一本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和改进学校制度的重要著作。对于教育领域的从业者、 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来说,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从多个层面揭示了学校制度中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学校制度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认为,学校制度是教育发展的核心, 但现行的制度存在着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必须对学校制度进 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作者分析了现行学校制度中的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评价标准单教师激励机制失效等。他 们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衡,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目录分析
《学校制度改进》这本书对于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全面、 系统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思路,为实际工作提供有力 的支持。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推进学校制度改进工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学校制度改进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本书ຫໍສະໝຸດ 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制度机制
改进
改进
提高
质量
内容
学校
学校
教育 问题
存在
制度
通过
评价
学生
方面
发展
重要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学校制度改进》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学校制度变革与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然而,学校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 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本书旨在通过对学校制度的审视和改进,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当前学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单一等。这些问 题导致了学校教育质量的不均衡,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本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学校制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学校制度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同时,书中还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学校制度改进的 具体实施措施及效果。

教育制度思维导图 脑图

教育制度思维导图 脑图

教育制度概念广义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影响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文化传统人口状况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废科举,兴学堂非制度化教育教育形式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双轨制)欧洲国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单轨学制(单轨制)美国分支型学制(分支制、中间型学制)苏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制壬寅学制1902年第一个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没有实施癸卯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次将师范教育纳入并实施男女不得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至1013年南京临时政府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壬戌学制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北洋政府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我国当前的学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类别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形态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义务教育制度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德国最早开始基础教育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基本特点强制性最本质普及性免费性公共性基础性最基本的特点我国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多种形式并存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学制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制度概述思维导图-高清脑图分享

教育制度概述思维导图-高清脑图分享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二者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不能随意制定和废止。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规范性(取向性):满足........需求。

主要表现为阶级性,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历史性:古今不同强制性:必须遵守教育制度根本特征在于规范性和系统性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无制度):始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后出现实体化教育,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制度化教育(有制度,在校内):含义:制度化教育指正规教育,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新阶段中国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废科举、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在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标志:学习化社会代表思想:库姆斯主张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社会依据: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制约(修业年限)人的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要符合学生阶段性特点,小学数学均为6~7岁学制本身的因素:受国内学制历史发展的影响,也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代表国家:西欧,英国为代表(18,19世纪)表现形式:学校系统分为两轨,①资产阶级子女学校:自上而下(大学,中学)属于学术轨,有较强的学术性;为劳动子女设立,自下而上(小学,初中职业学校)属于职业轨评价:有利于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但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单轨学制代表国家: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形式: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特点: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中学习(一个系列,多种分段)评价: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率低下分支型学制(Y型学制)代表国家:苏联,中国(20世纪上半叶)表现形式:单双轨学制的综合,前段 小学,初中阶段学制是单轨;后段学制是双轨,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5个处室,负责学校的各项事务。

教务处主管学校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教材、考务以及教学常规检查,教学研究活动。

政教处负责教师和学生管理:教师的职称,培训,师德师风学习,学生德育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财务:教师工资,学校报帐,学校财产管理,食堂及学生住宿。

电教处,主管学校的电教事务:管理学校的网络中心,班班通,微机室,多媒体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器材料室,图书室。

安全处:负责学样的安全,管理校园监控中心,校园学生各项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食堂用餐安全,学生住宿安全,学生心理安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