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阴市祝塘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江阴市祝塘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库答问·关注网络时代的表达匮乏系列访谈之一
本期嘉宾: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刘运峰: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王灿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访谈内容:
光明智库: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我们的语言到底是越来越贫乏,还是越来越多样?从个人语言运用情况来看呢?
刘运峰: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的很多语言是时代产物,几乎每天都在产生新词语。

个人语言运用是存在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

我经常想,同古人相比,我们的科技进步太快了,但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感知能力,文学艺术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

古人可以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描写早春景象,我们大多只能用“春天来了,大地吐绿”或“春风吹来,感到暖融融的”来表达。

王灿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系统。

评价一个时代的话语,标准很关键,自从白话文成为书面语言形式以来,从政论文章到文学作品,再到法律文件、科研报告等,都能很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

古代的诗词歌赋的确语言优美、韵味悠长,但我们不能仅仅以此为参照来判断说今天语言贫乏。

光明智库:有网友表示,由于互联网时代有着同质化表达的网络氛围,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造成了语言贫乏。

您觉得社交软件、网络的应用有没有导致语言贫乏,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是否加剧了这种现象?
李宇明:过去,书面表达是很慎重的事,比如给远方家人寄信,还要专门请教书先生帮忙。

现在除了给报纸投稿、撰写论文,其他情况下,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即时表达,这种频率和过去明显不同,也就显得不那么郑重了。

刘运峰:如果说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加剧了语言贫乏,恐怕有些武断。

但可以说,社交软件和网络平
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交往空间;另一方面,使人在表达方面变得懒惰、随意。

比如,书信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对语言表达的依赖性非常强,写信时,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感受,要字斟句酌、文从字顺,要表述准确、讲究格式,这无疑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训练,但互联网时代的通信太发达了,我们几乎不写信了,逐渐也就变得不会写信了。

光明智库:对于这种语言表达相对匮乏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您是否会忧虑?要扭转这一现实,我们该从何发力?
刘运峰:我所担心的是,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而主观能动的表达会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感悟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会下降。

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素质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单纯是某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的素质除了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主要靠读书这一途径。

杜甫诗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笔”最终要落实到语言表达上。

读书,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命体验,具体到语言表达也是如此。

不读书或是读书少,就没有或者少有词汇的积累,就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更谈不上丰富性、形象化的表达。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8日07版,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表达能力、观察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却相对滞后,并没有同步提高。

B. 王灿龙认为,古代诗词歌赋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味,今天的语言虽然贫乏,却能够很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

C. 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富帅”“白富美”“蓝瘦香菇”等语言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 互联网时代通信太发达了,我们变得不会写信了,也不写信了,刘运峰据此认为,时代的发展加剧了语言的贫乏。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宇明、刘运峰在谈话中都以写信为例说明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事例生活气息浓厚,道理深入浅出。

B.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会越来越丰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语言积累也会越来越多,相反地,个人语言运用还会出现贫乏、单调甚至生硬的问题。

C. 网络时代的社交软件和网络技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交往空间,但同时又会让人们表达变得懒惰、随意,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

D. 李宇明认为当下人们都借助通讯工具方便快捷地表达,这使得了人们对书面表达不再看重,导致语言的贫乏。

3. 针对网络时代语言表达相对匮乏的趋势和现状,刘运峰认为如何扭转这一现实?请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鹮
陈毓
老饕年轻的时候在华阳当过知青,老了爱忆当年,几次约我们陪他回去看看。

上次说是在早春,现在已经初冬。

老饕感慨,离开这多年,竟没回去过。

老饕说,没回也正常,没颜面,想一想,我们吃了村里那么多东西,却没回报啥。

老饕在华阳吃过娃娃鱼。

“味道实在不咋样。


“不如鳖。


“更不如桃花瓣鱼好吃。


“熬一锅白汤,岛屿一般浮着鱼脊。


“香气捂都捂不住。


回忆弥漫着口水中消化酶的味道。

好在出发了。

车上高速、下高速,入国道、出国道,之后是盘山水泥路,所见干净,清爽,像一个人睡到自然醒,清明饱满。

老饕感叹交通的方便,说他当年来,可是走了两天一夜,乘绿皮火车,坐长途汽车,再搭手扶拖拉机,最后进村那段,是被顺路的老乡用牛车捎带上的。

去看老饕耙过的地,地已退耕还林,现在种着一坡的厚朴。

老饕记忆中的知青点,早先是生产队,现在重新划分归并,名儿都不同了。

当年老饕插队的华阳村因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现已升级为镇。

保护区跨越汉中洋县、佛坪。

佛坪的三官庙、大古坪和洋县的长青华阳,三大保护区呈“品”字,摊在秦岭腹地的这块秘境中。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被称“秦岭四宝”。

羚牛、金丝猴、大熊猫三个保护区都有。

朱鹮却只在华阳保护区内出现。

老饕带我们来,老饕是忆旧,我们呢,旅游顺带找点好吃的。

朱鹮能见就见,见了也不能吃。

问老饕当年在华阳是否见过朱鹮,老饕不确定,说或许见过,或许见过的是白鹭。

四十年前,被判定“已经灭绝”的朱鹮忽然在华阳发现,七只,引起国际自然保护专家的关注,最终促成一个国家级保护区的设立。

不时出现在路边的朱鹮广告牌,提醒我们这里的美与静是和朱鹮相关的,是朱鹮和华阳关系中的因果。

朱鹮喜欢山地、森林、丘陵、溪流、水田、河滩、池塘,华阳一样不少,朱鹮捕食小鱼、河虾、泥鰍、青蛙、螃蟹,华阳样样生长。

保护区最初设立,但专家担心人。

人百年来耕作生息在这片地域,现在鸟出现了,首先提醒专家的是人,需提防的也是人。

但不能因此就搬迁人,人也是生态的一部分,但可以制约人。

华阳该是华阳人和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共有的华阳。

山石林木、每一滴水、每一条河流都是。

百十年来人在这片土地上种稻子、种油菜、种玉米、种洋芋,现在人继续种,池里养荷花,继续养,但森林茂盛甚至更茂盛,河流丰沛甚至更丰沛。

眼前的景象叫我们惊讶、恍惚,像是我们回到了过去,我们看见农耕文明积攒下来的经验在这里被推广应用,比如堆肥和使用堆肥。

垦殖区种植着本土的传统作物。

田园如画图,如唐诗宋词,如果我们不是开着越野车来,我们也会给镀上古意吧。

我们如此喜欢,全心全意。

老饕想起来,他在华阳吃过一种香米饭,喝过一种黑米酒。

有人立即附和,这里出产一种香米,卖几十块钱一斤。

还有茱酒,价格不菲。

还有五味子酒,真个好滋味。

白鸟悠悠下,朱鹮三五飞,这桀骜孤僻的鸟在起飞的那一瞬真是美艳,美在姿态,艳在颜色。

红冠、红掌、红尾、雪白的羽毛,展翅的那一刻,显现太阳鸟一般的明艳色彩。

朱鹮慵懒滑翔,落脚在河溪边,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水中,捉鱼吃。

等待它起飞,不料是何时分。

远山覆雪,也可能是雾凇;峡谷云雾蒸腾,时雨滴答一阵。

厚朴硕大的叶子积满林地道旁,如华丽的毯子,人走上去,噗噗响动。

茱萸果实嫣红,看着喜人眼目。

我们赞叹、赞颂。

停车、再停车。

我们说回到了从前,但从前怎可比眼前的优美富足。

我们说去了未来,但不确定未来是否会有这么美好原始的生态和自然。

农民在地里间苗的姿态是原始的优美的,鸟掠过河谷,鸣声跌进河水是古意的、诗情的。

山头俯视,河流滔滔向前,河水清且涟漪,有人造句,最后总结,这河是从《诗经》里流淌出来的。

我们去寻朱鹮,朱鹮飞过长着桦木和领春木的山坡,朱鹮飞过菜地,朱鹮飞过河谷……后来我们在一段清浅的河流边发现四只朱鹮,朱鹮吃鱼,长长的弯曲的嘴巴伸向溪流,再一仰脖子,把一条清流里的鱼儿吞进肚子。

我们眼看着朱鹮逮鱼吃,一俯一仰,俯仰由它。

朱鹮的吃启发我们的饿,有人问,这大半天了,我们都没好好吃点东西,我们赶紧去寻点好吃的?
老饕冷淡地说,他倒是很想涉水过河,向对面地里拔萝卜的老乡讨一根带泥巴的萝卜,就用这河水洗一洗,吃一吃。

但他要忍一忍。

4.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如保护区设立前后进出华阳村的交通情况、老饕过去与现在对于“吃”的态度、朱鹮与其他三种被保护动物等。

B. 小说中用大量笔墨来描写朱鹮和保护区的环境,“不时出现在路边的朱鹮广告牌”,暗示出当年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已经充满了商业气息。

C. 小说语言凝练生动,如“白鸟悠悠下,朱鹮三五飞”“河水清且涟漪”等,化用古诗词,句式整齐灵动,情思飞扬,使整篇小说笼罩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D. 小说并未着力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除老饕之外的人物,如“我们”国际自然保护专家”“华阳人”等,都以群像形式出现,较有代表性。

5. 小说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方面简要分析。

6. 小说以“朱鹮”为题,但行文中却处处写到“吃”,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①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

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

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

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

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花鸟鱼虫,世情百态,写尽了北方童年的生动与丰富,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②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

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演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

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选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累累的桃园,不是漂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青山绿水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的良善,他们的狡黠,他们卑微而又勉力活着的状态。

《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③我料想董华早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因为
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

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

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

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④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

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⑤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的还有乡土的情怀。

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取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

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5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

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

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⑥《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大地,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意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

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在那个叫董为的小伙儿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⑦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

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

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故乡不仅指一方水土,更包含乡土精神和情怀,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B. 第②段以汪曾祺和沈从文两位大师的写作表明,在写到故乡时,描写风土人情容易,但能浸润作者深挚情感不易。

C.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年生活不幸福。

D. 作者相信,让孩子们在乡间活泼自在地成长,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8. 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

9. 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⑴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

怀王曰:“如约。

”乃尊怀王为义帝。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诸将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榖②、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

⑴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围汉王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

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墮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注)①萧:萧县。

②榖:榖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旧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

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B. “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

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C. “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

“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D.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手段残忍。

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B. 项羽怀有私心。

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 项羽善于用兵。

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D. 项羽做事迟疑。

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13.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
(2)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14. 当手下劝说项羽不成,而发牢骚“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时,项羽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显示出来。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

“草木变衰”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坐卧不宁,这种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以松柏作比,告诉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要坚强不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以下是我市某小区疫情联防联控期间张贴的一则通知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填写相应序号并做修改。

①为防止疫情得到有效管控,②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③此门以关闭,④各位业主不得从此门通过。

⑤给大家造成不便,⑥敬请理解与配合!
(1)(填写序号),(修改)。

(2)(填写序号),(修改)。

(3)(填写序号),(修改)。

(4)(填写序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仔细观察下图,用一句话概括该图反映的现象,然后针对此现象拟写一则能够挂在学校走廊里的宣传标语。

现象: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如航班从北京飞往广州,那你觉得这班飞机有多长时间是行驶在航线上的呢?正确答案是:从来没有。

如果你坐在靠窗的位置,只要扫视一下机翼边缘,便能观察到副翼的躁动——副翼就是用来不断修正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