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估算 学会估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估算学会估算
【摘要】经过几年的数学教学,我明显的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渐下降。

许多犯错的例子不得不让人觉得好笑,又觉得好气,特别是在讲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作业中的错误更是深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是学生粗心,还是教师没讲明白?究其原因,恐怕都难逃其责!我认为,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估算。

尽管在新教材中关于估算的内容越来越多了,但相当一部分师生还是不够重视,以致于学生在计算中频频出错,令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可见,估算在数学教学中的作业性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我们就其原因、重要性和解决方法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教学现状;重要性;估算方法
一、教学中估算的现状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观察,与同事交流学习,发现现在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师认识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施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明显。

(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有估算的内容,考试时还是要用笔算。

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
意识到估算能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受这种教学认识上的主观偏差及心理上的误导,因此很少有教师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上,更不愿意对估算教学进行有效的研究实践。

(2)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

大多学校学生的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

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这可从学生的作业本中反映出来;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估算,没有估算意识等等。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

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估算意识。

二、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习惯
小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十分密切。

教师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

其实教材中的估算题材是很丰富的,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中,很多计算题都可以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概计算结果在哪个整数范围内,再计算,要求学生估算在前,计算在后,并比较结果,当出入过大时,
便于及时纠正。

尽可能让学生尝试到估算的甜头,从而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增强和估算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62.4÷2.6的计算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得出估算结果,分析精确值应该就是在20左右,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计算后再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估算范围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出错,如果计算结果是2.4的话就能马上知道结果出错了。

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估算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提高计算的效率。

反之,如果把估算只当作是一种计算形式,为了教学而教学,那对于中下游学生来说,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估算教学,认识估算的重要性,把估算放到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位置,绝不能热一阵、冷一阵,认为可有可无,只顾眼前应试,就会给后续学习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它穿插在不同的年级内,同时也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计算活动,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特征。

估算思维要求较高,要以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要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还要分析估算的误差等,以理解运算的意义为前提。

但估算也不可差之毫厘,错之千里。

要恰当进行估算,并逐步找出估算规律,才能正确进行估算。

如小数乘、除法的估算,可以用看一个因数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来判断积的大小;小数除法中也可以
用看除数大于1、小于1来判断商大于、还是小于被除数这样的方法进行估算。

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进行估算。

但这需要经常性的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也就是熟能生巧吧。

还可以先让学生精算再估算,或先估算再精算,找出估算规律,并且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作用在于:①用于检验;
②用于一般的计算;③用于数或算式的大小比较;④用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这样就会既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使学生乐于估算。

三、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1)凑整估算。

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

如估算51×19,可以取近似数50×20,即51×19≈50×20=1000。

(2)根据口诀估算。

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

如411÷7可以把411
÷7看成420÷7=60,而411÷8可以看成400÷8=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应根据口诀灵活处理。

(3)根据位数估算。

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

如学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
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商“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

又如63×29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

(4)根据规律估算。

即根据数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

如计算整数、小数或分数乘法时,可根据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本身;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本身进行估算;除法时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大于本身;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商小于本身等规律进行估算。

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的估算能力越强,计算的准确性就越高。

估算可以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意和智慧,可以在笔算前有效地估算结果范围。

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切实引导学生学好估算,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估算策略,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