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学习本节之前同学们已经在教材及课程中了解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节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带同学们具体了解统计图内容,分别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2
、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印度洋海啸地震的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折线统计图,尤其是有多条折线的统计图来分析事物变化。
多媒体、投影仪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小学里已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还记得多少呢?
析:教师不要马上作答,可能会有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引导,等学了本节内容后再来解决它。
(二)探究新知
1.条形统计图
师:1.把你看到过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小组成员,学生举例;
2.给出20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图;
(师生讨论)
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完成例1,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在给出以下解答过程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单位:万人)
制表日期:2007年11月28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
制图日期:2003年5月
3. 想一想: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合作交流)
4. 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怎么画的? (学生合作交流)
5.出示绘制统计图的一般过程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6.做一做:
基因的发现是20世纪生物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探索生命奥秘的基因工程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下面的数据是表示相应生物的基因数,人类:30000 稻米:50000 蠕虫:17800 拟南芥植物:25500 果蝇:13600 流感病毒:1750
请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结合回答总结板书:
(1)条形统计图:一般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类别的标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每组的具体数据,并易于比较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别;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3)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有时不画箭头);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4)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2.折线统计图
师:1.把你看到过的折线统计图告诉小组成员。
学生举例
2.你能把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吗?
3.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教师纠正并给出答案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单位:万人)
制表日期:2007年11月28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
4.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
(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
(2)画点,标出各标目和数据。
(3)用线段依次把每相邻两点连结起来。
(4)标题和制图日期。
(在同一统计图中,反映不同类别数据的折线要用不同的图标把它们区别开来。
)
结合回答总结板书:
(1)折线统计图:由两条代表不同标目的数轴和折线组成,折线上被线段连接的各点同时反映不同的标目;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反映数据变化的走向以及变化中的规律;
(3)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1)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
(2)选择适当的单位长度或间隔分别在两条射线上表示出相应标目的数据或名称;
(3)根据横、纵两个方向上的各对对应的标目数据画点;
(4)用线段依次把每相邻两点连接起来,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反映不同类别数据的折线要
用不同的线条把它们区分开来。
(三)应用反馈,巩固新知
课件4-14页。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