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测试
及其反拨效应
文兰芳
Ξ
(湖南商学院 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以BACHMAN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为基础,分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的高效度和高信度,肯定了该测试在交际英语测试中的重要发展地位,以及该口试对外语尤其是口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关键词〕口语测试;交际语言能力;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H31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2)03-0115-02 随着中国加入WTO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外向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使其获得更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为了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增加口语测试,这项科学性极高的考试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一 测试的理论基础
外语测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外语水平(foreign lan 2
guage proficiency ),对被试者的语言能力做出准确公正的测量。

自从Hymes 1972年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后,许多学者把外语水平等同
于交际能力。

1990年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BACHMAN 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以及生理心理
语言机制(psycholophysilogical mechanisms )。

语言能力是由一组具体的语言知识组成的,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使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是指语言交际使用时作为物质现象(声音、光等)所牵涉的神经的和心理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国内的李筱菊1997提出了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三个范畴的交际能力模式。

她认为“交际能力是一种化合物,不是混合物。

”外语测试应该把交际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测验。

由于外语交际总是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为了衡量交际中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文秋芳1999年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除了前人所讲的交际能力外,增加了跨文化能力(cross -cultural
competence )。

不论是哪种模式,与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旧模式相比,以BACHMAN 为代表的新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1)旧模式把语言看成知识或一种体系,而新模式则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和办事情的手段。

语言的使用不仅受制于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还受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2)旧模式认为考生语言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全面,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而新模式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在交际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

二 四六级口语测试的特点
11真实语境与互动性。

四六级口语测试属于第三代交际测试体系,
测量的不是某个语言能力或某个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学生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其设计原则是:以信息为纲(message -based ),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authentic ),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contextualized ),体现语言交际的交互性。

(杨惠中,1999)
交际语言测试重视语言交际的社会性,语言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大学英语口试以信息为纲,即注重考生在相关语境中接受信息和产出信息的能力,注重他们对功能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而非具体的语言形式。

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的重要特征,考生承担的任务是现实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对考官的“刺激”做出的典型例行的考试反应。

考生必须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完成具体的任务。

所谓真实语境(realistic context )是指考试任务必须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情景相适应,应体现他们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可能遇到的活动,如描述所在的城市,讨论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就一般话题表现态度等,使考生有话可说,尽可能表现其语言能力。

真实的语境不仅给考生认同感和亲切感,还能判断交际双方对交流对象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否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了解考生的言语是否得体。

互动性(interactiveness )也是四六级口试的一大特点。

互动是指考生与考生之间,考生与考官之间,考生与考试任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双方的主要方为考生。

交流双方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语言的产出者。

大学英语口试试题运用画面或文字形式对不同的考生输入不完全相同的信息,使得交际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information
gap ),考生必须不断地交换听说角色去获得和处理新的信息,达到交际
的目的。

这一过程使考生有机会表现其语言交际的独立性,进行语段分析的策略能力和对交流有效性的自我监测能力,能比较真实的反映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1高信度与高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衡量任何形式考试的质量标准。

根据考试的设计原则,大学英语口试是对产出性技能的一种直接测试,必然具有高效度。

但是口试作为主观性考试,评分受考官主观判断的影响,其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官能否正确评分。

考试如果没有信度,便无效度可言。

为了保证口试的高效度和高信度,四六级口试制定了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评分方法。

大学英语口试首先应着眼在意义
Ξ〔收稿日期〕2002-01-22
〔作者简介〕文兰芳(1970—
),女,湖南桃源人,湖南商学院讲师.第9卷 第3期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vo119 No 132002年5月
JOURNAL OF HUNAN BUSIN ESS COLL EGE
May 12002
的表达,着重评判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具体的评分方法采用分析性的综合评分法(analytically holistic approach)。

综合法主要根据印象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效度较高;分析法根据不同的构成要素分别评分,然后合成一个总的分数,信度较高。

大学英语口试评分综合二者,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宽度(accuracy and range),话语的长度和连贯性(size and discourse management),灵活性和适切性(flexibility and appropriacy)。

每一方面分为五个等级,有详细的描述,这种评分方法科学客观,有很强的操作性。

由此可见,对考生口语水平的测评依据不在于脱离语境的语言形式,而是看考生能否准确,有效,自然,恰当地进行交流。

口试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社会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等。

评分以定性为主,根据制定的评分细则由考官主观的综合判断考生是否能有效、得体地使用语言完成所规定的交际任务。

这一评分原则确保了口试的高构想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和评分的高信度。

31四六级口试的内容和形式。

大学英语考试是为了检测我国大学生是否达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成绩考试(achievement test),口试部分也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主要目的是为了“测量我国大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大纲规定应该掌握的交际技能包括:寒暄(courtesy)、态度(attitude)、情感(emotion)、时间(time)、空间(space)、计量(measurement)、信息(imformation)、关系(rela2 tion)、计算(calculation)、特性(quality)等十大语言技能。

还具体规定了部分语言功能和意念,包括友好往来、相互交流、态度、劝说、感情、存在、空间描述、时间、发表意见和看法、争辩等。

大学英语口试为直接面试,每场考试有2名考官和3(或4)名考生组成。

试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答题,时间为5分钟。

包括考生自我介绍,回答问题。

第二部分为发言和讨论,时间为10分钟。

要求考生准备1分钟后,根据所给提示作一个115分钟的发言,然后整个小组就指定的话题讨论约415分钟。

第三部分的考试形式还是问答题,时间为5分钟,由主考进一步提问。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为标准参照型考试,能力等级分为A、B、C、D 四等。

A级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基本上没有困难。

B 级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虽有些困难,但不影响交际。

C级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简单的口头交际。

D级尚不具有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等级描述不分四六级,ABC各级将颁发相应的全国大学英语口试等级证书。

三 四六级口试对大学英语的反拨效应
交际语言测试体系提出了反拨效度(backwash validit y)的概念,体现了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是第一性的,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杨惠中,1991.1)。

语言测试本身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认真的教学。

测试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要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行为的工具,也要调整教学,使其尽量达到考试要求。

使测试尽可能的对正常教学产生积极有意的反拨作用是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新大纲对口语能力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把口语能力和听、写、译等技能的培养放在同一层面上。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主任杨惠中指出: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大学英语考试的统计分析也说明无论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还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全国而言,还没有完全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定性定量目标。

Bachman(1996)说,语言测试不仅影响个体,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和教育。

不包含口试部分的四六级标准化考试对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反拨作用,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为四六级考试除了写作为直接测试学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他试题都是间接测量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为识别性试题(recognition test)而不是提取性试题(recall test),这样使学生学习时只满足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忽视产生和运用。

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不测试口语,教学时间又很有限,对口语教学的投入就相对减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局限于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来应付多项选择这样的考试题型,这样的教学显然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口语考试会对考前的教学产生很好的反拨作用(J. B.Heaton, 1988)。

四六级口试的实施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必将带来积极的影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已逐步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

要达到口试的要求,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具备正确理解各种交际情景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这种语言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最终掌握英语的实际运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了解各种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学习各种跨文化交际策略。

口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学习英语的观念和态度,也提高了教师对交际教学法的认识。

口试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交际英语教学模式的促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口试充分体现了交际法英语测试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采用与之配套的交际法英语教学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语法教学,交际教学法有其独特的原则:(1)一切活动围绕交际。

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交际目的为中心,为交际目的服务。

(2)尽量重现交际过程。

人与人的交际形式和语言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共同普遍的特性就是交际教学法所强调,课堂上所重现的东西,即信息空白,自由选择和信息反馈。

(3)不要总是纠正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

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意思的相互传递,语言的自由选择和交际目的的实现。

有错必纠的做法会使学生造成表达焦虑,妨碍自由交际。

但这也并不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做纠正,关键在于纠正什么样的错误,何时纠正,如何纠正以及谁来纠正等。

采用交际教学法模式,除了把握以上三条原则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准确与流利、学习与习得的关系。

传统教学法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

交际教学法中教师是交际过程的促进者和参加者,也是研究者和学习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信息的反馈者,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该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准确性与流利性是英语教学中对语言形式的两种不同要求。

教学中,就语言的内容而言,学生要做到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理;就语言形式而言,既要准确又要流利。

传统教学法倾向于准确,交际教学法则强调流利。

笔者认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形式先于内容,流利性先于准确性。

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明显的和各自独立的途径,即学习与习得(Krashen,1985)。

学习指有意识的去获得语言知识,了解和认识语法及语言规则;习得是潜意识的过程,不是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发展。

学习能使语言准确,而习得能使人自然流利的使用语言。

Krashen 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借助各种教学媒介把课堂学习环境与语言交际使用环境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可以采用活动/任务教学法,使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发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比如问路指路,和朋友讨论热门新闻,向校领导反映食堂服务情况,劝说父母同意你假期与朋友出去旅行等等,总之这些任务都有交际的必要性和真实性。

老师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表现。

对笔者而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堂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下转第153页)
611
制人才的肆意流失。

用较优惠、合理的政策和条件加大吸引留学人员回归的力度。

如长沙市对于拥有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留学人员来长创业大开方便之门,该市规定留学人员以自己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长沙创办的企业,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待遇;留学人员以自有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入股,其作价金额可达注册资本的35%;聘请留学人员来长的用人单位,应为留学人员提供必要的试验场所,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给予相应的经费赞助,并允许在国内外选聘助手;可申请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国家留学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通过宣传让广大留学人员认识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新趋势、新发展、新成就。

31改善外部环境,妥善安置已回国人员的工作,用事业吸引人。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旧的人事制度,更新观念,建立公开、平等的用人机制,只唯才能,不唯亲故,减少内耗,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和团体力量,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及公平的竞争环境。

要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设立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室。

要在政策上适当优惠,在住房交通、工资待遇、职称评聘、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降低国外的诱惑力。

要将近年来涌现出的许多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广为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回国。

如年仅35岁的钟发平教授是一位留美博士,两年前在长沙有关方面的力邀之下回乡创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创办了长沙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并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根。

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同学、同事、朋友如留日博士张文山、留美硕士易闻等一大批海外学子纷纷来到长沙“力元”麾下,合力打造了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带状泡沫镍生产基地。

现今,“力元”资产净增8000多万元,年利润接近1亿元。

41鼓励多种方式为国服务,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人。

江泽民主席指出:“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出国人员不能或暂时不能回国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政府各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建立灵活的机制。

”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不断拓宽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领域,鼓励暂时还不能回国定居的海外留学人员,以适当方式,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出力。

教育部在1996年正式推出了“春晖计划”,通过该计划,教育部几年来资助了众多留学人员的短期回国工作、学术交流、回国讲学、考察、咨询、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其中包括“留法学者参加西部建设”、“留学人员参与重庆环保”、“留学人员支援辽宁老工业基地技术攻关”等较有社会影响的活动。

长沙市政府于2001年6月举办的117名“海外学子中国长沙行”活动更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引资、引智、引项目的新举措。

同时,还可以运用创办企业、转让技术成果、从事中介服务、赠送资料和仪器等更加灵活的方式为国服务,只要有利于海外人才资源开发,有利于国内科技、经济发展,各种形式都可以积极探索。

51加强与留学人员的联系,做好国内亲友的工作,用真情温暖人。

要建立留学人员信息库,充分利用英特网,加强与他们的联络。

对留学人员要理解、信任,不能简单的认定滞留不归就是不爱国,要利用中国人对故土特有的眷恋之情,吸引更多的人回国。

同时,要利用国内亲友的力量做好吸引回归工作,相当一部分留学人员滞留不归,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亲友的影响,认为亲友提供的情况更可信,建议更可取。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春节茶话会、寄一张贺年卡、一纸慰问信等形式的关心,要尽可能地安置好其亲友的工作和生活,让留学人员真正体验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

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已愈演愈烈,留学人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将对中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政府与社会都应充分重视留学人员,使用留学人员,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迎接又一个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潮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张淑贞.对北京地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态势析谈[J].出国留学工作研究,1999(2).
〔2〕林艳芳,秦楼.你快回来!长沙因你更精彩[N].东方新报, 2001-06-08.
(责任编辑:魏启德)
(上接第116页)学生只有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知识才是真正掌握语言,小组活动可以为学生更多的创造使用目标语的机会,提高目标语的使用质量,并且可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降低表达焦虑,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小组活动时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既是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

小组活动的内容可以紧密联系学习者的生活学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目前有很多以交际教学法为原则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小组活动素材,深受师生的欢迎。

总之,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

四 结束语
增加了口试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仅得到了自身的完善,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进行更加全面的测量,而且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口试表明了交际法测试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交际法教学正在发展之中,交际法测试更是处于摸索阶段。

作为主观性考试,口试的信度是考试成败的关键,还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加以提高。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口试的反拨作用促进教学,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Heaton.J. B.1988.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gman Group U K Limited.
〔2〕Bachman.Lyle F.1990.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熊卫平)
3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