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素食文化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素食文化解析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度,信仰不同也导致了饮食习惯的差异。
在当今印度,就有近一半素食主义者。
有人认为他们是为了保护动物不杀生,奇怪的是有些非肉类的他们也不吃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整理了关于印度素食的详细内容。
在印度餐馆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
素食者不仅有健康上的考虑,还有着深刻的宗教思考。
在印度教的世界观中,大千世界万物万形,其生命本质都一样。
若一个人有宰杀烹吃动物的行为,他在另一个世界里有可能被这些动物吃掉。
这一理论延续了两千多年后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当代科学的滋润下“枝繁叶茂”起来。
素食者认为,当代生态学、环境保护学和自然科学都论证了“不杀生”的合理性。
其中有一种叫做“化学反应”的观点十分有趣。
这一观点相信所有动物都有情感。
当它知道自己被杀时,会把气愤、嫉妒、焦虑、怀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通过神经传遍全身。
人们吃了这些动物肉后,肉食在肠胃里进行化学反应时会释放出动物的这些情感,人在摄取营养的时候也会把这些复杂情感吸收进意识中,让人变得多疑和恐惧。
听着素食者的虔诚讲述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感动。
印度人习惯把新鲜蔬菜加工成糊状,类似于婴儿食品。
无论什么菜都要切碎,还要在锅里熬烂。
这种烹调方式肯定让中国饮食专家难以认同。
可是印度男女老幼靠这种菜糊糊也活了好几千年,而且人口茁壮茂盛。
熬烂的蔬菜失去了形状,无法用瓷盘盛,只能盛入碗中。
中国瓷盘在印度人的厨房里很少见。
他们喜欢使用不锈钢的容器,容量不大,但是比较深。
在吃饭时,右手的高贵又一次得到了体现。
在印度习俗中,一个人的两只手有着不同待遇,基本是右尊左卑。
左手不登大雅之堂,多用在上厕所后的清洗之事。
饭前用水冲洗一下右手,右手就成了万能食具。
朋友讲了用手抓饭的好处。
他认为吃饭中的很多快感来自触觉。
刀叉和筷子却阻止了触觉的快感。
用手抓饭可以避免烫着舌头或口腔。
吃饭时主要活动手指的前两个关节,撕开面饼,沾一下菜糊,放进嘴
里。
米饭是另一种吃法,把菜糊浇在米上,用右手反复揉搓几下再吃。
朋友坚持让我用手抓着饭吃。
无奈我是个左撇子,左手总是不自觉地承担起大部分任务。
朋友于是冲我皱眉,赶紧把勺子递给了我。
我习惯用嘴来试探温度,用小勺把食物送到嘴边,吹一下过烫的食物,再品尝。
我怀疑我的“爱吹”毛病就是这样养成的。
吃完饭后,还要捏一撮小茴香,外加几粒冰糖,放在嘴里咀嚼,清除口腔里的饭菜味道。
印度有两亿多素食者。
大部分食素者长得虎背熊腰、大腹便便,让人怀疑他们属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类。
印度毕竟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他们在信念上从来不“演戏”。
况且一个人食素就是在为自己的来世“积德”,实在没有必要欺骗自己。
我在新德里的办公处雇有一位保安员,他的家庭生活十分拮据。
到了过年时候,我都要挑几件衣物送给他,就连办公室里的旧报纸也交给他去换钱,每次他都会充满感激地接纳。
有一个冬夜,我回家时看到他一边站岗一边烤火,身体瑟缩成一团。
我便从厨房里拿出了一打鸡蛋,让他补充些营养,增加点热量,没想到竟然被他拒绝了。
他说自己是一个纯素食者,连鸡蛋也不吃。
他说这些话时,冻得发青的脸上始终露着知足的微笑。
印度历史上曾经就食素还是食肉问题进行过激烈争论。
西元11世纪以后,两次外国军队入侵影响了印度人的生活。
第一次是西元11世纪的伊斯兰教军队入侵,第二次是西元18世纪的英国人入侵。
不吃肉的民族被食肉的民族征服了,特别是征服者把印度教徒视为圣物的牛肉当成了盘中餐,深深刺痛了印度教徒的心。
当时最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印度之所以被击败,主要是印度人体质衰弱的缘故,衰弱的根本原因是不食肉造成的。
一些知识份子抨击素食主义是一种陈规陋习。
为了民族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连自幼食素的圣雄甘地也尝试着吃起肉来,但是还是放弃了,因为圣雄甘地找到了一种比肉体更坚强的精神,这就是非暴力思想。
印度人口调查表明,印度素食者的平均寿命明显高于食肉者。
这意味着古老的饮食习惯完全符合现代的长寿观念。
印度医学专家指出,素菜类食物容易消化,提供更广泛的营养,不会给身体带来很多负担。
素食者较少感染各类疾病,身体免疫力更强一些。
他们的行为更敏捷,皮肤更光润,思想更有活力。
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坚持一种信念本身就是对意志的考验。
素食也就成了一种境界。
推荐阅读
印度饮食禁忌解析
印度手抓饭的魅力
不同学历申请印度留学应备的材料及事项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