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敬业乐群无与伦比恪尽职守富丽唐皇
B.不可明状李代桃僵自惭形秽自吹自擂
C.娇揉造作惟余莽莽附庸风雅大发雷霆
D.心无旁骛形销骨立漠不关心鸠占鹊巢
2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松鼠》作者法布尔和《松树金龟子》作者布丰,都是法国学者、作家。
这两篇文章都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B.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C.唐朝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塑造了两个鲜明而又典型的形象。
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事物吓倒,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蝉》的作者虞世南,是唐朝人,这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怀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格。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可否认网络通信技术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B.脐橙是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许多赣南农民以种植脐橙为生。
C.班主任严肃处置了小明欺负班上弱小同学。
D.他的成绩不仅在学校很突出,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络绎不绝。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二、字词书写
5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____)水藻此刻也把终年zhù(____)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乙)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
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革及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好不痛快人也。
6 . 为上面文字甲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
7 . 找出乙文中下列形式的叠词,并体会叠词运用的妙处。
AABC_____ ABAB______
8 . 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春天的别样的体会,分别是什么。
②段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段文字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行走着阅读(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
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
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④。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
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
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
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
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
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
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
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
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
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
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⑨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
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
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
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
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
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
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0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11 . 根据上下文,文章第④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______
12 . 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13 . 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
14 . 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四、句子默写
15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在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泊秦淮》)
③__________________,坐断江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五、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6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期日中(____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
及事讫(____________)道次迎拜(__________)
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18 . 文段理解。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19 .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六、名著阅读
20 . 某班开展“阅读名著,走进人物”的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文段,写出文段中的“他”(或“她”)所指代的人物。
(2)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走进人物”的重要方法,请从上述作品,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论。
七、综合性学习
21 . 综合性学习
(任务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古典诗文的功用”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王安石《登飞来峰》(6)____,____。
认识高远,方能看透本质。
明理
王湾《次北固山下》(7)____,____。
真个是乐观、积极、向上。
(任务二)在“最美教室”评比中,学校要求班级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2 . 请以“那一幕,我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补全题目;不少于600字;文中真实姓名与班级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