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答案
不全)新人教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每题1分,50题,共50分)
1.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

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3.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5.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6.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宋明理学,使之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8.下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不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
9.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今之清谈孔孟。

……
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他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1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12.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1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
14.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西方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是:
A.人文主义B.资本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
15.“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泰勒斯D.苏格拉底
16.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1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1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9.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天赋人权说B.社会契约论C.主权在民说D.三权分立说
2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1.2001年6月,韩国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
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发明的祖先。

对此你认为应该举出怎样的史实批驳
A.《金刚经》是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B.北宋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
C.韩国是从中国学习的金属活字印刷 D.中国的活字印刷影响世界,而韩国没有22.《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


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3.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这一数学著作应该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D.《齐民要术》
24.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B.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C.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D.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2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与这些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理学的出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
26.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27.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

下列书法界对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的赞语分别具体指的什么书体?
①晋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唐张旭“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
③唐怀素“晾蛇走虺,骤雨狂风”④“颜筋柳骨”
A.草书行书草书楷书B.行书草书草书楷书
C.行书楷书楷书草书D.楷书草书草书行书
28.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的两个著名原则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物竞天择”和“获得性遗传”
30.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哪一句话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A.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认知领域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B.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C.他和牛顿在同一兴趣领域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31.“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长久以来的依赖。

”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
32.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
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3.洋务运动中曾提出“欲自强,必须浚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洋务思想的提出:
A.目的在于振兴民族经济 B.能在客观上推动近代企业的发展
C.使清王朝统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标志着中国思想界已发展到近代化阶段34.与“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一观点对立的是
A.“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B.“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C.“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35.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

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

”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
C.社会进化论观点D.“师夷制夷”主张
3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提到“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这反映了
A.孙中山准备建立工农政权 B.孙中山在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前进行了妥协
C.孙中山将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
D.新三民主义中出现严重矛盾不可能实现
37.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8.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①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②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③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④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
大原则
⑤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40.“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
的标准
41.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他是
A.钱学森B.袁隆平C.邓稼先D.华罗庚
42.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43.建国后初期,我国出现文艺创作的繁荣盛况,如文学作品《红岩》、《雷锋之歌》、戏剧《茶馆》等,与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特色无关的是
A.讴歌革命B.为人民服务
C.各种艺术奖项的推动D.风格多样
4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5.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

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

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46.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
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以下哪幅作品的画家最符合出版社的心仪?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格尔尼卡D.向日葵
47.现代主义美术的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B.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C.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D.他们反对传统和理性
48.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下列各项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浪漫主义美术注重个人情感,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
C.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D.《格尔尼卡》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
49.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影响巨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影电视同时产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B.电影是目前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泛的传播工具
C.电视已经呈现出被网络视频代替的趋势
D.一些电视节目实现了全球性的传播
50..“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下列表述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中医将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为木火土金水五行
C.“人,物也;物,亦物也。

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
D.司马懿仰观天文见将星失位,遂断定孔明不久便死
二、材料解析题(41题30分、42题20分,共50分)
51.(34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注:指中央官学)……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材料二
时间内容
1862 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 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 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1873、1875、1887年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三材料三.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6分)
(2) 依据材料二,回答洋务运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4分),并说说它对封建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冲击?(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10分)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性。

(4分)
(5)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52.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
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4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4分)
51、(30分)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6分)
(2)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目标:注重外语、军事和科技等实用人才的培养。

(4分)冲击:冲破了传统的书院私塾教育;不再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教育的唯一内容。

(4分)
(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

(6分)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4分)
(4)注重民主精神的塑造;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分)
(5)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2分)
52.(20分)(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材料二:三民主义(2分)(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2分)不同点:维.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3)旗帜:民主与科学(2分)
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4分)
(4)①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②康梁维新派和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④中国人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每点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