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74d39dec3a87c24028c497.png)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 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 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汉武帝好大喜功,经营西域告一段落,又派遣最 宠爱的夫人之兄李广利做统帅,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副将 直捣单于老巢。李陵带兵五千,异常勇敢,深入敌后扎 营,遇敌八万人,转战十余日,歼敌万余人。终于因为 矢尽粮绝,外无援兵,内有奸细,战败被俘。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愤怒,朝臣诽谤。司马迁看不 过胜时朝贺败时毁,虽然自己和李陵并无接触,但是根 据平时的观察,非常赏识李陵的为人:侍母孝,待友诚, 轻财、谦虚、甘居人下,却时时想着报效祖国。司马迁 认为他有"国士之风",认为李陵被俘,生死未知,但绝 不是贪生怕死,对朝廷不负责任,或许另有苦衷。再者 说,他杀伤万余敌人,功过足以相当。认为李陵失败不 是他的错,有可能假降,饲机回报,要武帝等等再说。 汉武帝非常生气,认为他有意替李陵辩护,打击 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因而把他投入监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或 或
总是 有的 有的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了解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 想家。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遍游南北,考察风俗, 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承 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 罪下狱,受了腐刑。但他忍辱 负重,发愤著书,用了13年的 时间,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 史学巨著《史记》。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用 “——”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 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29c62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2.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 背景介绍: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对历史有很深的研究。
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要继续他的事业,编写一部全面的历史著作,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勤奋学习:司马迁继承父职后,开始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不仅阅读了宫廷中的档案文献,还亲自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和地方志。
4. 遭遇挫折: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判处宫刑(即太监)。
这一变故使得司马迁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父亲嘱托的使命。
5. 忍辱负重:在遭受宫刑后,司马迁更加坚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
他在狱中,利用有限的条件,继续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宏大的历史著作。
6. 《史记》的成就:《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的历史见解和生动的叙述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精神传承: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执着追求,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坚韧不拔和忍辱负重的精神,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他对历史的收集、整理和撰写,还体现在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对父亲遗愿的忠诚履行。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447ca447a8956bec0975e38e.png)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 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 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 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 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 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 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 史资料。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 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 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鲁迅
温馨提示: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 《史记》?他又是怎样发愤写 《史记》的?划出有关的语句 有感情的读一读,并在旁边写 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 龙门, 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 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 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 心里十分激动。 事,心里十分激《史记》,每人准备一 两个故事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想到这里,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 自己把个人的耻辱、 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 都埋在心底, 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 平滑的简, 平滑的简,在上面写下了一 行行工整的隶书。 行行工整的隶书。
• 司马迁,我_______你, _______ 司马迁, 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高密市东关小学 徐桂芹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 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 13年时间 52万 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 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 字的辉煌巨著 《史记》 无古人的著作, 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 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3dcf662dbed5b9f3f80f1c07.png)
狱 酷 刑 泰 摊 隶耗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来自结构酷 刑 摊
耗
狱
泰
隶
识字方法
加一加:酉+告=酷 字理识字: 刑 扌+难=摊
形声字。原从“刀”,从“井”;“井”也表声。古
时候官府为了维护取水的秩序,避免纷争,派人持刀在井 边守卫。“刑”的本义“惩治”。引申为“法律”。
多音字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你想知道
《史记》这部书是怎样完成的吗?我们一
起去文中看看吧。
互动课堂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
边思考: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
什么梦想?立下怎样的志向?
英雄之梦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
母亲河的熏陶。
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 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 历史故事的感染。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
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 国搜集来的资料。
飞来横祸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 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意料之外的灾祸。
残酷的刑罚。此指腐刑。
酷刑——这里指“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 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 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 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1、推荐书目 《史记》: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史记》,52万5600字,记载了从黄 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司马迁写君、写臣、写诸侯、写侠、写义、 写奸佞,无不酣畅淋漓,跃然眼前,充溢着一股浑厚而明慧的气韵。 《司马迁》:两千多年后,有个叫高光的作家把笔伸向了司马迁,然后向 世人交出了一部与《史记》的文字量几乎相等的长篇历史小说《司马迁》。 高光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告诉人们司马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写作 《史记》这部皇皇巨著之中和之后,其内心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落寞、煎 熬和震颤。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并令人震撼的作品。作者将书中所有的人物都 放置在历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他们在迷茫、在徘徊、在选择,同时也 在自我袒露与解剖。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98d16e71650e52ea54189804.png)
2.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和司马迁有关的词语,读:
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博览群书名山大川
牢记嘱托挺身而出犯颜极谏飞来横祸
不白之冤悲愤交加轻于鸿毛重如泰山
忍辱负重奋笔疾书毕生心血辉煌巨著
请你用上一些词,写一写你眼中的司马迁。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司马迁。
这是一位父亲在努力倾诉着他最后的心愿――
一生满怀抱负,却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他语重心长地说――
看着奄奄一息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谆谆嘱托,司马迁会怎么想怎么说?
为了自己从小立下的志向,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正当司马迁埋头专心致志地写作时,发生了怎样的事让司马迁会更加发愤地写《史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记住他写的这部辉煌巨著——《史记》。
作业布置:
1.复述课文。
2.收集《史记》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复备: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不忘父命
发愤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备注:(可写反思、学情记录、作业批改情况等)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资料。
(2)怎样发愤写的?第三小节。
要来概括这小节的内容,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的句子?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⑶来看看司马迁心中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⒊出示《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c91a544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b.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身的历史知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身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身,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2一.说教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13年时间编成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本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发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巨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文本语言精练,凸现了人物品性,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能力训练的好教材。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a69a73336c1eb91b375d03.png)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材分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
第三自然段写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
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诗中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学习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二、三自然段,理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第一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司马迁: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10岁时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
20岁从长安出发,到处游历,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曾多次同汉武帝出游,去过很多地方,见广博闻。
因李陵出兵匈奴,兵败投降,史马迁为他辩护,触怒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
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用一生的心血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的撰写,《史记》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该书取材丰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叙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d3e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e.png)
1.教学重点
-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在历史学领域的贡献,掌握《史记》的基本情况,如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价值等。
-剖析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重点词语、句子,领悟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和坚定信念。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司马迁的发愤精神。
举例:
-通过讲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明白他在困境中如何坚持完成《史记》的伟大事业。
4.文本解读:分析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司马迁的崇高品质和坚定信念。
5.课后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司马迁的发愤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责任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司马迁发愤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体验在困境中坚持完成任务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章节。首先,我发现大家在导入环节对司马迁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史记》的历史价值和司马迁的发愤精神理解不够深入。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司马迁在困境中坚持完成《史记》的伟大事业。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种精神品质可能还比较抽象,难以真正体会到。因此,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司马迁发愤精神的力量。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d9a5b20614791711cc7917c2.png)
读准字音:
zǎi hè ng (飞来横祸、 横 蛮横) hé ng z ài (载重) (横七竖八)
(
载
记载)
读准词语:
耳濡目染 飞来横祸 轻于鸿毛 坚持不懈 名山大川 悲愤交加 重于泰山 毕生心血 博览群书 血溅墙头 忍辱负重 前无古人 专心致志 了此残生 奋笔疾书 辉煌巨著
默读课文,思考:
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 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 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 隶字。
从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极大决心,和
为父亲完成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
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 。
年少时,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
牢记父亲的嘱托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 儿子的手说:“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 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 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司马迁也早已______,他_______ 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仍以坚强的意志,写成的 《离骚》。 它是谈迁 。 发愤是海伦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仍以不屈不挠的 精神,努力学习,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 发愤是阿炳 双目失明, 仍以矢志不渝的精神,
完成《二泉映月》这首名 曲。
发愤是
。 。
司马迁,我_______你,_
牢记父亲的嘱托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
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
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3301f8ca08a1284ac85043e6.png)
英雄的影响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 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 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的影响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 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 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年少时,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
父亲的影响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用 “——”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 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 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 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
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
想想父子永别的情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司马迁也早已______,他_______ 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死之后,朝廷会让 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 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 的史书哇!
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 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读? 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读?
轻于鸿毛 坚持不懈
名山大川 悲愤交加
重于泰山 毕生心血
博览群书 血溅墙头
忍辱负重 前无古人
专心致志 了此残生
奋笔疾书 辉煌巨著
理解新词: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专心致志:致:尽,极; 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 精会神。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3课件(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3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98d881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c.png)
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在司马迁看来这 比鸿毛还轻。 那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了呢?
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勉励自己,我一定要活 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 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 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 完这部史书!
着 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每当他累
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
发愤源自年少时追梦
发愤源自于牢记父亲的嘱托
发愤源自于人生的价值
发愤创造奇迹
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完成父亲的 遗愿,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 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不料一场飞来 横祸降临了,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 想他遇到了什么?
愤的是
。
所以他想—— 血溅墙头
所以他要—— 了此残生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痛苦与耻辱同在,梦想与嘱托共存, 他何去何从,在生与死的面前,他该 如何选择?为什么?
选择“生”:父亲的遗愿。
选择“生”:人生的价值。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 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 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幽
刚
而
直
发
不
愤
信
正
史
气
照
凌
尘
霄
寰
汉
(huán)
“厄运不改男儿志, 泣血丹心留青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尽信书,不如无书。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72551dcc7931b765ce1512.png)
③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一)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二)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
(三)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
(四)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生字(7分钟)
2.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钻研并阅读。
发愤:决心努力。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3.不能换,游历含有经历之意,游览偏重于游玩观赏;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1.根据课前预习,交流关于《史记》的相关资料。
2.【板书:司马迁】了解司马迁。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找寻答案。
司马迁在狱中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忍受着痛苦,盼望武帝能早日放他出去,继续完成他的《史记》。哪知道一年以后,汉武帝又听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更加震怒,就加重了对司马迁的处罚,施以宫刑。
司马迁没有想到自己会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几次想撞墙了此一生。但他转念又想,我死了,谁来完成《史记》?这时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历史上忍辱负重完成大事的先人形象:周文王坐牢写了《易经》,左丘明双目失明写了《国语》,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仍写完了兵书……他觉得只有活下去,完成《史记》,才能实现父亲的遗愿,才能对得起后代子孙。想到这些,司马迁才稍稍平静下来。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cfc97a05b52acfc789ebc911.png)
《史记》故事: 史记》故事: 纸上谈兵》 赵括)、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 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四面楚歌》 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了解《史记》 了解《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 史记》 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 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 年间的历史。 年间的历史。在史学和文学 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鲁迅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二自然 段,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会写 史记》的呢? 《史记》的呢?
英雄的影响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 呼啸而去, 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 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司马迁 朝廷 酷刑
辉煌 耻辱 呼啸 隶书 监狱 泰山 记载 悲愤 搜集 摆摊 耗尽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zǎi 载
(
记载) 横
hèng 飞来横祸) (飞来横祸) héng 横七竖八) (横七竖八)
z à i (载重) 载重)
读准词语: 读准词语:
耳濡目染 飞来横祸 轻于鸿毛 坚持不懈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了此残生。
课文中描写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 课文中描写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 做的呢? 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 做的呢?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 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 ~~”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古代历史故事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古代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5ed501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9.png)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古代历史故事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学家、思想家。
⼗岁时,向伏⽣、孔安国学习,后外出游历。
他所著《史记》是中国第⼀部纪传体通史。
亲爱的⼩伙伴们,⼤家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写《史记》的吗?下⾯⼩编给⼤家分享关于司马迁发愤著《史记》历史故事,我们⼀起来看⼀下吧~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历史故事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本是宫中的藏书官吏,以此他博览群书,发⼼撰写《史记》。
凡书中有遗漏和残缺不全者,他便上⼭下乡深⼊百姓中间去采访讨教。
就在他的巨著即将完⼯之时,不幸被国王发现,国王惧于将历代帝王的丑事传扬⼈间故将司马迁治罪,并将他的《史记》毫⽆遗余地焚毁,⾰掉官职,令其于死刑和宫刑中任选⼀种处罚⽅式。
周⽂王被纣王关在牢⾥,纣王还残酷地杀害了⽂王的⼉⼦,并且将他⼉⼦的⾁做成⾁酱让他吃,⽂王仍能忍受这么巨⼤的痛苦⽽在牢中写下了《周易》这部书;孔⼦⼀⽣困厄不得志,但他却孜孜不倦地教育学⽣,并且写下了《春秋》⼀书传于后世;左丘明两只眼睛全瞎了,还以巨⼤的毅⼒写成了《国语》;屈原遭⼈排挤诬陷,楚王⼀点也不了解他的⼀⽚爱国之⼼,反⽽将他流放,他却写出了名著《离骚》;孙膑遭朋友庞涓陷害,被砍掉了两脚的膝盖⾻,还能忍辱负重,写出了《孙⼦兵法》。
司马迁曾想⼀死了之,但⼜想到历史上的这些伟⼈都能不顾⾃⼰个⼈的不幸⽽发愤著述,完成了⾃⼰的⼈⽣志愿,便饮恨含悲选择了宫刑。
他仅凭记忆重写《史记》,终于令这部光辉巨著留芳于世。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故事启⽰ 司马迁抛弃了个⼈的悲痛与屈辱,完成了⾃⼰的宏愿。
这种“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精神值得学习。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是我国西汉伟⼤的史学家、⽂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活的时代正是汉朝国势强⼤,经济繁荣,⽂化兴盛的时候。
⼗岁时,司马迁随⽗亲⾄京师长安,得向⽼博⼠伏⽣、⼤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f5d442f46527d3240ce054.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第 1 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8144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a.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1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hèng héng)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辩论),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一生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zhòng chóng)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词语。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痛与愤怒相互交织。
从、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绝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
5、在你的记忆中,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参考答案:1、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一次是:(héng 、辩论、一生、zhòng)。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痛与愤怒相互交织。
从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绝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史记》并未完成,父亲的心愿也未了,而且人活着要有价值,如果他就这样死了,就是比鸿毛还轻。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已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的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决心很大,感受到了司马迁为父亲完成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台儿庄涧头镇前马小学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台儿庄涧头镇前马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a3b746fe4733687e21aac0.pn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多种阅读课文的方式了解学生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教师: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揭课导入。
1.同学们谁知道《史记》这部书。
《史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
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2.谁知道司马迁。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板书: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4.你看了课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检查预习。
①生字词过关②课文朗读过关③质疑三、全班预习反馈: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及新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词的。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1)指名读生字,然后找出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齐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2)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3)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酷刑
腐刑,又称宫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罚, 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受了这种刑罚, 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它带给受刑者的,不 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 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的身体残缺,心灵残缺, 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 胸地活着!
遭受酷刑的司马迁,真是痛不欲生, 他( )。
屈原
遭到放逐后发愤 写成的《离骚》; 左丘明 眼睛瞎后发愤 写成的《国语》; 孙膑 被剜掉膝盖骨后发愤 写出的《兵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起因、经过、发展 、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1、母亲河的熏陶; 经过:
2、历史故事的感染; 1、牢记父亲遗愿; 3、父亲的影响; 4、父亲的遗愿。 2、认真整理史料。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 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
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
成的。
——鲁迅
发愤可以换成“发奋”吗?为什么?
“发奋”指振作起来。“发愤”指痛下决心,积极努力。
发愤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 发愤是谈迁 。 发愤是海伦 。 发愤是阿炳 。 发愤是 。
发展:1、飞来横祸; 2、忍辱写史。
结果:
1、耗尽毕生心血;
2、完成鸿篇巨著。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写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讲述汉代史 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 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 表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准字音: yù kù xíng 狱 酷 刑 监狱 严酷 刑场 tān lì hào 摊 隶 耗 摊开 隶书 耗费
tài 泰 泰山
读准词语:
发愤 呼啸 研读 搜集 讲述 酷刑 专心致志 记载 克制 游历 耻辱 嘱托 泰山
波涛滚滚 血溅墙头
泪流满面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活动二: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认真思考,试着用标题形式归纳 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1):积累知识。 第二段(2):牢记父训。 第三段(3):忍辱著书。 第四段(4):辉煌成就 。
受环境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牢记嘱托 ,研读整理史料。 飞来横祸 ,忍辱写《史记》。
耗尽心血 ,完成辉煌巨著。
游历重在——游走、经历。 游览重在——观看、欣赏。
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公达三十年 之久,博学多才。司马迁从小受父亲 影响,十岁就去长安读书,十九岁开 始他的游历生活。他到达会稽山,访 大禹的遗迹;到过苏州,眺望范蠡泛 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 乡;到过徐州沛县,访问刘邦萧何的 故乡;到过山东,拜访孔子孟子的家 乡。南到湖南,屈原被放逐的地方; 西至甘肃,寻访黄帝问道的地方。
活动二:感悟“发愤”之恨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司马迁怎 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 句子。 2.思考并交流: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 的死轻于鸿毛?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 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 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 行工整的隶字。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
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 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 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 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 隶字。
预设问题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发愤的结果怎样?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活动一:读课文,学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史记》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10岁开始学习古文 书传,20岁时,遍游南北, 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 郎中,后继承父亲司马谈之 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 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 受了腐刑。但他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用了13年的时间, 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 巨著《史记》。
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就这样死了,司马迁为什么会想到死呢?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 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 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飞来横祸
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汉朝。飞将军李广 之孙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进军匈奴。寡不敌众, 兵尽粮绝,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想 重罚李陵家人。群臣争相附和,大说李陵的罪 过。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正直, 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宽容。汉武帝勃 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后来,司马迁被 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 也称腐刑)。这种刑罚不仅是对肉体的无情摧 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
他为什么能够克制住自己?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 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 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 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 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
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
龙门 龙门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大禹 曾在此处治水。这里人才辈出,“鲤鱼跃 龙门”的传说就起源于龙门山,这就是司 马迁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黄河历史悠久, 黄河水奔腾不息,华夏民族的文化依着黄 河孕育而生。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 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流传的英雄 故事也很多。
父亲的影响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 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 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 料。
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忍辱负重 不折不挠
……
坚忍不拔 顽强不屈
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
,他已经 ,他仍然
。 。
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之奇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从列举的这些数据中, 你体会到什么? 2.组内举例说说:哪些身处逆境的人,靠着自 己发愤努力,最后创造了奇迹? 3.班级展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 课文。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写作手法。
3.在理解、口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 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 书的精神。
谈话交流
《史记》是 前无古人 的著作。
“前无古人”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巨作
巨著
鸿篇巨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回忆课文,思考:
1.“嘱托”能不能换成“嘱咐”?为什么? 嘱托:托付,拜托。 嘱咐:交待,吩咐。
2.这句话讲了司马迁的求知过程,它让人不自觉地 联想起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嘱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史书成。
等儿修订完成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 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 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为什 么要发愤写《史记》?
活动一:感受“发愤”之因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呢?
母亲河的熏陶 历史故事的感染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 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 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 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 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
卧薪尝胆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一字千金
纸上谈兵 狡兔三窟 负荆请罪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毛遂自荐 怒发冲冠 背水一战
你知道这些历史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吗?连一连。
卧薪尝胆
赵
括
纸上谈兵
四面楚歌 完璧归赵
项
羽
蔺相如 赵 高
指鹿为马
背水一战
韩
勾
信
践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 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 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 生命写成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 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 30篇、列传70篇、年表12篇、书8 篇,共526500字。在史学和文学 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了此残生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
载
zǎi (记载)
横
hè ng (飞来横祸)
zà i(载重)
hé ng (横七竖八)
理解词语:
发愤:痛下决心,积极努力。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嘱托:托付,拜托。 研读:钻研并阅读。 泪流满面:满脸都是泪。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悲愤交加:悲痛愤怒同时存在。 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
父亲的嘱托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 子的手说:“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 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 成的史书哇!”
想象父子分别的情形,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些 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 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
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