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11-09T09:01:36.1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7期作者:张丽丽[导读] 分析针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使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
张丽丽
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使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分娩相关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宫缩出现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而言,应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分娩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利凡诺;并发症;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米非司酮
本文为了探讨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中,应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5例患者,患者均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对照组35例患者中,年龄21~38岁,平均(29.5±1.8)岁;孕周13~20周,平均(15.2±1.1)周。
观察组35例患者中,年龄20~40岁,平均(30.7±1.5)岁;孕周13~21周,平均(15.2±1.4)周。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入院检查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50 mg/次,共3次。
36小时后冲洗阴道,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片置于阴道后。
观察组从腹壁向患者羊膜腔内注射适量利凡诺液,一般需要98 mg左右。
住宿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射成功后,应给予患者适量的米非司酮,通常应控制在48~51毫克的含量。
12小时后,口服两次该药物,剂量与第一次相同。
服药时要注意保证患者服药前后空腹时间在2小时以上。
1.3 观察指标
密切关注患者的宫缩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来对患者的分娩时间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引产成功率的比较
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明显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引产成功率的比较
3.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孕妇都会选择剖宫产,而且剖宫产女性的年龄越来越小。
同时,在剖宫产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子宫瘢痕的数量也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对于育龄妇女来说,一旦瘢痕子宫出现,就会影响下一次的怀孕和分娩[1-2]。
如果患者患有瘢痕子宫,那么患者再次怀孕后出现风险的可能要高于其他没有瘢痕子宫的产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产科分娩的难度。
如果患者有子宫瘢痕的情况出现,则患者再次生产时很容易便会出现产后出血或者子宫破裂的情况。
不同并发症的发生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有时还会直接危及生命安全。
在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后很难形成有力的宫缩,尤其是破裂后疤痕组织纤维的弹性,这增加了再次妊娠的风险。
同时,由于宫颈成熟度相对较差,产程延长和宫缩过程不够协调,加重了宫缩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有研究指出利凡诺就是通过严重的胚芽滋养叶细胞,从而减少对胎盘的刺激,导致蜕膜变性和坏死。
但是,这种药物会引起胎儿中毒死亡,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和宫内兴奋,从而达到流产和终止妊娠的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利凡诺引产效果相当理想,但由于这种药物不产生自然宫缩,非常容易产生蜕膜变性、坏死和残留,对女性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4]。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应用米非司酮能够产生良好的疗效。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激素[5]。
在使用过程中,孕酮被取代,促进与孕酮的相互结合。
因此,在患者引产中使用米非司酮可以促进宫颈组织胶原纤维的形成和降解,从而促进宫颈组织的成熟,以达到扩张宫颈、软化产道的目的。
作为孕激素的受体抑制剂,米非司酮会与孕激素竞争受体,导致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能力受到抑制。
米非司酮也有一定程度的热变性通过分离体内内源性的肝脏激素,子宫可以自发分娩,从而达到有效引产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瘢痕子宫中孕引产患者,使用利凡诺的同时予以米非司酮,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引产期间的出血量,提高引产率,有助于并发症的减少,对瘢痕子宫中孕引产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玉兰.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8(035):101-102.
[2]池芸.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1):144-145.
[3]贾琴.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18(16):2.
[4]罗永红.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 2020, 13(009):105-105.
[5]韦玉兰.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8(03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