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手运动
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患者,均于2019年
7月至2021年7月收治,以计算机抽号方式分组,分对照组(n=50)和观察组
(n=50)。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bobat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FMA)平衡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
(Barthel Index,BI)评分。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MA、BI量表评分低于观
察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新bobath技术可
有效改善上肢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医学价值。
关键词:新bobath技术;脑卒中;上肢手运动功能康复;FMA;BI
前言:脑卒中是由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导致患者的局部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急
性脑血管疾病。
一般临床证候持续时间长(>24h),其发病人群数量大,致残、
致死人数多、极易复发[1]。
脑卒中容易引起并发症,较常见的有上肢手运动功能
异常,从而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极大降低生活质量,对患者家属及
社会都有极大负担。
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极其重要。
目前,治疗上肢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主要采取神经电刺激、悬吊、针灸等常规治
疗方式,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较差。
新bobath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可以显著
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本文即选择2019年7月至2021
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新bobath技术对上肢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患者,均于2019年7月
至2021年7月收治,以计算机抽号方式分组,分对照组(n=50)和观察组
(n=50)。
对照组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5.31±5.81)岁。
观察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57-78岁,
平均(65.95±5. 98)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且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治标准;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内容并签
署同意书;无其他脑类疾病者。
排除标准:合并意识障碍者;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退出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康复医师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联合常规护
理进行治疗,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身体放松,及协助患者进行各种肢体运动,并
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日常运动计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bobath技术治疗,由科室专门学习bobath技
术的康复治疗师根据每位患者功能异常情况进行操作,具体:(1)手指训练:
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控制前臂、上肢、手训练,即手指抓握、放开、够取训练,
根据熟练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2)关节的关键点控制训练:放松关节部位肌肉、调整肩胛姿势、诱发患侧肩胛骨作出前屈、外展、后伸等训练,放松腕横韧带、骨间蚓状肌,作单指运动。
(3)其他:指导患者放松旋前方肌、前臂屈腕
肌等,以促通手法从远端关键点诱导上肢的滞空反应。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FMA)平衡量表评分与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采用FMA量表进行患者肢体运动平衡能力评估,分
数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强。
采用BI量表统计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范围 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之中所涉及的计量、计数相关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之中进行处理,版本为SPSS26.0,其中,计量(x±s)资料检验方式对应t检验。
以P=0.05作为判定是否存在数据差异性指标,当低于0.05时则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MA、BI量表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FMA BI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n=50)
65.74±8
.36
73.43±1
0.42
63.33±7
.44
74.43±1
2.42
观察组(n=50)
66.12±8
.29
85.56±1
0.31
63.56±7
.46
91.15±1
2.17
T0.2282 5.90210.1544 6.7992 P0.81990.00000.87760.0000 3.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增长率逐年提高,且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技能较差,大部分患者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救治。
患者肢体功能异常,会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减少疗效,从而导致患者减少治疗的信心,严重者甚至放弃治疗。
因此,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格外重要。
新bobath技术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作出针对性运动方案,快速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
本文中,比较治疗前两组FMA、BI评分,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B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可看出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手功能恢复效果突出,加强了对肌群的控制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康复脑卒中有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新bobath技术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树根,严隽陶,吴建国,等. 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6):2908-2911.
[2]王丽春,孟令伟,杨丽娟. 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性[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7):62-64.
[3]江苏珍,谢丽玉,陈锦秀. 定步云手结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2):90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