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血浆细胞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研究 •
177
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书强 季长明 朱贤嫒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HF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的疗效及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SAP 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F 治疗,2组均治疗7 d 。

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8(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 )评分,统计2组病死率。

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血浆IL-6、IL-8水平和BISAP 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浆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

研究组病死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0.05)。

结论 早期低温高容量HF 可降低SAP 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缓解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还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疗效确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细胞因子;疗效;病死率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177-0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常见的危急重症,其起病快、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则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HF )是治疗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但越来越多研究[1]
表明,HF 应用于SAP 的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重塑机体内环境稳态,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低温高容量HF 治疗SAP 的疗效和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SAP 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后经CT 诊断确诊。

纳入标准: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者;于发病后72 h 内入院治疗者;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等。

排除标准:入院后立即接受急诊手术者;合并其他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等。

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
2.31±
3.82)岁。

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57±3.45)岁。

2组上述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吸氧、腹腔积液引流、给予生长抑素、调节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等。

研究组入院24 h 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温高容量HF 治疗,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Fresenius AV600聚砜膜血滤器,BRAUN Diapact CRRT 机对患者血液进行过滤,血流量设为250 mL/min (高容量),置换液流速设为4~6 L/h ,前稀释法输入,关闭置换液加温器,使腋窝温度低于35 ℃(低温),在连续治疗12~48 h 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HF 治疗的频率,2组均治疗7 d 。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于治疗前后取2组患者5 mL 静脉血置于真空抗凝试管中,3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血浆,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浆白细
胞介素-6、8(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据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 )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③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2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血浆IL-6和IL-8水平显著下降(P <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浆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BISAP 评分及病死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BISAP 评分均下降(P <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病死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0.05)。

见表2。

3 讨 论
HF 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通过滤器滤将血液内的炎性介质、过多的水分等滤出,同时通过置换液补充与血浆液体成分相近的电解质溶液,而早期应用低温高容量的HF 治疗可阻断全身炎性反应进程,维持内环境稳态[3]。

SAP 患者体内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是引起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BISAP 评分系统常应用于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的评价,能够在早期预测SAP 的严重度,有研究表明,早期低温高容量
表1 治疗前后2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x -±s )
组别时间IL-6(ng/L)IL-8(ng/L)TNF-α(nmol/L)对照组(n=20)治疗前176.98±25.61468.27±54.7855.67±20.58治疗后142.39±20.32**331.52±41.35**45.36±21.32研究组(n=20)
治疗前177.31±26.14459.74±52.3456.19±19.83治疗后
74.53±18.67**##
157.32±35.98**##
36.14±18.66**
注:与治疗前比,**P <0.01;与对照组比,##P <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BISAP 评分及病死率比较(x -±s )组别时间
BISAP 评分(分)病死率[n(%)]
对照组(n=20)治疗前7.93±2.14-治疗后 3.62±0.83**4(20.00)
研究组(n=20)
治疗前7.89±2.35-治疗后
2.61±0.32**##
1(5.00)#
注:与治疗前比,**P <0.01;与对照组比,#P <0.05,##P <0.01
178• 临床研究 •
HF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降低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死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血浆IL-6、IL-8水平和BISAP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浆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时研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低温高容量HF可显著抑制SAP患者炎性反应,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述,早期低温高容量HF应用于SAP的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但本研究样本例数有限,且未探讨早期低温高容量HF治疗SAP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新江,方艳伟,魏浩飞,等.早期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
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
(2):198-201.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3] 蒋文勇,杨静,吴欣.连续血液滤过对2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降
钙素原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4): 317-318.
[4] 唐黎,卫东.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颅脑损伤后生命体征、炎
性因子水平和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4): 1437-1439.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崔本科
(辽宁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90例支气管哮喘中重度病患,均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对其中45例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天与夜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用药后肺功能状况。

结果用药后观察组白天及夜间哮喘发作次数分别为(1.17±0.26)次与(1.22±0.37)次,对照组分别为(2.34±0.45)次与(2.95±0.38)次;肺功能方面,观察组FVC、FEV1、PET分别为(0.47±0.04)L、(0.36±0.02)L、(0.81±0.05)L/s,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联合用药下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得到显著控制且肺功能改善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178-02
支气管哮喘为气道炎症所致,常由于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感染导致。

哮喘症状若长久不愈易演化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表现为白色泡沫样痰液、咳嗽、喘息、胸闷等,容易反复且病程较长[1]。

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疗法若长期使用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可从白三烯这一强力炎性递质着手,通过受体拮抗剂达到控制哮喘的效果[2]。

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下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住院病患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24;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8.94±3.73)岁。

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0∶25;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8.47±3.52)岁。

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确诊,均处于中重度急性发作期[3]。

剔除标准:过敏体质、精神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对研究用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生产的多索茶碱片剂(国药准字H19991048),每日给药2次,每次0.2 g。

对照组给予上海信宜制药生产的布地奈德气雾剂(国药准字H20010552),每日早晚分别给药200 μ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erck Sharp•Dohme Lid生产的孟鲁司特(国药准字:J20130047),每日给药1次,每次10 mg。

1.3 观察指标:统计病患研究期间哮喘发作次数,分为白天及夜晚两个阶段分别统计。

以FVC、FEV1、PET作为肺功能指标对比项,比较病患用药后肺部状况[4]。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哮喘发作次数与肺功能指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

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哮喘发作次数:统计两组病患白天及夜间哮喘发作平均次数,显示治疗后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同期观察组次数更少(P<0.05),见表1。

2.2 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肺功能指标数据差异,显示观察组FVC、FEV1、PE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免疫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均会参与到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之中,该疾病由于炎性反应易造成患者由于激发因子参与而出现气道狭窄、气道高反应性情况,反复发作的哮喘症状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局部吸入治疗对哮喘症状的控制作用较明显,在抗病毒、抗炎、抑制免疫应答方面作用较好,但若长期用药容易出现多项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接受程度。

表1 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对比(次,x-±s)组别(n)白天夜晚对照组(n=45)
用药前 5.01±1.21 5.52±0.97
用药后 2.34±0.45 2.95±0.38观察组(n=45)
用药前 5.03±0.96 5.49±0.88
用药后 1.17±0.26 1.22±0.37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x-±s)
组别例数FVC(L)FEV1(L)PET(L/s)对照组450.23±0.050.20±0.040.35±0.04观察组450.47±0.040.36±0.020.8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