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H B.H2C.H+D.H2O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强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B用黄铜制造轴承齿轮等机
器零件
C洗涤剂具有乳化
功能去除油污
D用聚四氟乙烯作内衬的不粘
锅
A.A B.B C.C D.D
3.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B.
C.D.
4.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B.石墨
C.氨气D.氯化钠
5.以下化学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Zn FeCl2水加水,过滤,洗涤,烘干
B H2H2O CaO 将气体通过盛有CaO的干燥管
C CuO C 无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
D NaCl溶液NaOH 稀盐酸加入过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7.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A.酸、碱
B.单质、氧化物
C.氧化物、酸
D.氧化物、碱
8.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两个氮分子:2N2
B.钙离子:Ca2+
C.两个氢原子:H2
D.氧化镁:MgO
9.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W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4
B.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W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x的值为44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处理水,这样做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生活中常用铜丝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____;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盐酸除铁锈的原理是_____(写化学方程式)。
14.2012年3月11日,长汀某超市发生严重火灾.消防官兵向可燃物喷水灭火,未造成人员伤亡.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____.发生火灾时,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室内起火时,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被困时,应该想办法逃生并报警求救
C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逆风而逃
D火灾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这次事故引发人们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大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
A聚集人多的公共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
B超市、酒店、宾馆等场馆装修材料应尽量用阻燃材料
C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张南同学所在的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想探究老师带来两包未知粉末A、B,A、B分别是NH4HCO1和NH4Cl中的一种,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相关空白:如何区分这两种粉末?张南同学猜想是:A是NH4HCO1粉末,B是NH4Cl粉末
小岗同学猜想是:A是NH4C1粉末,B是NH4HCO1粉末为了验证猜想,三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张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发现粉末颜色一样,则两种粉末的颜色均为___。
张南认为用观察颜色的办法无法区分A、B两种粉末。
小岗同学的实验:取A粉末,加入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
请对小岗同学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___。
小南同学的实验。
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加入A粉末的试管有___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证明此物质是NH4HCO1.得出结论: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
根据张南、小岗和小南三名同学所做区分两种物质的实验,我们总结出,在区分两种物质时,关键是利用两种物质___的不同点,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在鉴别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是,先利用___方法鉴别,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得出结论,可以再利用___方法鉴别。
16.新新化学兴趣小组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借助数字传感技术监测蜡烛从燃烧直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
并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如下: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
(2)蜡烛是在____________时熄灭的,此时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____________,此时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
(3)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4)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
然后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发现较长的一支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①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二氧化碳浓度过大
②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太过低
(设计实验)③甲同学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先在空气中点燃两支蜡烛,然后用高玻璃杯罩住。
过一段时间后,发
现贴在杯子内部上方的滤纸条先褪色。
由此说明高蜡烛火焰附近二氧化碳的浓度____________
④乙同学收集一瓶含氧气20%、二氧化碳80%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集气瓶中并密封,观察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慢慢熄灭了,根据此实验现象可知(假设猜想)①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答案解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
【题目详解】
A、表示氢元素和氢原子,故A错误;
B、表示氢分子,故B正确;
C、表示氢离子,故C错误;
D、表示水分子,不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2、B
【答案解析】
A、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强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正确;
B、黄铜的硬度小,不能制造轴承齿轮等机器零件,故错误;
C、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去除油污,正确;
D、用聚四氟乙烯作内衬的不粘锅,正确;故选B。
3、A
【答案解析】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4、C
【答案解析】
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A
【答案解析】
A、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符合题意;
B、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但是氢氧化钠不能用玻璃塞,因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应用橡胶塞或木塞,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快速散发出去,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答案解析】
A、除去锌中少量的氯化亚铁,加水溶解时,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过滤,洗涤并烘干,得到的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的铁,从而引进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盛有CaO的干燥管,氢气不与氧化钙反应,水与氧化钙反应而被吸收,符合题意;
C、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的碳,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虽然除去了碳,但部分氧化铜变成铜,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虽然除去了氢氧化钠,但溶液中有剩余的盐酸,引进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点睛】
除去某物质中少量杂质时,要遵守一个原则:不增不减原则,不要增加新的杂质,也不要减少主要物质。
7、B
【答案解析】
A、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B、非金属单质氢气、碳具有还原性,虽然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可能生成盐和水,错误;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B。
8、C
【答案解析】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A
【答案解析】
由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图可知,16gW和40g-16g=24g氧气反应生成xg二氧化碳和20g-2g=18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6g+24g=xg+18g,解得x=22。
【题目详解】
A、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均来自于W,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
18g100%=2g
12+16
⨯⨯
⨯
,二氧化碳中
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22g100%=6g
12+162
⨯⨯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
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假设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m,则W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
数比为
6g2g
:=1:4
12m m
,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指的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在密闭容器内W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
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A选项的计算可知,W中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的总质量为2g+6g=8g,小于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W中含有16g-2g-6g=8g氧元素,因此W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x的值为22,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点睛】
本题通过饼状图的形式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图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反应类型或者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利用元素守恒进行计算并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还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
10、C
【答案解析】
A、H2和CH4燃烧,火焰均为淡蓝色,无法区分,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加入肥皂水搅拌,只能鉴别硬水和软水,无法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分离出来,要将硬水转变为软水应采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尼龙线属于合成纤维,燃烧后有特殊气味,羊毛为羊毛纤维,燃烧后有烧毛发的气味,通过燃烧可以区分,选项C 符合题意;
D、金属生锈与氧气、水等有关,因此,用水清洗金属钥匙会加速钥匙生锈,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煮沸塑料盆
【答案解析】
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处理水,这样做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玻璃杯的材质属于硅酸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盆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餐具的材质属于金属材料。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1)7:8 (2)78.3%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皂甙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2):(16×3)=42:48=7:8;(2)皂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3%;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导电性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的表面,阻止铝与氧气进一步反应
6HCl+Fe O=2FeCl+3H O
2332
【答案解析】
铜的电导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用于导线的制作;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隔绝氧气与内部铝的接触,防止其被腐蚀;铁锈主要组分为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 O=2FeCl+3H O。
2332
14、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A A、B、C.
【答案解析】
解:(1)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A、室内起火时,不应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错误;
B、发生火灾被困时,应该想办法逃生并报警求救,是正确的做法;
C、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逆风而逃,是正确的做法;
D、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这些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会大量产生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应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是自救的安全有效方法;
(3)A、聚集人多的公共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符合安全措施;
B、超市、酒店、宾馆等场馆装修材料应尽量用阻燃材料,属于安全措施;
C、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属于安全问题,三种方法都合理;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白色不正确,NH4HCO1粉末和NH4Cl粉末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氨味,无法证明A是NH4HCO1粉末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NH4HCO1+HCl═NH4Cl+H2O+CO2↑性质物理化学
【答案解析】
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和二氧化碳。
【题目详解】
(1)张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发现粉末颜色一样,则两种粉末的颜色均为白色。
故用观察颜色的办法无法区分A、B两种粉末。
(2)小岗同学的实验:取A粉末,加入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
故小岗同学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不正确,NH4HCO1粉末和NH4Cl粉末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氨味,无法证明A是NH4HCO1粉末。
(1)小南同学的实验。
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加入A粉末的试管有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HCO+HCl=NH Cl+H O+CO↑,证明此物质是NH4HCO1.得出结论: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
43422
[反思与总结]
(4)根据张南、小岗和小南三名同学所做区分两种物质的实验,我们总结出,在区分两种物质时,关键是利用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在鉴别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是,先利用物理方法鉴别,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得出结论,可以再利用化学方法鉴别。
NH HCO+HCl=NH Cl+H O+CO↑。
(1)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43422
16、20% 80s 10% 二氧化碳、氧气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大不合理
【答案解析】
(1)由图1中氧气的起始体积分数可知,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2)蜡烛在80s时,氧气的体积减小到最小,所以蜡烛是在80s时熄灭的,此时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10%,此时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
(3)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计实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高的气体膨胀,密度小,易上升;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易下降,所以③甲同学按照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先在空气中点燃两支蜡烛,然后用高玻璃杯罩住。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杯子内部上方的滤纸条先褪色,由此说明高蜡烛火焰附近二氧化碳的浓度大;
④乙同学收集一瓶含氧气20%、二氧化碳80%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集气瓶中并密封,观察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慢慢熄灭了,根据此实验现象可知①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