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浓。
8.在观察“碘锤”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
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 已知酒精灯
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
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 中,图甲 (选填“甲”或“乙”)
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 会出现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积,从而 加快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 蒸发 吸 (选填“吸”或“放”)热。
3.在保温瓶中装入1 500 g的0 ℃的水,然后放入一块5 g 的-2 ℃的冰,塞紧瓶塞后会发生 水结成冰 (选填“冰 化成水”或“水结成冰”)的现象。如果在保温瓶中装入 1 500 g的10 ℃的水,然后放入一块5 g的-2 ℃的冰,则冰
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
剂发生液化,并 热量,制冷剂液化
中,图 (选填“甲”或“乙”)
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
(3)露珠
。
如图所示,要使湿裤子干得快些,可以将裤子展开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晾在阳光下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 .
3.如图所示,为了人们出行方便,向积雪的公路上 撒盐,因为盐能加快融雪,雪融化过程属于熔化 (填
5.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 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 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 气泡 迅速上升,其体积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由此可知水重新 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减小 (选 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
课后训练
1.判断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类型,并标明吸、放热。 例:擦酒精降温汽化吸热。 (1)雾 液化放热 。 (2)冰块逐渐变小 熔化吸热 。 (3)露珠 液化放热 。 (4)霜 凝华放热 。 (5)玻璃上的冰花 凝华放热 。
(选填“增大”或“减小”),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
(2)冰块逐渐变小
。
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其原因是盐水在-20℃以下才 能结冰,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 更低。
4.北方的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
图所示。当气温下降时,利用水凝固 过程中会 ,可放使热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避免蔬菜冻坏。
5.如图所示,要使湿裤子干得快些,可以将裤子展 开是利用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 子晾在阳光下是利用提高液体的温度 来加快液体 蒸发;把裤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加快液体表面
11.新型制冷剂环戊烷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
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
保电冰箱就是利用它代替氟利昂进行工
作的。 如图所示,当环戊烷流经冷冻室
时就会发生汽化 (选填“液化”或“汽 化”)现象,并吸收 热量,压缩机使制冷 剂发生液化,并放出 热量,制冷剂液化 的方式是压缩体积 使得物体液化。
更低。液化放热源自(8)吃冰棒时“粘”舌头 凝固放热 。 在 过程中要 ,病人的体温便可暂时下降。
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 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
(9)“白气” 液化放热 。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要使湿裤子干得快些,可以将裤子展开是利用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晾在阳光下是利用
.
的空气流速 来加快液体蒸发。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如图所示, 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酒精 在蒸发(汽化) 过程中要吸热 ,病人的体温便可暂 时下降。
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 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实质是 小水珠 。 其中a (选填“a”或“b”)位置的“白气”
现象。
9.如图所示是舞台特效的原理图,其中干冰升华 .
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水蒸气 液化 成为小水
滴,所以我们看到的“淡淡薄雾”实际上 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
10.北方冬天的早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 室内 (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凝华 形 成的;太阳出来,冰花吸热 后 熔化 成水流下来。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的自制温度计,为了更明 显地显示温度变化,应尽量选择 较细 (选填“较 细”或“较粗”)的玻璃管。当温度升高 时,玻璃管内液面会升高 (选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2.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
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38.5 ℃。
新型制冷剂环戊烷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
在 过程中要 ,病人的体温便可暂时下降。
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
“降低”或“不变”)。
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北方冬天的早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 (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 形成的;太阳出来,冰花 后 成水流下来。
例:擦酒精降温汽化吸热。
是
。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6)灯丝用一段时间会变细 升华吸热 。 (7)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是
。
如图所示,为了人们出行方便,向积雪的公路上
(7)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降低”或“不变”)。
(7)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撒盐,因为盐能加快融雪,雪融化过程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其原因是盐水在-20℃以下才能结冰,与水相比,盐水的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因为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 ℃ 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 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 不能 沸 腾,理由是 能 达到沸点, 不能 继续吸热,若试管中 装的酒精,试管内的酒精 能 沸腾。(均选填“能”或 “不能”)(标准气压下酒精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 .
(10)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升华吸热 。 北方冬天的早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 (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 形成的;太阳出来,冰花 后 成水流下来。
。
2.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
8.在观察“碘锤”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
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 已知酒精灯
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
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 中,图甲 (选填“甲”或“乙”)
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 会出现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积,从而 加快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 蒸发 吸 (选填“吸”或“放”)热。
3.在保温瓶中装入1 500 g的0 ℃的水,然后放入一块5 g 的-2 ℃的冰,塞紧瓶塞后会发生 水结成冰 (选填“冰 化成水”或“水结成冰”)的现象。如果在保温瓶中装入 1 500 g的10 ℃的水,然后放入一块5 g的-2 ℃的冰,则冰
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
剂发生液化,并 热量,制冷剂液化
中,图 (选填“甲”或“乙”)
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
(3)露珠
。
如图所示,要使湿裤子干得快些,可以将裤子展开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晾在阳光下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 .
3.如图所示,为了人们出行方便,向积雪的公路上 撒盐,因为盐能加快融雪,雪融化过程属于熔化 (填
5.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 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 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 气泡 迅速上升,其体积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由此可知水重新 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减小 (选 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
课后训练
1.判断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类型,并标明吸、放热。 例:擦酒精降温汽化吸热。 (1)雾 液化放热 。 (2)冰块逐渐变小 熔化吸热 。 (3)露珠 液化放热 。 (4)霜 凝华放热 。 (5)玻璃上的冰花 凝华放热 。
(选填“增大”或“减小”),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
(2)冰块逐渐变小
。
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其原因是盐水在-20℃以下才 能结冰,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 更低。
4.北方的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
图所示。当气温下降时,利用水凝固 过程中会 ,可放使热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避免蔬菜冻坏。
5.如图所示,要使湿裤子干得快些,可以将裤子展 开是利用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 子晾在阳光下是利用提高液体的温度 来加快液体 蒸发;把裤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加快液体表面
11.新型制冷剂环戊烷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
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
保电冰箱就是利用它代替氟利昂进行工
作的。 如图所示,当环戊烷流经冷冻室
时就会发生汽化 (选填“液化”或“汽 化”)现象,并吸收 热量,压缩机使制冷 剂发生液化,并放出 热量,制冷剂液化 的方式是压缩体积 使得物体液化。
更低。液化放热源自(8)吃冰棒时“粘”舌头 凝固放热 。 在 过程中要 ,病人的体温便可暂时下降。
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 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
(9)“白气” 液化放热 。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要使湿裤子干得快些,可以将裤子展开是利用 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晾在阳光下是利用
.
的空气流速 来加快液体蒸发。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如图所示, 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酒精 在蒸发(汽化) 过程中要吸热 ,病人的体温便可暂 时下降。
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 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实质是 小水珠 。 其中a (选填“a”或“b”)位置的“白气”
现象。
9.如图所示是舞台特效的原理图,其中干冰升华 .
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水蒸气 液化 成为小水
滴,所以我们看到的“淡淡薄雾”实际上 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
10.北方冬天的早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 室内 (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凝华 形 成的;太阳出来,冰花吸热 后 熔化 成水流下来。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的自制温度计,为了更明 显地显示温度变化,应尽量选择 较细 (选填“较 细”或“较粗”)的玻璃管。当温度升高 时,玻璃管内液面会升高 (选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2.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
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38.5 ℃。
新型制冷剂环戊烷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
在 过程中要 ,病人的体温便可暂时下降。
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
“降低”或“不变”)。
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北方冬天的早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 (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 形成的;太阳出来,冰花 后 成水流下来。
例:擦酒精降温汽化吸热。
是
。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6)灯丝用一段时间会变细 升华吸热 。 (7)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是
。
如图所示,为了人们出行方便,向积雪的公路上
(7)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降低”或“不变”)。
(7)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
撒盐,因为盐能加快融雪,雪融化过程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其原因是盐水在-20℃以下才能结冰,与水相比,盐水的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因为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 ℃ 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 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 不能 沸 腾,理由是 能 达到沸点, 不能 继续吸热,若试管中 装的酒精,试管内的酒精 能 沸腾。(均选填“能”或 “不能”)(标准气压下酒精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裤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 .
(10)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升华吸热 。 北方冬天的早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 (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 形成的;太阳出来,冰花 后 成水流下来。
。
2.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