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感物道情”说的生态意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正蒙太和篇» 曰:“ 有识有知ꎬ物交之客感
两物相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ꎬ“ 感” “ 情” 发生的
机缘在于外物的触发ꎮ 二程( 程 颢、程 颐) 则 更
加强调心物关系中情感的作用ꎮ 程颢说:
圣人之喜ꎬ以物之当喜ꎻ圣人之怒ꎬ
以物之当怒ꎮ 是圣人之喜怒ꎬ不系于心
而系于物也ꎮ [3]461
可以看出ꎬ程颢是把“ 情” 作为由外 物 所 激
两宋时期ꎬ传统的“ 天人之学” 得到 了 较 全
物为 心” 以 及 “ 感 须 有 物” “ 以 物 为 心” 的 观 点ꎬ
态观念渗 透 到 各 个 领 域ꎬ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社 会 文
尔ꎮ” [2]7 他还在« 张子语录» 中论述道:“ 感亦须
明的发 展ꎮ 在 艺 术 和 美 学 领 域ꎬ 则 形 成 了 具 有
诗皆感物 而 发ꎬ 触 兴 而 作ꎬ 使 古 今 百 家、 景 物 万
象皆不能役我ꎬ而役于我ꎮ”
[6]253
在杨万里看来ꎬ
诗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 感物而发ꎬ触兴而作” ꎬ
因此在审美意象创造活动中ꎬ“ 情” 发挥 着 十 分
文集第七十五卷« 东归乱藳序» 中说自己在“ 千
水万态” [8]3628 “ 幽深杰异” [8]3628 的“ 江山景物之
待有物ꎬ有物则有感ꎬ无物则何所感!” [2]313 这就
深厚生态意蕴的“ 感物道情” 说ꎬ从而将 中 国 传
强调了 人 的 感 觉、 情 感 对 于 外 物 的 依 赖ꎮ 他 认
统艺术创作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ꎮ
为人的心 中 既 有 性ꎬ 也 有 情ꎬ 而 且 是 心 统 性 情ꎮ
面的阐发 与 拓 展ꎬ 人 与 宇 宙 自 然 和 谐 统 一 的 生
材ꎬ事神祗ꎬ和上下ꎬ其体用功效ꎬ广大深切乃如
此” [4]19 ꎬ“ 大率古人作诗ꎬ与今人作诗一般ꎬ期间
亦自有 感 物 道 情ꎬ 吟 咏 性 情ꎬ 几 时 尽 是 讥 刺 他
人?” [5]2748 在朱熹看来ꎬ包括诗在内的文学艺术
皆是“ 感物道情ꎬ吟咏情性” 的结果ꎮ 所谓“ 感物
道情” ꎬ就是要求所抒之情必须是建立在人与自
说过:“ 爱 君 难 得 似 当 时ꎬ 曲 尽 人 情 莫 若 诗ꎮ”
( « 观诗吟» ) 北宋大儒张载的认识比王安石、邵
雍等人更为细 致 和 深 入ꎬ 他 提 出 “ 人 本 无 心ꎬ 因
熹吸收融汇前人的思想观念ꎬ明确提出了“ 感物
道情” 说ꎮ 他 指 出: “ 圣 人 作 乐 以 养 情 性ꎬ 育 人
“ 感于外” “ 接于物” ꎬ他在« 原性» 中说:“ 恻隐之
心与怨毒忿戾之心” ꎬ都是“ 有感于外而 后 出 乎
中者”
[1]362
ꎮ 他还在« 性情» 中指出:“ 喜、怒、哀、
乐、好、恶、欲 发 于 外 而 见 于 行ꎬ 情 也 ” ꎬ 且 都 是
“ 接于物而后动焉” [1]345 ꎮ 北宋哲学家邵雍曾经
2019 年 11 月
第 36 卷第 6 期
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v. 2019
Vol. 36ꎬNo. 6
宋人“ 感物道情” 说的生态意蕴
卢 政
( 鲁东大学 文学院ꎬ山东 烟台 264039)
物在艺术家的笔下得以艺术地呈现ꎮ 如朱熹在
« 诗» 的 创 作 旨 趣 的 “ 妄 意 推 想 ”
[5]2749
ꎮ 他 说:
“ 篇 篇 要 作 美 刺 说ꎬ 将 诗 人 意 思 尽 穿 凿 坏
了ꎮ” [5]2748 与朱 熹 同 时 代 的 诗 人 杨 万 里 也 坚 持
“ 感物道情” 说ꎬ他在« 应斋杂著序» 中说:“ 至其
意味着“ 情德相融” 的新美学观的形成ꎮ 宋人还将“ 感物道情” 的生态意蕴渗透到各门艺术理论构建中ꎬ融入
具体的艺术创作中ꎬ从而将中国古典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ꎮ
关键词:宋代ꎻ感物道情ꎻ比兴ꎻ情德相融ꎻ生态意蕴
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9)06-0014-07
奇” [8]3628 面前ꎬ“ 感事触物ꎬ又有不能无言者ꎬ则
亦未免 以 诗 发 之” [8]3627 ꎮ 所 谓 “ 物” ꎬ 二 是 指 社

“ 感物道情” 说是宋人在传统的“ 交感” 说、
“ 缘情” 说、“ 物感” 说等观点的基础上ꎬ提出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个文艺创作方面的重要理论ꎮ
其实ꎬ早在北宋初期ꎬ欧阳修等人在阐述其
诗歌理 念 或 进 行 诗 词 创 作 时 就 已 经 显 示 出 了
“ 感物道情” 的美学倾向ꎬ只不过是尚未 明 确 提
摘 要:宋人提出的有关文艺创作的“ 感物道情” 说ꎬ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拓展到人类与自然万物ꎬ蕴含着
人与自然外物具有同一性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生态整体观ꎮ “ 感物道情” 说
将性与理、情与德、人与物、人生与审美合一ꎬ体现了宋人在艺术领域对道德和审美的双重和谐与平衡的追求ꎬ
发的一种 心 理 反 应 来 看 待 的ꎬ 这 就 极 大 深 化 了
出“ 感物 道 情” 的 概 念ꎮ 北 宋 文 学 家 王 安 石 认
人们对于 情 感、心 境 意 绪 与 宇 宙 自 然 之 间 审 美
为ꎬ人的 情 感 是 由 于 感 应 外 物 而 产 生 的ꎬ 即 情
关系的 理 解 与 认 识ꎮ 而 到 了 南 宋 时 期ꎬ 大 儒 朱
物ꎬ如果进入艺术家的审美观照视野ꎬ与艺术家
不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ꎮ 因此ꎬ朱熹对“ 美刺”
的审美情趣相契合ꎬ往往能触发他们的灵感ꎬ激
说进行了强烈的批判ꎬ他反对将« 诗经» 的 创 作
发创作激 情 和 创 作 冲 动ꎬ 进 而 使 所 感 之 自 然 景
目的和作用归结为“ 美刺” 的观点ꎬ认为 那 是 对
收稿日期:2019-01-15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宋代理学文艺思想研究” (14CWXJ05)
作者简介:卢政(1971—) ꎬ男ꎬ山东泰安人ꎬ文学博士ꎬ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ꎮ
14
然之间特 殊 的 审 美 关 系 基 础 上 的 有 感 而 发ꎬ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