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中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背景下中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洪锋
【摘要】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其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高素质实践性人才,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职业教育有效地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融合,通过有效地综合教育资源与洞悉职业化发展趋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2页(P19-20)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人才培养;德国
【作者】洪锋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个体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

职业教育较多地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转化成为实践技能,从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以此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1.立法建设——构建起完善的职业教育法
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性的法规,对于职业培训的目标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规定,同时也更加注重培训的内容、方法,对于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有严格的约束和规定,形成了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联邦职业教育法》的出台,全面化地规定了职业教育一切的行为活动,比如学校名称、专业名称、教学内容、教师培训、考试培训等,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系统化建设,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实现了职业教育有法可依的局面,这对于从根本上督促职业教育目标、加速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双元制——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凸显的特点之一,也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色。

所谓的双元制,即充分地发挥企业培训的指导力量,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校的配合及服务性,这个过程中的学费全部由企业来承担。

在双元制的教学形势下,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习,还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这种双重身份即为双元制的重要体现[1]。

另外,在学习毕业之后,学生既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同时还可以拿到
企业颁发的技能培训证书。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明显特征,它实现了学习地点、学生身份、教师力量、考试方式等方面的双元化,实现了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3.体系规范——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
在德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办法,这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基础和依据。

从目前来看,国家承认的职业有93大职业大类371个职业,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教学内容由文化教育部来规定。

特别是在双元制的背景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需要让学生参加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有可能得到相关的资格证书,获得毕业资格。

这种较为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德国职业教
育体系的完整性,这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校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而业界相对参与较少,这样就容易造成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局面。

首先,学校教育与实践脱节,无法满足时代教育的要求,导致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教学与就业之间的断层和脱节。

第二,学校与社会联系较少,对于人才市场以及劳务市场人才需求等基本情况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这对于实现教学改革十分不利,降低了人才的培养速度。

总之,学校长期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减少了与人才市场的联系和沟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职业教育的落后性。

传统教学观念作用下的职业歧视,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凸显的重要问题。

这一方面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观念的结果。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完整性的职业教育,就必须要做到职业平等观念在学生内心的渗透,从而让他们能够坦然、公平地去接受职业教育[2]。

1.职业教育规范化程度不同
将中德职业教育相对比发现,两者在职业教育规范化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

德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教学结构,无论是专业设置、学费收取、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较为规范化的水平。

这对于不断地提升人才的培养速度,不断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还尚未形成规范化程度,缺乏一整套规范化的体系,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是极为不利的。

2.职业教育主体参与度不足
将中德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参与度较强,双元制背景下学生的身份是多元化的,同时教材、教师身份也是双重的,而对于中国职业教育而言,主体参与度不强是目前职业教育出现的较大问题。

学校
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企业无法深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去,这从根本上降低了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德国的职业教育要明显优越于中国的职业教育,由于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从根本上强调了职业教育主体的参与度,从而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创造机会。

3.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方式不同
德国的职业教育相对来说已经形成了完整意义上教育体系,实现了由政府、学校和企业等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立体结构,这从整体上对于职业教育进行了有效的约束和控制,从根本上提升了人才的培养速度。

而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尚未实现政府、企业与学校的有机结合,导致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方式不完整,这从根本上降低了人才的培养效率,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极为不利的。

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3]。

将所有的职业教学工作都进行立法,以此来构建标准化的教学体系。

对于职业教育院校进行严格的规定,比如专业设置、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实践方式、考核方式、评价方式等,要面面俱到地对这些方面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规定,以此来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有法可依。

3.立足于职业发展,提升教学改革速度
立足于职业发展,提升教学改革速度是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要想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根据时代职业化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定位,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以此来突出职业教育的高效性。

对于学校来说,应该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找到教学与职业要求中存在的差异,然后进行教学实践的指导,从而不断地实现职业教学与社会现实的接轨,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要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地缩短教学与社会的距离,从而从
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速度,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机会[4]。

1.充分借鉴双元制教育,实现企业与学校教育结合
要想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充分地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实现企业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首先,根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进行
双元制教育模式适当地引入,比如多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实现企业与学校教学的结合,按照双元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考试方法的选定。

其次,邀请企业的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指导,多找到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发展要求来提出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和实践,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自身能力的欠缺,以此来更好地督促个人来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建设
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背景下专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中德职业教育对比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从理论体系、教学特色或者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我国都不具优势。

在这种情形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就要善于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优势,实现企业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立足于职业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加强我国立法建设、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速度,就必须要从学校、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来进行体系的构建。

【相关文献】
[1]陈腾波.中德职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开发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2]王英.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与借鉴[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3]姜大源.中德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9-15.
[4]李永刚.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178-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