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讨四: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 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世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光阴流逝的苦闷之情
志向未骋的失落之情
刻画了对影独酌、心情悲凄的诗人形象
问题探讨五: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晚风”、“冷席”的意象, 营造了清冷的氛围, 刻画了辗转难眠的诗人形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品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读
刻画了漫漫长夜,难以入眠的诗人形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品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读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诗 歌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耕作
饮 酒
赏菊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
杂
者形象。
展现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诗
表现出对官场的的厌恶,对田
十
园的喜爱。
二
咏怀诗,
首
进一步认识陶渊明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 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这是 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 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 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 中消息。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诗 歌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问题探讨三: 诗歌的七、八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初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读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诗 歌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小结: 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
分析形象=总括(诗人的特点)+具体分析+情感
1、本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长夜难眠、 对酒独酌的诗人形象。
2、白日、素月、枕席等意象,渲染了 空旷、清冷的氛围,衬托诗人悲凄之情。
3、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 和知音难觅的孤独。
链接高考:2012安徽高考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问题探讨一: 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本诗是什么时间写的?
夜晚 悲凄
解读夜幕下, 不一样的陶渊明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由写景转入对人的描写, 引入到下面的抒怀,承上启下 的作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气变”“易”: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迁 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
“不眠”“永”:静止的这一夜。因主观情 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 “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时代思潮和 家庭环境的 影响,也使 他接道家的 思想,培养 了“性本爱 丘山”的志 趣。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不 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 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 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 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 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 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 境。
问题探讨二:
诗人前六句是如何表现“悲凄”怎样的诗人形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链接高考:鉴赏人物形象
1、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然、陶醉于自然 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了诗人顾追寻胜景 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 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3、抒发了诗人对雪景及自热的喜爱之情。
曾祖父陶侃,是东 晋开国元勋; 祖父陶茂、父亲陶 逸都作过太守; 八岁丧父,十二岁 母病逝,在外祖父 孟嘉家里生活; 接受儒家思想,报 国济世,“猛志溢 四海“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仕途经历: 1、江州祭酒 2、幕府(桓 玄) 3、镇军参军 (刘裕) 4、建成参军 (刘敬宣) 5、彭泽县令
再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读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诗 歌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杂诗十 二首其 二》教 学课件
“白日”、“素月” 的意象 营造空阔、凄清的氛围。 刻画了孤单落寞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