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打猪草》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打猪草》教案
一、学习要点
1.了解黄梅戏和《打猪草》表现的故事
2.熟悉竹筒胡琴和三弦的音色。

3.哼唱主题旋律。

二、学习目标
1.聆听器乐曲《打猪草》,初步感受黄梅戏的地方音调,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器乐曲《打猪草》,体验分辨竹筒胡琴与三弦表现的两个形象。

3.能哼唱器乐曲《打猪草》的主题旋律。

三、学习活动
㈠自主先学展开想象
1.初听,你感受到了什么?(诙谐的情绪)
2.介绍黄梅戏《打猪草》的故事梗概:《打猪草》是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说的是小姑娘陶金花去打猪草,无意间闯进了小伙子金小毛家的竹林,还弄断了几根嫩笋。

小毛以为金花偷笋,两人吵了起来。

经解释后,误会消除,小毛不仅把笋送给金花,还帮她提篮子送她回家。

整个戏载歌载舞,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中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

㈡合作探究清晰形象
1.完整感知
⑴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安庆的民间音乐,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请你们观看视频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唱段。

⑵复听器乐曲《打猪草》与“对花”唱段有什么关系?
⑶再听器乐曲《打猪草》,“对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2.聆听第第一次主题出现,你想到了什么情景?你听出了什么乐器?2主题(“对花”的旋律)
⑴初听(吵架)
看PPT介绍:
竹筒胡琴,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用竹筒做的二胡。

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

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

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⑵复听,听到竹筒胡琴和三弦分别用不同的演奏姿势律动表现,并想一想哪种乐器代表陶金花,哪种乐器代表金小毛?为什么?(女孩,竹筒胡琴,音区高,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男孩,三弦,音色粗犷、豪放。


⑶再听,分角色场景表现:折断竹笋、两人吵架,斗嘴,解释
⑷分男女生对唱主题旋律(提醒孩子轻声高位置,节奏准确)
2.引子:胡琴演奏,陶金花出现,提篮子出门打猪草
3.聆听第一部分(第1主题),
⑴初听,什么乐器在演奏?动作模仿(弦乐)
演奏引出弦乐演奏的第一主题,请仔细聆听,这一主题的情绪,想一想它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愉悦,打猪草,误入竹林)
⑵复听,自由表演打猪草的场景
⑶唱第一主题的旋律哼
4.完整听引子和第1遍音乐,表现陶金花出门,打猪草,误入竹林,与金小毛争吵的情景。

5.完整聆听第2遍音乐,和第一遍有什么不一样?(第一遍音乐主题2是竹筒胡琴先出现,第二遍音乐主题2是三弦先出现。


再次聆听,想象场景(主题1再次出现,愉悦,两人相互谦让,金小毛原谅陶金花,送竹笋;主题2再次出现,金小毛和陶金花《对花》,相互示好,金小毛送陶金花回家;尾声部分由胡琴奏出,回到家。


㈢拓展提升编创表演
1.再次完整聆听音乐,师生共同小结整首音乐出现的顺序及表现场景。

引子-1-2-1-2-尾声
2.观看黄梅戏《打猪草》片段《对花》。

3.两人为一组,自创《对花》,进行练习。

4.表演,评价。

(四)小结
黄梅戏是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它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所喜爱。

我国国土辽阔,艺术源远流长,比如北京的京剧,四川的川剧等等,我们下来去了解、领略我国其它的戏曲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