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各知识点(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防排烟各知识点(终)
1.供暖的分类(集中或分散,热⽔或蒸汽)
⼀般分类——①按热源是否集中分◆集中式:由⼀个集中统⼀的热源向多个供暖房间或建筑提供热量的供暖系统◆分散式:热源、散热设备为⼀个整体,对供暖房间⽽⾔,每个房间均需布置要热源②按热媒种类不同分◆热⽔供暖:输热介质(即热媒)为热⽔,有低温⽔(<100℃)、⾼温⽔(≥100℃)系统之分。
◆蒸汽供暖:热媒为蒸汽,◆热风供暖:热媒为热风即加热后的空⽓,③按加热室内空⽓⽅式不同分◆散热器供暖:以对流散热为主。
◆辐射供暖:以辐射散热为主,如:低温热⽔地⾯辐射供暖。
④按运⾏⽅式不同分◆连续供暖◆间歇供暖
2.室内空⽓设计温度
①定义——室内距地2m以内的空⽓平均温度。
②确定依据——⼈体舒适感及⼯艺要求。
③研究表明——20℃⽐较舒适;18 ℃⽆冷感;15℃是冷感的界限温度。
3.热⽔供暖系统
系统分类——①闭式与开式②按循环动⼒分◆⾃然循环热⽔供暖:循环动⼒,⾃然作⽤压⼒。
◆机械循环热⽔供暖:循环动⼒,⽔泵。
③按⽔温不同◆低温热⽔采暖:⽔温<100℃◆⾼温热⽔采暖:⽔温>=100℃④按散热器连接⽅式不同分◆单管系统:散热器与⽴管串联,⽴管:1根。
◆双管系统:散热器与⽴管并联,⽴管:2根。
⑤垂直式系统与⽔平式系统⑥垂直式系统按供回⽔⼲管位置不同分◆上供下回单管系统:供⼲管⽔在系统上部,回⽔⼲管在系统的下部。
◆上供下回双管系统:供⽔⼲管在系统上部,回⽔⼲管在系统的下部。
◆下供下回双管系统:供回⽔⼲管均在系统下部。
◆其它:上供上回式、下供上回式、中供式等。
4. 热媒参数——《暖通》规定: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 ℃连续供暖设计,且供⽔温度不宜超过85 ℃,供回⽔温差不宜⼩于20 ℃。
⼯程常⽤⽔温:散热器 80/60 75/50 ℃。
5.供暖系统组成及原理
供暖系统组成——热源、输热管⽹、散热设备、附属设备(膨胀⽔箱与系统定压)、循环⽔泵、系统排⽓、阀门附件
6.膨胀⽔箱作⽤,位置,定压点
作⽤——容纳⽔受热膨胀体积;定压作⽤,使系统在正压下⼯作;补⽔。
位置——系统最⾼点(⼀般⾼于系统最⾼点1.5m)。
定压点(连接点)——系统压⼒最低点(⼀般是⽔泵吸⼊⼝)。
7.双管上供下回及系统特点
①系统形式:供⽔⼲管在系统上部,回⽔⼲管在下部。
②系统特点◆与散热器相连的⽴管有2根,散热器并联在⽴管上;◆⽔流平⾏分配给各层散热器,各散热器进、出⼝⽔温⼀致(热负荷相同时,散热⾯积相同);◆散热器散热量可以单独调节;◆存在“垂直失调”现象,楼层越⾼,现象越严重;◆排⽓在供⽔⼲管最⾼点(逆顺⽔流向上)。
③适⽤情况:四层及以下建筑。
8.单管上供下回及系统特点——①系统形式:供⽔⼲管在系统上部,回⽔⼲管在下部。
②系统特点◆与散热器相连的⽴管有1根,散热器串联在⽴管上;◆⽔流顺序分配给各层散热器,各散热器进、出⼝⽔温不⼀致,逐层降低(热负荷相同时,越往底层散热⾯积约⼤);◆散热器散热量不能单独调节;◆不存在“垂直失调”现象;◆排⽓在供⽔⼲管最⾼点(逆顺⽔流向上)。
③适⽤情况:10层及以下建筑。
9.分户计量系统的概念,适⽤,组合
①分户计量——既每户⽤热量可以单独计量,⽬的是实现按住户按⽤热量计费②分室控制——既每个房间温度都是可控制调节的,⽬的是提⾼舒适度,避免温度过⾼造成能源浪费。
③分户计量系统的组成——共⽤⽴管系统+户内系统④适⽤形式——住宅
10.共⽤⽴管系统
①组成——热⼒⼊⼝+共⽤⽴管②形式——下供下回双管系统③要求——a.每组公⽤⽴管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40户,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b.共⽤⽴管顶端设⾃动排⽓阀 c.共⽤⽴管应设在管道井内,管道井应设在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d.共⽤⽴管应采⽤镀锌钢管或焊接钢管
11.户内系统的形式(下供下回,章鱼式,为常⽤)
形式——a.⽔平单管式b.⽔平双管式:下供下回、上供上回、上供下回(常⽤)c.⽔平放射式(章鱼式)(常⽤)d.⽔平跨越式
12.散热器(1.记住三种以上散热器名称及主要特性2.考虑因素3.布置)
①铸铁管散热器:承压差,防腐好,传热系数K低,不美观,笨重,价格低廉
②钢制散热器:承压较好,防腐差,外部易解决,内部难度⼤,造价⾼,⼯艺先进,外形美观,K相对⼤
③铝制、铜铝复合、钢铝复合、不锈钢铝复合、搪瓷散热器(其他材质)K⾼、承压好、防腐性能好、外形美观,铝制有碱腐蚀,价格⾼
④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散热能⼒、承压能⼒、防腐能⼒、美观及造价
13.辐射供暖特点及其与对流供暖的区别
辐射供暖特点——①围护结构内表⾯及室内固体表⾯的平均温度⾼于室内空⽓温度②减少了⼈体向室内固体表⾯的辐射换热,符合⼈体的⽣理特征,热舒适⾼
与对流供暖的区别——①辐射供暖围护结构内表⾯温度⼤于室内空⽓温度②对流供暖围护结构内表⾯温度⼩于室内空⽓温度
14.通风的定义,分类,通风⽅式(考选哪种合适)
①通风的定义——即通过通风换⽓,达到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或含量满⾜卫⽣标准要求,既把室内被污染的空⽓排到室外,同时把室外新鲜的空⽓输送到室内的换⽓技术
②通风的分类——◆按⽤途分——⼯业与民⽤通风、建筑防排烟、事故通风◆按作⽤范围分——全⾯通风、局部通风(⼀般局部通风效果优于全⾯通风)◆按动⼒分——⾃然通风、机械通风
③通风⽅式(全⾯通风)——◆机械排风+⽆组织进风(或⾃然进风)◆机械进风+⽆组织排风(或⾃然排风)◆机械排风+机械排风
④通风房间的空⽓量平衡(总排风量=总进风量)——◆平衡通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量◆负压通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组织进风(排>进)◆正压通风: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组织进风(进>排)
15.⾃然通风的分类(风压,热压)——①风压通风②热压通风③风压热压联合作⽤
16.机械通风--民⽤建筑通风
①客房卫⽣间排风通风⽅式◆排⽓扇+通风竖井(+⽆动⼒风帽)◆排⽓扇+通风竖井+屋顶风机◆排风⼝+通风竖井+屋顶风机
②常⽤设备⽤房通风⽅式◆机械排+机械进(负压或平衡)◆机械排+⾃然进(负
压或平衡)
③厨房通风⽅式◆局部排风:产⽣油烟的设备上⽅,设排油烟罩。
◆全⾯通风:其它辅助房间、灶台不使⽤期间的通风换⽓。
④洗⾐机房通风⽅式◆机械排风:洗⾐机、烫平机、⼲洗机、压烫机等散热量⼤的设备上⽅,采⽤设排⽓罩的局部排风。
◆机械补风:岗位送风和全⾯送风相结合的送风,岗位送风⼀般做降温处理。
⑤发电机房通风内容及⽅式◆柴油发电机散热:局部排风+全⾯补风◆排烟管:⼀般⾃然排风;c 储油间:机械排风。
17.卫⽣间通风竖管(防⽕阀等三种⽅式)
18.地下车库的通风⽅式
⽅式——①机械排+机械进②机械排+⾃然进风(⼀般利⽤车道⼊⼝、采光窗)
系统设置——①按防⽕分区和防烟分区设置,⼀般与机械排烟合⽤系统。
◆防⽕分区:最⼤2000m2,设⾃动喷淋可加⼤1倍◆防烟分区:最⼤2000m2。
②⼀般⼀个防⽕分区设2个系统(防⽕分区⼩于2000m2,也可设⼀个)③⼀般尽量利⽤车库⼊⼝⾃然进风、采光天窗,通常,与车库⼊⼝相邻的防⽕分区,⾃然进风,不相邻的应设机械进风。
19.设备构件(风管是重点,分类和截⾯)
风管——①⾦属风管:普通钢板风管、镀锌钢板风管、彩⾊涂塑钢板风管、不锈钢风管、铝合⾦板风管等②⾮⾦属复合风管:⽆机玻璃钢风管、波镁风管、酚醛风管、聚氨酯风管、玻璃纤维风管、硬聚⼄烯风管等③⼟建风道:砖砌、混凝⼟风道(⼀般⽤竖向)④圆形:节省管材,⽔⼒条件好⑤矩形:与建筑配合⽅便;宽⾼⽐不⼤于4,最⼤不应超过10。
20.防排烟概念、防烟分区、⾯积范围
防排烟概念——①疏散通道:⾛廊、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间+前室,防烟楼梯间+合⽤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等。
②防⽕分区◆定义:在建筑物内部,采⽤防⽕墙、楼板及其他防⽕分隔设施(防⽕门、窗、防⽕卷帘等)分隔⽽成,能在⼀定的时间内防⽌⽕灾向同⼀建筑的区域建筑空间蔓延的局部空间◆防⽕分区的划分
21.机械排烟、机械防烟与送风
①机械排烟(使⽤的⾛道条件为重点)⾛道——◆⽆直接⾃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道。
◆有⾃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 的内⾛道。
②机械防烟与送风(表)
22.⾛道与排烟——①⾛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
②排烟⼝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壁上,且与附近安全出⼝沿⾛道⽅向上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平距离不⼩于 1.5m。
③⾛道排烟⼝尽量设在排烟竖井上,排烟⼝应设在顶棚下800mm以内。
23.空调系统——①定义——⽤⼈⼯的⽅法控制室内空⽓温度、相对湿度、流速、清洁度(洁净度、新鲜程度)、压⼒、⽓味等,满⾜⼈体舒适、健康要求及⽣产⼯艺要求。
②作⽤◆热湿处理:夏季冷却减湿,冬季加热加湿。
◆净化处理:过滤、吸收、吸附。
③⼀般分类——按冷热源、空⽓处理是否集中分◆集中式:冷热源集中、空⽓处理集中◆半集中式:冷热源集中、空⽓处理部分集中、部分分散◆分散式
24. 新风作⽤(负荷不考)、室内冷负荷构成、新风冷负荷。
新风作⽤——①稀释有害物浓度,满⾜⼈员卫⽣要求:指⽰性物质为CO2,⽇平均值应保持0.1%以内。
②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根据风量平衡确定。
新风量越⼤,室内卫⽣条件越好,但能耗越⼤。
室内冷负荷(QN)构成——①围护结构传热冷负荷:外墙、屋顶、窗、内墙②⼈员、照明、设备散热冷负荷
新风冷负荷(QX)——处理室外新风消耗的冷量。
25.空⽓调节系统
特点——①风管尺⼨⼤,对建筑层⾼有要求,⼀般⼤于 3.9m。
②空调房间只有风管和风⼝,控制噪声容易。
③新风可以调节,有利于过度季节节能运⾏。
④除
湿功能相对强。
⑤⽔系统相对简单。
⑥⼀般需要设空调机房。
代表——全空⽓⼀次回风系统。
26.利⽤场所、机房设置、规范条件(全空⽓、空⽓⽔系统为重点)
全空⽓系统:担负室内的介质全部为经过处理的空⽓。
特点——①风管尺⼨⼤,对建筑层⾼有要求,⼀般⼤于 3.9m。
②风可以调节,有利于过度季节节能运⾏。
③空调房间只有风管和风⼝,控制噪声容易。
④除湿功能相对强。
⑤⽔系统相对简单。
⑥⼀般需要设空调机房。
适⽤——是⽬前⼴泛应⽤的形式之⼀,主要⽤在⼤空间场合,如:商场,影剧院、
报告厅、⼤厅等。
典型代表——全空⽓⼀次回风系统。
全⽔系统:担负室内负荷的介质全部为⽔。
特点——①没有风管,对建筑层⾼要求低,⼀般⼤于 3.0m。
②空⽓处理设备布置在空调房间。
③⽔系统相对复杂。
④没有新风,室内空⽓卫⽣条件差。
适⽤——主要应⽤在多房间分割的宾馆、办公、写字楼等,但因没有新风,现在
很少使⽤。
典型代表——风机盘管系统。
空⽓-⽔系统:担负室内负荷的介质⼀部分为⽔,⼀部分为经过处理的空⽓。
特点——①新风主要⽤于改善室内卫⽣条件,风管尺⼨⼩,对建筑层⾼要求低,
⼀般⼤于3.3m。
②空⽓处理设备布置在空调房间。
③⽔系统相对复杂。
⼀般需
要新风机房。
适⽤——是⽬前⼴泛应⽤的形式之⼀,主要⽤在多房间分割的场合,如:宾馆,
办公、写字楼等。
典型代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27.多联空调系统组成
室外机:压缩机+冷凝器,单级容量最⼤48kW,模块组合,可做到200kW。
室内机:(供冷为蒸发器,供热为冷凝器),卡嵌式、卧式暗(明)装、⽴式暗(明)
装等,构造与风机盘管基本⼀样。
冷媒管路:液管、汽管。
28.常⽤空调系统的分类直流式循环式(特点,结合图理解)
分类——全空⽓系统:直流式(全新风)系统、循环式(封闭式)系统、回风式系统(⼀次回风、⼆次回风)。
直流式特点——①处理的空⽓全部来⾃室外。
②卫⽣条件最好,能耗最⼤。
③主要⽤在室内空⽓不能循环利⽤的场所。
④春秋过度季节可以利⽤室外空⽓调节室内空⽓,(制冷机不运⾏)。
循环式特点——①循环式(封闭式)系统。
②处理的空⽓全部来⾃室内。
③卫⽣条件最差,能耗最⼩。
④主要⽤在没有⼈或⼈停留短暂的场所。
29.空调机房(需要机房的系统)(新风机房的设置与否)
作⽤——布置空调机组的专⽤房间。
数量——数量取决于空调系统的数量,可以1层1个、1层⼏个层、⼏层⼀个等。
位置要求——①便于取新风:⼀般靠外墙(也可竖井⾄屋顶室外),室外环境空⽓不能受污染、参数波动⼩;②便于空⽓输送、便于回风:应靠近空调区域。
⾯积——满⾜机组布置及安装、检修通道尺⼨要求。
需要机房的系统——集中回风、风管回风
30.⼀次回风系统(的特点)(重点)
①处理的空⽓⼀部分来⾃室外,⼀部分部来⾃室内,新风的任务主要是改善室内卫⽣条件。
②在满⾜卫⽣条件的同时,为节能,应尽量利⽤室内空⽓。
③春秋过渡季节可以全新风运⾏节能运⾏(不开制冷机)。
④是全空⽓系统中⽬前⼴泛采⽤的系统,但再热送风不节能,⼀般舒适性空调很少采⽤,因此⼯程上基本都采⽤露点送风。
31.⽓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前两个须知)记三种以上送风⼝
①送风⼝的形式、位置;②送风射流:形式、参数(送风温度、出⼝流速等);
③回(排)风⼝的位置;④房间的⼏何形状;⑤污染源的位置、性质。
送风⼝——⽅形(直⽚式)、圆形(直⽚式、盘式)、下送型、条形
32.冷热源记制冷机房分类
①冷源——电制冷、热制冷。
②电制冷——⽔冷、风冷。
◆⽔冷式:离⼼式、螺杆式冷⽔机组,需要制冷机房,需要冷却塔。
◆风冷式:螺杆式、涡旋式,不需要制冷机房,机组可布置在屋顶、室外地坪。
◆热泵式:不需要热源,夏天供冷、冬季供热。
◆蓄能式:冰蓄冷、⽔蓄冷。
③热制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冷式,需要制冷机房,需要冷却塔。
◆蒸汽型:蒸汽型溴化锂冷⽔机组,热源⼀般是市政蒸汽。
◆直燃型:⼀般是天然⽓,可以供冷、供热;烟囱、泄爆。
33.冷热源各种组合:
①电制冷+热⽔锅炉:需要制冷机房、锅炉房。
②电制冷+集中供热:需要制冷机房、换热机房,可以合⽤。
③热泵:多联机、空⽓源热泵机组,不需要制冷机房,机组可布置在屋顶、室外地坪;地源热泵,需要制冷机房,⼀般有却塔。
④冰冷式、⽔蓄冷+热⽔锅炉(或集中供热或电锅炉蓄热):制冷机组、蓄冰槽、蓄冷(热)⽔池、冷却塔。
⑤蒸汽溴化锂机组+汽⽔换热(蒸汽锅炉、集中供热)⑥直燃型溴化锂冷热⽔机组: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全年供⽣活热⽔。
34.可再⽣能源——空⽓源热泵、⼟壤源热泵、地下⽔源热泵、地表⽔源热泵、海⽔源热泵、污⽔源热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