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浮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极性烃类油捕剂及其作用机理
1.烃类油的性质 • 煤泥浮选广泛采用非极性烃类油为捕收剂。 煤泥浮选广泛采用非极性烃类油为捕收剂。 非极性烃类油的特点: 非极性烃类油的特点: 1)结构对称 ) 2)化学性质不活泼 ) 3)难溶或微溶于水 ) 4)具有较强的疏水性 )
2.烃类油的作用机理: .烃类油的作用机理:
脂类捕收剂
• 黄原酸脂类: • 烃基硫代氨基甲酸脂: • 二硫代 • 一硫代
烃基酸及皂类阴离子捕收剂
氧化矿物的有效捕收剂: 氧化矿物的有效捕收剂: 1.羧酸及其皂类(复习有机化学); 2.烃基磺酸盐和烃基硫酸盐: 磺酸盐: R-SO3Na 硫酸盐: R-O-SO3Na 有机异极性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小起泡能 力强,日用洗涤剂;分子量大捕收能力 强,类羧酸。
(二)起泡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1.降低气液界面的张力,改善气泡的分散度。 .降低气液界面的张力,改善气泡的分散度。 (1)δAW与起泡能力的关系 在外界消耗功相同的情况下,δAW降低,空气流被分割易于形成气泡, 生成更多的利于分选的气液界面。两者的关系图:
(2)改善气泡的分散度 在充气量一定V,气泡直径越小,气液 分选界面面积越大,气泡在分选空间内 分散度越高,对分选有利。 对气泡尺寸的要求: 对气泡尺寸的要求:根据分选对上浮力 和升浮速度要求确定气泡尺寸,在清水中 无起泡剂,生成气泡直径4~5mm,有起泡 剂时气泡直径0.8~1mm。现代理论研究 表明:微泡对浮选过程有强化作用。
3. 烃类油的捕收作用
1)油滴在煤粒表面吸附,提高煤表面的疏水性; )油滴在煤粒表面吸附,提高煤表面的疏水性; 2)烃类油可以在煤粒与气泡接触的三相接触周边 ) 形成三相油环,提高煤粒与气泡的粘着强度; 形成三相油环,提高煤粒与气泡的粘着强度; 3)油滴可与煤粒、气泡形成气絮团,增加上浮力, )油滴可与煤粒、气泡形成气絮团,增加上浮力, 提高浮选速度
3、增大气泡的机械强度,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增大气泡的机械强度,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气泡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局部变形,表面积增大,变形区 起泡剂浓度降低,张力增大,使气泡恢复原形。 4、降低气泡在矿浆中的升浮速度。 、降低气泡在矿浆中的升浮速度。 (1)原因:A、升浮气泡的形状 无起泡剂时:椭圆形,鱼体形 有起泡剂时:圆形 B、水偶极子内聚吸引力作用; C、气泡直径小,升浮力和速度降低。 (2)作用:A、增大气泡与矿粒碰撞机率; B、减少碰撞动能; C、减小矿化气泡振动,抖动,降低脱落几 率。
2.阻碍或减轻气泡的相互兼并(灭)。 .阻碍或减轻气泡的相互兼并( (1)气泡兼并(灭)的原因: A、脱水作用: 重力作用:泡沫层中水下泄; 蒸发作用:泡沫层表层水蒸发; 张力作用: △Px= -2δ/R<0 在普兰台界边区:△Py=0 B、毛细压力作用:相邻气泡直径不同毛细压力P不同。 小气泡向大气泡浸透,而被大气泡所兼并。 (2)作用机理 A、表面活性剂在液面界面的定向排列,形成水化膜, 阻碍水的流泄和蒸发,提高气泡寿命。 B、电性作用:同种电性相斥,接近难。
• 黄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收性能 • 黄药的亲固基 -OCSS- 通过二价硫与矿物表面 的金属离子键的作用,使药剂固着于固体的表 面。 • 黄药对矿物的捕收能力与生成的金属磺酸盐的 溶解度大小有关。 • 黄药与重金属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金、汞、 铜) • 黄药和碱土金属不能生成难溶性化合物。(不 能捕收氧化物、硅酸盐、铝硅酸盐、和碱土金 属的盐类矿物) • 黄药用量50-100g/t,常配5%-10%溶液使用。
3.作用机理: (1)物理吸附:静电吸附于带正电的矿物 表面; (2)化学吸附:化学键力作用下吸附于矿 物表面; (3)半胶束吸附。 4.形成离子-分子络合物吸附。
胺类捕收剂
阳离子捕收剂: 1.胺及其盐类性质(自学); 2.作用机理: a 物理吸附; b 半胶束吸附; c 形成络合物吸附。 3.应用范围。
浮选药剂的分类与作用
一、捕收剂 作用点:固液界面,且有选择性。 作用:提高疏水性,增加可浮性,促使气泡附着,增强附着的牢固 性。 二、起泡剂 作用点:气液界面。 作用:降低界面表面张力,促使空气在矿浆中弥散,形成小气泡, 并防止气泡兼并,增加分选界面,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三、调整剂 1.活化剂 作用点:固液界面。 作用:促进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 2.抑制剂 作用点:固液界面。 作用:削弱非目的矿物与捕收剂之间的作用。
第五章 浮 选 药 剂
• 矿物能否上浮,主要取决于矿物表面的润湿性。自然 矿物能否上浮,主要取决于矿物表面的润湿性。 界大部分矿物其可浮性均较差, 界大部分矿物其可浮性均较差,单纯依靠矿物之间润 湿性的差别是不能将矿物顺利分离的。 湿性的差别是不能将矿物顺利分离的。
• 浮选药剂的作用:改变浮选过程中相界面的性质,调 浮选药剂的作用:改变浮选过程中相界面的性质, 节矿物的可浮性,调整矿浆的浮选性质, 节矿物的可浮性,调整矿浆的浮选性质,改善气泡的 质量,提高气泡矿化过程的选择性和浮选速度。 质量,提高气泡矿化过程的选择性和浮选速度。
4. 选煤厂常用的捕收剂
1)煤油: )煤油: 淡黄色或无色液体,不溶于水, 淡黄色或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 0.84 g/cm3 左 一般只具有捕收作用, 右,一般只具有捕收作用, 与性能较好的起泡剂配合 使用,用量0.5~2kg/t。 使用,用量 。 2) 轻柴油: 轻柴油: 外观呈淡黄色,密度0.74~0.95 g/cm3 ,粘度较大, 粘度较大, 外观呈淡黄色,密度 在水中的油滴尺寸大,沿煤粒展开的速度慢。 在水中的油滴尺寸大,沿煤粒展开的速度慢。但其疏 水性强,是一性能较好的捕收剂。 水性强,是一性能较好的捕收剂。与性能好的起泡剂 配合使用,用量为1~2kg/t 。 配合使用,用量为 3)煤油与柴油相比,成分稳定,捕收性与选择性均高。 )煤油与柴油相比,成分稳定,捕收性与选择性均高。
疏基类阴离子型捕收剂
硫化矿浮选时常用的捕收剂 1.特点:烃链短,分子量小,极性亲固基含有两价的硫原子,水解 .特点: 后生成--SH基的产物。解离出阴离子具有捕收作用,属于杂极性 物质。 2.代表药剂 . (1)黄药类 ) 分类:a 烃基碳原子数; b 阳离子物质:Na+、K+。 性质: 性质:物理性质:黄色粉末状固体。 化学性质:不稳定,热、水、酸分解、失效,氧化生成双黄药: (ROCSS)2。 捕收能力: 捕收能力: a 烃链长短的影响,越长捕收能力越强; b 烃基结构影响,正构与异构的区别; c 目的矿物性质的影响。 黄药的选择性: 黄药的选择性:烃链越长,选择性削弱。碳链增长,溶解度下降, 捕收能力下降。常用的烃基为C2-C5
(三)泡沫层的稳定性 1.两相泡沫层的不稳定性 . 2.三相泡沫的稳定性 . (1)矿粒的装甲作用; )矿粒的装甲作用; (2)药剂作用,起泡剂与捕收的共吸附作 )药剂作用, 用; (3)矿粒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矿粒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3.二次富集作用 .
(四)起泡剂的组成与结构对起泡性能的 影响 1.极性基对起泡性能的影响 (1)影响溶解度; (2)影响解离度; (3)水化作用的影响。 2.非极性基对起泡性能的影响 (1)碳链长度 ; (2)非极性基性质,结构性质,饱和程度, 链的形式。
(五)浮选工艺对气泡的要求
1)气泡直径较小 ) 充气量一定时,气泡的尺寸越小,数量就越多, 充气量一定时 , 气泡的尺寸越小 , 数量就越多 , 可提供足够的气 泡表面供煤粒附着,但不能过小。 泡表面供煤粒附着,但不能过小。 2)气泡在矿浆中应充分弥散,不兼并 )气泡在矿浆中应充分弥散, 气泡的生成和兼并是一对逆过程,兼并过快,则气泡数量减少, 气泡的生成和兼并是一对逆过程,兼并过快,则气泡数量减少, 对矿化不利,故应控制气泡的兼并速度。 对矿化不利,故应控制气泡的兼并速度。 3)气泡稳定性应适当 ) 气泡的稳定性过小,则易破裂,不能将煤粒带入进入泡沫层, 气泡的稳定性过小,则易破裂,不能将煤粒带入进入泡沫层,影 响精煤回收率;过于稳定,又会对精煤脱水及后续作业产生影响。 响精煤回收率;过于稳定,又会对精煤脱水及后续作业产生影响。。 所以,气泡的稳定性要适当。 所以,气泡的稳定性要适当。 在普通水或矿浆中通入气体,只能形成一些大而易碎的气泡。 在普通水或矿浆中通入气体,只能形成一些大而易碎的气泡。为 了获得性质良好的气泡,可向其中添加起泡剂。 了获得性质良好的气泡,可向其中添加起泡剂。
二、起泡剂
(一)浮选对起泡剂的要求及其分类 1.浮选泡沫及起泡剂的概念: .浮选泡沫及起泡剂的概念: 在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存在的纯水,矿浆中充气形成细 小和比较坚韧的气泡或泡沫,气泡上浮到水面形成具 有一定稳定性的细小气泡聚集层,此层为泡沫层。 两相泡沫: 两相泡沫:由气、液两相形成的泡沫。 三相泡沫: 三相泡沫:由气、液、固三相形成的泡沫,或称矿化泡 沫(矿化气泡)。 起泡剂: 起泡剂:能促使在介质中形成大量大小适宜和具有一定 稳定性泡沫的物质。 种类(具有起泡性能): ):醇、酚、酮、醛、醚、酯、酸 种类(具有起泡性能): 等有机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
3.起泡剂的分类 . (1)根据药剂来源分类: )根据药剂来源分类: A、天然产物提取:松油,樟脑油; B、煤焦工业副产品提取:甲醇,吡啶; C、人工合成:醇,醚,醇醚类。 (2)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类: A、非离子性(醇、醚醇、醚类、酯 类); B、离子型(酚类、重吡啶、烃基磺酸 (硫酸)盐、羧酸及其皂类、 胺类)。
(1)烃类油与水之间的作用; )烃类油与水之间的作用; 烃类油属于非极性分子, 烃类油属于非极性分子,分子之间由色散力聚集在 一起。 一起。 水分子是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由定向力,诱导力 水分子是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由定向力, 聚集在一起。 聚集在一起。 油水分子之间由色散力为主。 油水分子之间由色散力为主。 油水不互溶。 油水不互溶。 之间的作用; (2)烃类油与矿物(煤)之间的作用; )烃类油与矿物( 1)烃类油不溶于水 以油滴形式存在于矿浆中; 以油滴形式存在于矿浆中; )烃类油不溶于水,以油滴形式存在于矿浆中 2)烃类油在煤粒表面选择性吸附; )烃类油在煤粒表面选择性吸附; 煤表面疏水性越强,吸附的油滴数量越多。 煤表面疏水性越强,吸附的油滴数量越多。
(2)黑药类 )
Me:H+甲酚, Na+钠黑药,NH4+丁铵黑 药。 性质: 性质:有些毒性,在酸性介质中不易分解。 丁铵黑药易溶于水,没有腐蚀性,性质稳 定,不易变质。 捕收能力: 捕收能力:比黄药弱,选择性强,适用矿 浆PH值宽。
3.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 二价硫为亲固基,这类药剂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 (1)化学吸附说: 在有氧环境下,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离子化学吸附 生成疏水的不溶性的金属黄原酸盐。 (2)双黄药见解: 在有氧的环境下,黄药有硫化矿表面氧化生成双 黄药。 (3)共吸附: 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
2.对起泡剂的要求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 (1)起泡剂一般应是具有适宜结构的有机异极性表面活 ) 性物质,起泡性能决定于极性基和非极性烃基的性质。 性物质,起泡性能决定于极性基和非极性烃基的性质。 a 极性基: 最好:-OH(羟基)、 醚基,两类极性基是理想的极性基 团水化作用强,无捕收作用,PH值影响小。其它,COOH、-NH2(氨基)、-SO3H(磺酸基等)起泡能 力强,亲固性强,PH值影响大。 b 非极性基: 起泡剂是以整个分子发挥起泡作用的。 理论上非极性基可由任何一种类型的烃基构成,但烃 基长度、分子量、结构类型属性对起泡性能均有影响。 c 极性基、非极性基与起泡性能的关系(后一节讲述)。
(2)在矿浆中要有适当的溶解度。 )在矿浆中要有适当的溶解度。 a 溶解度大 溶解度大:在气液界面吸附少,甚至不具有 起泡性能,起泡速度快,气泡脆,泡沫层结构 疏松,用量大,H3COH 、 H3CH2COH。 b 溶解度小:滞留矿浆表面,起泡速度慢,泡 溶解度小: 沫结构致密,气泡寿命长,浮选过程难以控制。 c 适当溶解度:C4~C10脂肪醇,最理想C5~ 适当溶解度: C8。 (3)对矿物无捕收作用。 )对矿物无捕收作用。 (4)对矿浆 值的变化及矿浆中其它组分有较 )对矿浆PH值的变化及矿浆中其它组分有较 强的适应性。 强的适应性。 (5)用量少,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用量少,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3.介质PH值的调整剂 作用点:矿浆介质。 作用:调整电性。 4.分散与絮凝剂 作用点:矿浆。 作用:分散絮凝细泥,减少影响。 5.烃类油的捕收过程 (1)烃类油分散和粘附; (2)油滴展开; (3)形成油膜。 烃类油的辅助捕收作用:(1)辅助捕收;(2)溶 剂、乳化剂。
一、捕收剂 捕收剂
一、捕收剂的分类和结构 非离子型:烃类油,不溶性脂类。 离子型:阳离子,阴离子,杂极性捕收剂。 阴离子型:巯基(球基HS)烃基酸及皂类。 二、捕收剂的作用 1.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 2.增大矿物在气泡上的附着力和缩短诱导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