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策略
摘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
课堂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探究兴趣,最终
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然而大多数授课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时,采
用了错误的教学策略,导致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效率较低。
因此,为了能够彻底
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
见问题,其次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优化;高中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大形势应运而生。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
践了解到,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
之间的距离,更是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
因此,高中教学课堂中,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问题
的探究积极性。
一、当前高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很多高中授课教师均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包含四个方面,
分别为:第一、学生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形式的惯性;第二、教师设定的小组
探究任务不明确;第三、教学策略尚未落到实处;第四、课堂评价方式存在不合
理的地方。
(一)学生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形式的惯性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中学生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愿意自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只希望等教师讲。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尚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例如,班级中的希望生遇到问题希望等教师进行讲解,而班级中的优等生则更加倾向于自己解答,没有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师设定的小组探究任务不明确
一些高中教师在布置小组探究任务时存在探究任务不明确的情况,学生在拿到问题后不知该如何下手,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小组合作的效率,更是在无形中浪费了课堂时间。
例如,很多教师不清楚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过于宏大,学生根本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找到答案,这一类探究任务就是毫无意义的。
反之,如果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不需合作就可轻松回答,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更是达不到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策略尚未落到实处
一些高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依然采用教师主导的授课形式,这空有小组合作的流程,却无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授课教师就需要防止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四)课堂评价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要想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授课教师还需要制定科学的课堂评价方式。
然而当前很多授课教师在小组探究结束后,并未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这就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小组合作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
二、如何在高中课堂中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本研究认为高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才能够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分别为:第一、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第二、设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小组探究任务;第三、小组探究的形式要灵活;第四、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一)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第二阶段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到,当前我国高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的习惯。
因此,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授课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不仅如此,学生还需要具备合作的意识。
一个小组的成果不可能依靠一位积极主动的学生,因此,授课教师需要采取“优等生带希望生”的策略,从而有效提升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还需培养学生形成倾听的习惯。
任何人的观点都不会完美的,学生需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这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二)设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小组探究任务
授课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任务,任务的难度不宜过于简单,其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任务的难度也不宜过于复杂,其不可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不仅如此,授课教师在安排小组队伍时,需要将班级中的优等生与希望生均匀的分布在不同的小组中,该设计方式能够保证每一小组探究的公平性。
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保持在五至七人最好。
(三)小组探究的形式要灵活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小组探究的形式。
例如,授课教师除了可以为学生设置一系列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互批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此环节中能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巩固。
(四)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研究发现,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有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作为保障。
因此,授课教师可以采取组间评价、组内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种方式来对班级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发掘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不仅如此,学生能够在生生互评(组内评价以及组间评价)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远比教师评价的效果更好。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当前很多高中授课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偏差,但是只要按照本研究指出的四个方向进行教学优化,就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不仅如此,授课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改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高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殷运峰,方蕾蕾.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9(04):29-32.
[2]孙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8(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