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2011年度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网络2011年度盘点
发表于12月16th, 2011 in 未分类| 浏览数:294 次
偷菜、停车位,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应用,让无数国内网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社交”的魅力,也让他们第一次通过这样的“互动”认识到“朋友”。
这种比QQ更容易结交、比论坛更真实,比聊天室更广泛的“社交”交友模式,大大改善了只“坐在板凳上”人的人脉关系。
从“知乎”到“米饭”,从老牌“人人”到最近马云将推的“来往”,社交网正在用一个个不同的“圈子”抢占、圈住越来越多的用户群……
习惯被改变:调动新资源为我所用
社交网站的出现,为我们创造出了坐在屏幕前的“社会生物学”。
社交圈过小,曾经是很多常年坐在电脑屏幕面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难觅偶”的最大原因。
但在2011年初,一场场婚恋秀电视节目的“演示下”,一个个婚庆网站愤然崛起,成为改变上班族们“猎偶圈”的秘密武器,而这场粉红色的风暴,也揭开了2011年社交新格局的序幕。
实际上在2011年中,国内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亿,而在这巨大数字背后,接近有50%的用户手里至少拥有一个社交网站的账号,他们中30%的人会每天登录一次社交网站。
在这一年中,社交网站帮助“不花钱找不到人”的雇主,有机会接触到人才真实的一面。
在社交的影响下,雇主们改变着他们的招聘轨迹。
在一项针对全球194家大型企业的调查中显示,61%的雇主开始利用社交媒体招员工。
而在法国,一家名为Atos的科技公司,甚至禁止公司员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交流,他们更愿意员工转用类似Facebook用户界面的企业社交工具进行沟通。
通过跟踪测试,他们发现社交工具,将会大大减少使用电子邮箱时出现的垃圾邮件数量,而让员工更加专注于交流更多具有“实用价值”内容。
另一方面,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社交平台也在改变着新闻发布的传播速度。
可能很多朋友的手机微博中,还曾经转发过这样一条微博——随手拍照解救××××。
这条最早源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点燃了网友们传播的热情,并成为2011年度影响最大的微博话题之一。
利用社交平台发布新闻内容之后,其能后大大提升它们的“流通量”。
社交网站的出现,不仅重新造就了白领群体改变社交网络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的轨迹,甚至还催生了新的“影响力”。
据一份NM Incite的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超过有6成的社交用户,会对产品和服务发表评论,而这些评论更将成为选择商品时的重要依据。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交平台影响下,社交网为我们创造出了各种映射于屏幕上的“社会生物学”。
交际不单一:泛社交体验更真实
当社交与生活“结盟”,将会创作出了问答社交、餐饮社交、业界社交等有实际转化能力的“泛社交”关系。
诚然,Facebook给我们带来了社交的“好友概念”,而Twitter则为我们带来了“45度仰角”的微博好友关系,但未来,真正将广泛融入我们生活的,将会是不那么以社交为主的“泛社交”网站。
在国内,虽然各种“纯社交”类型的社交网站发展速度正在减缓,但国内的整体社交规模却在增加,在2011年上半年中,“社交用户”的年增长率依然高达33.7%,用户规模近2.3亿人。
换句话说,在国内有一半的社交用户,都有着自己的“微博”。
为何这种140个字的社交网站,会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其独特的“弱关系”下的单向用户关系,正是吸引网友前去使用的重要因数。
它剔除了原本SNS中复杂的好友认证关系,更强化了资讯传播范围和塑造个人影响力。
这种转变使得用户得以“从接受到主动筛选信息”的转变。
目前,“社交化”网站在商业拓展性、商业变现潜质等方面,被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网站所看好。
它们正在尝试在自己产品中,融入各种社交关系,打造出具有商业味的“泛社交”网站。
例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曾直言,“如果一定要让我猜想,那么下一个爆发的领域一定是社交化商务。
”说时迟那时快的Facebook,在4月份火速推出了其测试版团购网——Deals,并企图利用自身用户优势,为他们提供最能迎合他们的口味团购产品。
而这,正是传统团购网们所欠缺的。
在国内,马云甚至在2011年淘宝年会上高喊“2011年,淘宝必须SNS化”,并将社交化列为淘宝2011年的“5个必须”的第一位。
随后,充当淘宝社交主力的“淘江湖”一直进行多次改版,而其甚至将雅虎旗下的口碑网纳入自己兜里,并更加积极地为自己的“社交化”搭接各种配套设施。
而另一家社区网站——豆瓣网,因尝试书籍讨论与书籍购买直接挂钩的模式,而分享着来自当当、卓越的收入分成。
与众不同,所聊即可买的一条龙挂钩服务,帮助豆瓣转换了大量社区内用户的购买力。
不仅如此,大众点评网则开启了点评类社区与团购结合的新路子,并创造出——大众点评团这种,同时具有社交性和团购属性的泛社交类型网站。
基于线下商户资源的有先天优势,大众点评团开展本地化服务变得十分顺手。
在仅仅推出3个月之后,其月交易额在北上广深就达到2500多万。
如今,“社交化”已经成为所有互联网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将融入互联网的每个应用当中去,这也使得整个社会进入到了“泛社交”时代,它让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之间的社交内容泛化、社交范围泛化,变得无所不在。
而社交化的“边缘”——“泛社交”的发展,将会比社交本身更让人期待,而其成长速度也将变得更为惊人。
目前,国内泛社交领域的发展并未完全生搬硬套Facebook的模式,而是与生活“结盟”,创作出了问答社交、餐饮社交、业界社交等有实际转化能力的“泛社交”关系。
移动社交圈:在路上亦可呼朋唤友
离开桌面,社交应用也可“活动”起来。
“社交+本地+移动=SOLOMO”的概念,不仅仅刮到了的华尔街,也在国内催生出一大批创业者。
如果说,“泛社交”的商业化应用,引导了社交从虚拟的精神层面逐步向实用化、商业化拓展,那么“泛社交”的移动化将为社交网络开启另一片蓝海。
从记录双腿的经历、记载心灵的感受的“签到”,到随手“摇一摇”对距离不等范围朋友的“匹配”,移动社交正在通过多种“纬度”创造出多维社交价值。
在国内嘀咕通过率先在移动应用中,加入“签到”这个LBS功能应用,成为国内首个LBS应用。
随后这种被称为现实和虚拟结合点的“签到”应用,迅速被后来者街旁、切客、大众点评、网易八方等模仿。
签到、领取各种勋章,一时间成为“最真实”的互动社交圈。
在美国83%的成年人拥有一部手机,其中58%的智能机用户都在使用位置社交信息服务。
在国内,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发布一个新版本的LBS应用。
从嘀咕到街旁,再到切客、大众点评、网易八方,它们处于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络的交接点,展开了另一场硝烟弥漫的竞争。
虽然LBS的新模式,为嘀咕、街旁、切客、大众点评、网易八方们提供了另一片新市场。
但单一的“签到”分享和严重的同质化,也随着后来者的增多,成为越来越制约LBS应用发展的绊脚石。
加之一次严重的苹果、安卓等智能手机系统,将可能会自动记录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按键信息等私密信息的泄密丑闻,导致已经陷入用户数量增加停滞LBS应用雪上加霜。
不明朗的前景,或许是最终导致国内最大LBS应用厂商嘀咕的第二轮投资迟迟没有消息的最终原因。
而更有坊间传言提到嘀咕网首度进行“大规模裁员”,以平衡来自经营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将社交和电话薄关联的Kik手机通信录的社交终端,也在引发着另一场革命,无论是小米“米聊”,还是腾讯“微讯”、中移动“飞信”、盛大“有你”、360“口信”,
这些更加弱化社交,但却强调沟通社交终端,又创造出“弹性社交”的新战场。
无论如何,各种社交终端,正在手机中架设出各种隔空圈子,并创造出一个个基于位置社交、电话薄社交的移动社交圈。
圈多羊少:同质问题困扰后来者
一面是的“热情退化”,一面是“蜂拥而至”,社交网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真正的原因,却是“圈多羊少”。
真正成功获得融资社交网站数量并不多,2011年中的各大社交网站在资金上,呈现出虚假的繁荣,大多数社交网站事到如今,都还在为融资的事情发愁。
赴美上市受阻、美国股市不景气之后,不少社交平台开始转头考虑通过国内融资渠道,消化来自资金的压力。
例如开心网通过发行新股,吸纳来自新战略伙伴——腾讯的资金。
以现金形式投入的资金已经送达开心网的桌面上,这笔坊间传言为1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将会缓解开心网一个季度的财政压力。
相比开心网来说,其他社交平台就没那么幸运。
国内最大LBS社交应用嘀咕,在迟迟未成功获得融资之后,传言已经开始考虑缩水“身材”,依靠裁员减少来自运营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首个职业社交网优士网(Ushi),在几经波折之后,最终从美国格理集团(Gerson Lehrman Group:GLG)那里拿到了300万美元的融资。
这离其运作所需的资金,还存在一定资金缺口。
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区别于国内其他社交网站的“圈不到钱”,一些寄生于社交平台之上的社交游戏开发商却活得很好。
国内一家并不是为太多人所知晓的社交游戏开发商——乐元素(Happy Elements),在最近就收到来自联想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基金DCM总额为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另一个名不见今转的社交游戏开发商——奇矩互动,也将在新一轮融资中,预计收获一千万美金以上融资。
除了与社交网站呈现寄生关系以外,这些社交游戏开发商具有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实力,依靠技术吃饭的他们,似乎比国内盲目效仿的社交网站,更容易受到风投厂商的欢迎。
而社交平台所遭受的伤害,还不止于此。
“同质化严重”,成为压倒某些率先倒下网站的重要原因。
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社交网,国内网友的热情有些降温。
过度同质化的社交网站,无法从国内“领衔”的几家社交网站中抢到更多用户资源,且自己又无力开发更多的新用户,这使得国内社交网站呈现出“圈多羊少”的状况。
另一方面,国内社交网中份额巨大的白领和学生群体,还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比例。
这些群体并未将社交网站作为休息日里主要的休闲娱乐平台,视频、大型网络游戏,仍然占据着他们
周末大部分时间。
这些不稳定的访问流量,也会影响到社交网站的广告运营和经营管理。
在360圈、蚂蚁网相继在不到半个月中相继关门之后,2011年中,亿友、亿聚、一起网等当年红火的社交网站,也并未因时间的推移活得更好,相反都已经处于“植物人”的瘫痪状态。
这些即将陷入深潭的各种社交网站,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抄袭性质强烈。
可以看出,人气虽然仍是身为互联网企业的社交网获得发展前景的“吹牛资本”,但创新,却是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社交网站脱离“圈多羊少”怪局最好途径。
多金不多料:风投疯狂事难成
社交,拥有“连接世界的魅力”,也有“聚合财富的能力”。
从2011年年初开始,众多社交网站的新闻,就一直和“融资”二字结合在一起。
从社交霸王Facebook上市估值能吸走超过1000亿美元,到社交游戏公司Zynga计划卷走超过10亿美元市值飙升至70亿美元;再到,企业社交软件开发商Jive Software预计融资逾1亿美元使市值抬升至5亿美元,全球互联网行业的融资“大手笔”,就不断伴随着社交网站而出。
在2011年,和“社交”二字挂上钩,似乎就会变得更容易获得风投,更容易在海外资本市场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
在国内,人人网抢在了社交网络鼻祖Facebook之前赴美上市,并赢得了7.43亿美元的巨额融资。
全球知名投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纷纷看好社交市场,并担任人人网赴美上市的承销商。
而另一方面,以婚恋为主的社交网站世纪佳缘,也幸运的成为了第一个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婚恋网站。
首次IPO之后,最高融资8520万美元的金额虽然不算高,但却像一针兴奋剂一样,激发了更多国内社交网站赴美上市的热情,也让他们看到了成长的“春天”。
带多金的历史,并未给社交网站们带来更多红利。
在第三季度中,赴美上市的人人网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其中显示该季度净亏损达到120万美元。
虽然有来自风投、股市双重强大资金注入,但却并未阻止人人网下滑的业绩。
受到“到目前为止尚未履行IPO(首次公开招股)以前作出的承诺”的影响,人人网受挫走低。
在财报公布的当天盘中,下跌高达7%。
如何将资金转换成为创新动力,仍然成为社交网站们走出困局的难题。
编后:社交网络走向市场细分
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我们从未离开过社交。
从四肢到嘴巴再到键盘,历经数以亿年的演变。
从最初依照村落地理位置实现各种村庄的分化,到如今形成职业、喜好等各种分化,人们总是习惯于分化并聚集成为一个个小团体,并小团体中形成互助。
虽然我们沟通的方式已经大
大改变,但这种习性却从未改变。
从真实视线到网线,社交网扩展我们社交的地理范围,但在笔者看来,它们依然会最终遵循“分化”原则。
从大网的混乱状态成为小众的紧密合作群体,社交网络最终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因为这才是“如何让人更好地聚群”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