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版)三级、二级必背问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2012版)
三级的同学不用背二级的内容,二级的同学要背三级和二级的全部内容这里面的题基本涵盖了选择题和问答题
三级诊断技能部分(知识题)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技能
P5—6)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技能P12—13)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三级技能
P13)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技能P13)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三级技能P25—26)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三级咨询技能部分(知识题)
一、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三级技能P52)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1)尊重
(2)热情
(3)真诚
(4)共情
(5)积极关注
二、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三级技能P63—64)
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三、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三级技能P68—80)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其操作步骤如下: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心理学性质、可评估、多层次统一,并制定咨询目标;
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要整合。

四、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三级技能P72—75)
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

1. 具体或量化的
2. 可行的
3. 积极的
4.双方接受的
5.属于心理学范畴
6.可以评估的
7. 多层次统一的
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五、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三级技能P72—75)
1.具体的
2.可行的
3.可以评估的
4.积极的
5.双方接受的
6.属于心理学范畴
7.多层次统一的
六、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三级技能P81—82)
1、诊断阶段: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进行心理诊断
2、咨询阶段:
(1)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实施方案;
(2)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促进求助者的发展与成长。

3、巩固阶段:
(1)布置家庭作业
(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
(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
(4)巩固咨询成果
(5)做好追踪研究
七、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三级技能P82—83)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
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八、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三级技能P82—83)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九、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

(三级技能P107—108)
1、面质技术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2、常见矛盾有:
(1)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2)言行不一致
(3)前后言语不一致
(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十、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三级技能P109)
1、以事实依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一、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三级技能P108)
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4.使求助者明确自己所具有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十二、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三级技能P125—126)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十三、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三级技能P125)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十四、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三级技能P126—127)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十五、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三级技能P132—136)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十六、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三级技能P132)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去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外界事件,B代表人们的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

十七、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

(三级技能P161—163)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

2、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十八、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级技能P163—164)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十九、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三级技能P171—172)
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自评)。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二十、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三级技能P172)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二十一、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三级技能P175)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二十二、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三级技能P175)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二十三、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三级技能P177)
1、动机正确
2、人格正常
3、信任度高
4、行动自觉
5、匹配性好
6、智力正常
7、年龄适宜
8、内容合适
二十四、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三级技能181)
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3、转介时可向新到额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漏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否则就是对求助者不尊重。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

二十五、简述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三级技能P144)1、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信念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愉快,而不合理信念使人产生情绪困扰
3、合理的信念能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合理信念使人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4、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而不合理信念主动介入他人的麻烦;
5、合理的信念能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而不合理信念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二十六、咨询中求助者出现了严重的阻抗,请说出如何应对阻抗。

(三级技能P166-167)
应对阻抗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二十七、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请说出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三级技能P188-189)
结束咨询关系的程序是: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一般以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为宜。

2、全面回顾和总结。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二级咨询技能部分(知识题)
一、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

(二级技能P59—60)
1、学习放松技巧
2、构建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二、使用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二级技能P62)
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

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变化。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

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当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三、简述冲击疗法的原理。

(二级技能P62)
1、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

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的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

2、冲击疗法的原理是:迅速地将求助者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

四、请简述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

(二级技能P63—64)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五、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其基本原理。

(二级技能P73)
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
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通过呼吸、冥想等方法,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六、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什么?(二级技能P79)
1、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
2、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3、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七、如果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特点是什么?(二级技能P79)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是:
1、求助者和咨询者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和结构性目标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
5、强调家庭作业,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6、让求助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外都承担一种主动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八、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二级技能P80—84)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九、本案例中如果应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么?(二级技能P84)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十、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二级技能P87)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

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
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十一、本案例中亦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二级技能P103—104)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第七阶段: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例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

十二、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可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

(二级技能p105-106)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三、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我理论(二级技能p106-107)
1、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唯一的动机。

2、自我理论的概念:
(1)经验;
(2)自我概念;
(3)价值的条件化。

十四、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二级技能P118-120)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
(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3、随访调查
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十五、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请说出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及特点。

(二级技能P79)
1、原理: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2、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

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案例相关问题(三级部分)
一、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三级技能P14)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辅助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行为倾向/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临床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严重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严重程度。

6.对该求助者可选用LES测验,用来了解其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

7.对该求助者可选择韦氏智力测验,了解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二、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三级技能P10)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11.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12.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

13. 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14.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三、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

(三级技能P16-17)
1.童年生活经历:(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2)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3)父母感情融洽;(4)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2.青少年期情况:(1)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2)大学时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