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又称白毛病、白霉病,具有分布广、潜伏期短、流行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后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侵害叶片,亦为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为害果实。
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拉秧,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
除为害黄瓜外,还能为害西葫芦、甜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等。
近年来,白粉病有加重趋势,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感病品种上为害程度甚至超过霜霉病,加之一定抗药性的产生,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目前化学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发生和发展的速度,2018年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试验数据。
材料与法
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黄瓜,品种为新泰密刺。
试验病原菌:黄瓜白粉病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
大棚宽度10 m,黄瓜株距10 cm,行距100 cm,试验地肥力中等。
供试药剂
25%乙嘧酚SC,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四氟醚唑EW,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醚菌酯EW,天津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20%四氟醚唑·醚菌酯SE,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盆栽测定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1)育苗
塑料营养钵育苗,基质为营养土(花卉土∶蛭石为2∶1),钵体上层覆盖约2 mm的营养土,每钵留2株苗,黄瓜2片真叶展开时开始试验。
(2)接种方法
采集新鲜白粉病叶,配制孢子悬浮液,将新鲜孢子悬浮液喷施于接种叶片上,人工接种24 h后喷药,施药器械容量1 L、喷口直径1.0 mm的小
型喷雾器。
均匀喷洒于盆栽叶片上,自然晾干,每处理5盆,重复3次,将盆栽置于温室内进行常规管理。
(3)药剂调查及回归分析
在对照明显发病时,调查全部接种叶片的发病情况,以每片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叶部被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0%以上。
计算公式如下:
(4)统计与分析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及药剂的EC
50值。
EC
90
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
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滩镇郭寺村蔬菜大棚为试验场地,试验地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均匀,黄瓜种植品种为新泰密刺。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20%四氟醚唑·醚菌酯SE 135 g a.i./hm2,40%苯甲·嘧菌酯SC 202.5 g a.i./hm2,25%乙嘧酚SC 300 g a.i./hm2,10%醚菌酯EW 56.25 g a.i./hm2,4%四氟醚唑EW50.1 g a.i./hm2,空白对照(CK)。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5 m2。
(2)施药方法
采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于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喷药,间隔7 d第2次施药,共施药2次。
对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施药,以叶片不滴水为宜。
施药内24 h未降雨,试验期间无特殊恶劣天气,田间常规化管理。
(3)药效调查及计算方法
试验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30—2000进行。
调查方法为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
第1次施药前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第2次施药后7、14 d分别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增长率、校正防治效果。
(4)统计与分析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总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在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与分析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值为1.930 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四氟醚唑·醚菌酯SE的EC
50
mg/L,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其他药剂EC
50值由小到大依次是25%乙嘧酚SC,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10%醚菌酯EW、4%四氟醚唑EW(表1)。
表1 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测定结果
5种杀菌剂在试验用量下,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中20%四氟醚唑·醚菌酯SE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药剂,且持效期长于其他4种杀菌剂,其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87%、78.21%。
其次是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防治效果分别为66.67%、60.45%;25%乙嘧酚SC 的防治效果差于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分别为64.84%、58.37%;药后7 d,4%四氟醚唑EW和10%醚菌酯EW防治效果相当,均差于3种杀菌剂;药后14 d,10%醚菌酯EW防治效果与25%乙嘧酚SC相当,且好于4%四氟醚唑EW(表2)。
表2 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结与讨论
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四氟醚唑·醚
值为1.9301 mg/L,田间推荐剂菌酯SE防治效果显著,持效期长,其EC
50
量下,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87%、78.21%,显著高于其他4种杀菌剂,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优秀杀菌剂。
该药剂在白粉病发病初期使
用,有效成分用量在201~240 g/hm2,根据田间黄瓜白粉病的实际发病情况,每隔10 d左右施药1次,施药2~3次。
为减缓白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