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梭伦改革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
1.为了给雅典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梭伦特别注重相关制度和社会风气改革,主要表现在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2.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
A. 中央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
B. 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C. 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
D. 公民大会、长老会议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时期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梭伦改革,需要掌握梭伦改革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梭伦改革内容的识记。

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 自然灾害的威胁
【答案】B
【解析】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

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革成为必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4.下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

下列关于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
B. 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
C. 描写内容会出现部落或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的社会背景
D. 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
【答案】A
5.关于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公民内部的阶层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
②“海岸派”
③“山地派”
A. B. C. D.
【答案】B
【解析】“平原派”主要指的是旧贵族,主要剥削平民、奴隶、放高利贷。

“海岸派”的经济发展形式;山地派,代表的是平民的利益。

所以B图示符合题意。

点睛:雅典城邦可划分三个政治派别,一是平原派,代表的贵族的利益;二是海地派,代表的工商业奴隶主利益;三是山地派,代表的是平民的利益。

6.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7.为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梭伦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提倡种植经济作物
B. 鼓励橄榄油等产品出口
C. 鼓励粮食出口
D. 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答案】C
【解析】雅典的粮食主要是依靠进口,所以梭伦采取的措施不会包括鼓励粮食出口,而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均属于梭伦采取的措施,所以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8.梭伦发展农工商业的改革
①扩大了平民的就业机会
②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③推动了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封建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梭伦发展农工商业的改革首先推动了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然后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同时也能够为平民提供就业机会,但雅典是奴隶社会,不可能促进了雅典社会的“封建”化,所以本题只有选A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9.雅典“四百人会议”的主要职责包括
①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
②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
③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雅典的“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既要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又要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0.下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轻装步兵装束简单,手持简易的武器。

在梭伦执政时期,轻装步兵主要来源于第四等级,主要是因为该等级
A. 政治地位较高,很少参与作战
B. 交纳赋税太多,无力参与作战
C. 拥有财产较少,所尽义务较小
D. 拥有财产较多,所尽义务较小
【答案】C
11.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一块古雅典公共帐目碑,它上面刻录有管理雅典卫城祭祀活动的十名司库官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

根据梭伦的立法,有权担任司库官职的是
①第一等级
②第二等级
③第三等级
④第四等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担任除司库官职之外的一切官职,因此只有第一等级才可以担任司库官职,所以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2.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维护贵族的统治地位
B. 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C. 提高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D. 给下层平民以参政机会
【答案】A
【解析】财产等级制度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同时也给下层平民以参政机会,这样就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不是维护贵族的统治地位而是为了打破贵族的统治地位,所以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3.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获得利益最多的阶层是
A. 贵族
B. 平民
C. 奴隶
D. 工商业奴隶主
【答案】D
【解析】工商业奴隶主由于经营工商业而财产最多,所以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获得利益最多的阶层只能是工商业奴隶主而非贵族、平民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按照财产等级制度财产越多获得利益越多。

14.梭伦在改革中曾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这一措施
①必然遭到贵族的反对
②得到了平民的大力拥护
③有利于限制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④最终实现了雅典土地的平均分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并非平均分配土地。

15.某位雅典公民因欠债而被债主卖往外邦并沦为奴隶,梭伦改革后,他不仅回到了雅典,而且获得了人身自由。

其获得自由的方式最有可能是通过
A. 所属家族出资赎回
B. 所属部落出资赎回
C. 由城邦出资赎回
D. 由原债主出资赎回
【答案】C
【解析】根据梭伦的立法,因为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一律由城邦出资赎回,所以获得自由的方式最有可能是通过城邦出资赎回而非家族出资赎回、部落出资赎回等选项,所以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6.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的内容不包括
A. 废除所有债务
B. 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
C. 释放外邦奴隶
D. 废除“六一汉”制度
【答案】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解负令”并不是释放外邦奴隶。

17.(2017·山东淄博高三摸底)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解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为了限制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符合结论“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的逻辑关系,故A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道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都强调过犹不及的道德尺度,理性行事,与结论“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故B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两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结论“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与问题相符;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传统反封建的表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与结论“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有正确逻辑关系,故D项正确,与问题不符。

18.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愿望……”上述引文中省略的“他们的愿望”应包括
①重新分配土地
②为担任公职的人发放津贴
③将旧贵族流放到国外
④实现公民权利的真正平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19.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梭伦——制定“遗嘱法”
B. 克利斯提尼——“陶片放逐法”
C. 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D. 庇西特拉图——设立五百人会议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梭伦制定了“遗嘱法”,设立公民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因此A、B、C三项说法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四百人会议” 是梭伦所设立的新的政府机关,而不是庇西特拉图设立的,故D说法错误,与题意相符。

20.《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

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成立四百人会议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答案】C
点睛:陶片放逐法在创立初期,确实起到了威慑雅典野心家、保卫雅典民主制的作用,但是由于陶片放逐法没有对放逐对象作任何特别的规定,因此放逐对象和放逐事由的任意性使得这一制度的滥用成为可能。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梭伦改革开民主政治的先河,或者说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认为他“一蹴而就”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并不多。

材料二:
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城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国外。

材料三: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担任高级官职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
利。

职官选举多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平民参与和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肯定梭伦改革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伯利克里改革在雅典民主进程中地位如何?
(4)雅典民主政治的改革对我国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

(3)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4)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等。

(3)关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政治影响回答。

(4)围绕着民主、法制、监督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22.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诗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材料二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答案】(1)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

例说:以下任举一例即可
(2)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3)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
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等。

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

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4)问题:募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

因素:面对的主要矛盾;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措施的设计;外来文化的影响;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等。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庸的角度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解负令等史实加以说明。

(2)本题根据材料二“秦人……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即可从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等方面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再从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等方面回答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本题根据材料四“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加重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官吏扰民等方面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再综合上述材料即可从主要矛盾、指导思想、改革措施、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等方面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