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渠道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销售渠道的新变化
编者按: 市场在变,竞争在变。

市场竞争日趋增强的激烈性和对抗性,要 求企业经营更加深入化和细致化,提高市场资源的可控程度。

而销售 渠道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自我意识”和不稳定性对企业 的经营效率、竞争力和经营安全形成的局限和威胁却逐渐显现,对销 售渠道的重新整合成为企业关注的话题。

本期我们编发一组这方面的 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借鉴或启发。

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店— —消费者,此种渠道层级可谓传统销售渠道中的经典模式。

然而这样 的销售网络却存在着先天不足,在许多产品可实现高利润、价格体系 不透明、市场缺少规则的情况下,销售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灰色地带” 使许多经销商实现了所谓的超常规发展。

然而众多的厂家却有“养虎 贻患”之感。

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不仅进一步瓜分了渠道利润,而且经 销商不规范的操作手段如竞相杀价、跨区销售等常常造成了严重的网 络冲突;更重要的是,经销商掌握的巨大市场资源,几乎成了厂家的 心头之患——销售网络漂移,可控性差,成了说不定哪天就会掉下来 的一把利剑。

改革势在必行。

由此,我国企业的销售网络进入了一个 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2 / 11


一、渠道体制: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传统的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式的体制,因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厂 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 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 家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 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的流 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这样不但会错失商机,而且还会造 成人员和时间上的资源浪费;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 行落实。

因而,许多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 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

销售渠道短,增加了企业对渠道 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多,则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

如一些企业由多层 次的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即厂家——经销商——零售商,一些企 业在大城市设置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


二、渠道运作:由总经销商为中心,变为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 销售工作千头万绪,从销售网络开发到经销商开发、从铺货到促 销,内容繁多,但归结起来,销售工作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 产品铺到消费者的面前,让消费者见得到;二是如何把产品铺进消费 者的心中,让消费者乐得买。

不同时代,企业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式 是不同的。


3 / 11


即便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企业还多是在销售通路的顶端, 通过市场炒作和大户政策来展开销售工作。

当市场转为相对饱和的状 态,对企业的要求由“经营”变为“精营”、由“广耕”变为“深耕” 时,这种市场运作方式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企业把产品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一级一级地分销下去,由 于网络不健全、通路不畅、终端市场铺开率不高、渗透深度不足等原 因,经销商无法将产品分销到厂家所希望的目标市场上,结果厂家产 品的广告在电视上天天与消费者见面,消费者在零售店头却难觅产品 踪影。

厂商无法保证消费者在零售店里见得到、买得到、乐得买。

——产品进入零售店后,摆放到什么位置、如何展示陈列、POP 广告如何张贴、补货能否及时等等,这些终端工作经销商往往做不到 位,影响终端销售力。

——厂家的销售政策无法得到经销商的全面执行,其结果是厂家 的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但促销的效果越来越差。

——厂家与经销商的利益矛盾,使得厂家无法确保一个稳定的市 场,经销商无序经营,窜货、降价倾销现象屡禁不绝。

——厂家调动经销商积极性的成本越来越大,导致厂家无利经营, 如此等等。

实践证明,这种市场运作方式越来越成为销售工作的桎梏。

针对
4 / 11


这些弊病,成功企业开始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来运作市场。

厂家一 方面通过对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各环节的服务与监控,使得自 身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而迅速地通过各渠道环节到达零售终端,提 高产品市场展露度,使消费者买得到;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进行各 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出样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使消 费者乐得买。


三、渠道建设:由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 传统的渠道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即每一个渠道成员都 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甚至不惜牺 牲渠道和厂商的整体利益。

在伙伴式销售渠道中,厂家与经销商由“你”和“我”的关系变 为“我们”的关系,由油水关系变为鱼水关系。

厂家与经销商一体化 经营,实现厂家对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经销商形成一个整合体 系, 渠道成员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 追求双赢 (或多赢) 。

厂家与经销商合作的形式很多,如(1)联合促销。

厂家与经销商 共同进行促销,如合作广告——经销商发布广告,厂家给予一定金额 的补贴(从货款中扣除或凭单据报销);陪同销售——厂家派销售人 员协助经销商向其下级客户销售;销售工具——厂家为经销商提供样 品、POP 等。

(2)专门产品。

厂家为经销商提供专门产品既可以增强 销售网络凝聚力,也可以减少消费者购买时对价格的比较。

如厂家对
5 / 11


大的零售商专门生产某一产品, 以及经销商买断某一品牌经营等。

( 3) 信息共享。

厂家与经销商共享市场调查、竞争形势、消费者动向等方 面的信息。

(4)培训。

即厂家为经销商提供销售、产品、管理和营销 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提高经销商的销售和管理水平。

如此等等。

在紧密型的伙伴关系中,厂家与经销商共同致力于提高销售网络 的运行效率、降低费用、管控市场。

从厂家的角度讲,需要重视长期 关系(如帮助经销商制定销售计划),渠道成员责任共担(如建立零 库存管理体制),积极妥善解决渠道纠纷,厂家的销售人员要担当经 销商的顾问(而不仅是获取订单),为经销商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厂 家为经销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管理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以确 保经销商与厂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方式来组合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 1.合同式体系。

在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以 一定的合约为约束,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上,把渠道中各个独立的实体 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同式的营销体系。

特许经营就是一个典型的合 同式体系,通过特许权,将生产到经销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 个完整的直达终端的经营体系。

2.管理式体系。

一些厂家依靠自己的市场声誉、产品创新能力及 其它力量,成为整体流通渠道的主导成员,从而将销售渠道中的不同 成员联合成一个体系。


6 / 11


3.所有权式体系。

厂家以入股的方式来控制销售渠道,如格力空 调西南销售公司就是由格力集团与经销商共同入股组成的。

所有权经 营体系的整合水平最高,厂家与经销商的联系最为巩固。

在这一体系 中,渠道成员的独立性部分或全部丧失,整个渠道的活动将全部受制 于厂家的目标,渠道的经营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市场重心:由大城市向地、县市场下沉 以往许多企业是以大城市为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在大城市,至 少是在省会城市设立销售机构。

当众多企业为争夺大城市市场而进行 你死我活的竞争时,一些企业则已将市场重心转移到地区、县级市场, 着眼于地、县级市场的开发,在地、县级市场上设立销售机构,如双 汇集团在一个省设立的办事处多达一、二十个。

企业以大城市为销售 重心,靠一个或几个经销商来辐射整个省级市场,受经销商销售网络 宽度和深度的局限,容易出现市场空白点,造成市场机会的浪费。

将 销售重心下沉,在地区设立销售中心,则可能做好地区市场;以县为 中心设立办事处则可能做好县城——乡镇——村级市场。

市场重心下沉是一个细化市场的过程,这种细化也反映在对经销 商的选择上,销售机构下沉,客户也要下沉。

以往企业是以省城为中 心来选择经销商,有一些经销商是在省城做市场,甚至是在省城做局 部市场,而“下沉”则要求在每个县选择、设立经销商。

企业对经销商的政策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从重点扶持大客户转移
7 / 11


到重点扶持二、三批经销商。

美的集团的小家电经销商以前多在省会 城市,现在要让地、县级经销商占全部经销商的 2/3,把市场发展的 重心真正放到地、县市场上,一级市场的经销商只负责给美的提供资 金,让二、三级经销商去做市场。

一个地区级的经销商的销售量可能 只有一级经销商的 1/10,但得到的美的集团的支持可能会比大客户更 好。

通过提高地、县级经销商市场竞争力,做“小方块”的规范来实 施更大市场的规范,美的现在的渠道战略就是“弱化一级(经销商)、 加强二级(经销商)、决胜三级(终端商)”。


五、渠道激励:由让经销商赚钱变为让经销商掌握赚钱方法 我国现有的经销商队伍是以个体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整体的素 质不高。

许多经销商是在经商大潮中靠着“敢干”而发家的,他们具 有四点不足:一是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二是促销能力不足,三是管理 能力不足,四是自我提高能力不足。

等等。

厂家对渠道的激励措施已 不再仅仅是给经销商送“红包”,而是让经销商掌握赚钱的方法,对 经销商进行培训。

美的集团家电部销售总经理朱凤涛认为,经销商要与美的一同进 步, 如果他们跟不上美的的步伐, 难道要让美的停下来等经销商上来? 所以美的要送经销商去上 MBA,要与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学合作,把美 的经销商送去强化培训,真正学到东西,实实在在提高。

这也是厂家 给经销商的一份长远利益。


8 / 11


总之,营销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经营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目前 一些企业进行的销售渠道的改造正是这种调整的体现,先知先为者无 疑将在日后的激烈竞争中握有更大的致胜筹码
9 / 11


10 / 11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