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诀记忆法] 风拂水面,波光粼(lín)粼;水波闪亮,好似鱼鳞(lín)。
重点词语 程度比“佩服”轻,比“服气”
重。多用于事实、言论、观点、
道理等。多用于书面语。
信服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分歧 取决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所,位置。
相信并佩服。
委屈
各得其所
含褒义。不要误解为 “各有其特点”。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注意左边是“ ”。
信服
分歧( qí )
两方面都顾全到。
一霎( shà ) 两全
取决( jué ) 粼粼( lín )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粼粼碧波
多音字
( sàn )散步
( pū )铺床
散 ( sǎn )散漫
铺 ( pù )当铺
意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时读pū。
字音巧记
意为“店铺、床”时读pù。
[串句记忆法]
他劳累(lèi)了半辈子才积累(lěi)起来的财富,却成
了他逃生时的累(léi)赘。 果实累累、硕果累累
夏天的时候,爷爷最喜欢在院子里的泡(pāo)桐树下
泡(pào)茶喝。
形近字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 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歧( qí )分歧 岐( qí )岐山
山名,又地名,都在陕西。
(第四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 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通过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❶渲染了生机勃勃的美 好氛围;❷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愉悦心情;❸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的赞扬与歌颂,和 对母亲的祝福,希望母亲拥有 春天般的强大生命力。
分析人物
温柔贤惠、孝顺
•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孝顺、稳重、有家庭责任感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决定委屈儿子”照顾母亲。 • “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找一找,画出这些 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合作探究
1、文章哪两段主要是写景?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 3、奠定感情基调; 4、烘托人物心情; 5、展示人物性格; 6、抒发感情; 7、深化主题。
1、文章哪两段主要是写景?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写出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 、养育子女的重大责任。以小见大,一个民族、一个 国家亦是如此。
合作探究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找一找,画出这些句子,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合作探究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找一找,画出这些句子,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整体感知
散步的季节:初春 散步的地点:田野 文中出现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要走小路。
由谁来决定? 我
整体感知
为什么“我”来决定?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经习惯听从她 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 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 边,她总是听我的。
承前 我
启后 妻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儿子
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 传统美德。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 情趣。
思考:文章为什么以《散步》为题?
【标题作用】
① 交代故事背景/时间/地点/写作对象;
②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分析人物
( 聪明活泼)的儿子 ( 温柔贤惠)的妻子
( 和蔼慈爱 )的母亲 ( 孝顺沉稳 )的“我”
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有浓浓亲情、温馨和谐、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 家庭。
合作探究
1、文章哪两段主要是写景?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2、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些词“大词小用”, 请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
6. 散 步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 家。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著有 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 学奖)《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 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 多跟有“于”字)。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记叙了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 和儿子四人在田野散步的事情。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圈画表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关键词, 回答问题:
1.散步的季节、地点: 2.文中出现的人物: 3.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4.由谁来决定? 5.为什么“我”来决定? 6.“我”的决定是什么? 7.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解决了? 8.最终决定是什么?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
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我”的 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故“我”感觉“责任的重 大”。
“领袖人物”“严重关头”大词小用,烘托了 “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2、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些词“大词小用”,请 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
的人。从
“ 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
出。
分析人物
调皮、活泼可爱、聪明
•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信赖尊重儿子、疼爱孙子、和蔼慈爱
•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 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文章哪两段主要是写景?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第七段)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 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通过对菜花、桑树等景物的描写,❶渲染了美好、融 洽的氛围;❷烘托了母亲的喜悦心情;❸表达了母亲的乐 观以及对生命的自信。
2、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些词“大词小用”,请 同学们找出来品味赏析。
“我”的决定是什么? 走大路
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解决了? 没有,我的母亲最终改变了
最终决定是什么? 走小路
主意
再读文本,人物赏析。
跳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说 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 物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为什么 ?找出来相关句子加以赏析。
方法提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他(她)是一个
重点
记忆
⑤点明主题,揭示中心;
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文);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文)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初春在田 野散步的事情,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中年人对家庭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