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中茜的创伤与复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家》中茜的创伤与复原
作者:陈雪莹陈雪菲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8期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擅长描写美国黑人女性独特的体验,其小说《家》讲述了黑人女孩茜离家、受创、归家的故事,从而揭示了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

本文旨在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家》中茜的创伤,并尝试提出切实有效的复原方法。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家》:创伤理论:复原
一、引言
莫里森坚称自己为“黑人女性作家”,她说:“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到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广领域。

”“且选材始终是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关注点落到以前不为人所重视的边缘地带黑人妇女和她们的世界。

”《家》是莫里森的第十部小说,出版于2012年5月,虽然仅短短148页,但一经出版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然而国内学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大多数从叙事学、创伤主题、黑人身份追寻角度进行,且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茜的哥哥弗兰克身上。

因此,本文拟从创伤理论的视角以《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茜的创伤,并尝试提出切实有效的复原方法。

二、创伤与复原
对于创伤,美国学者凯鲁斯这样说,“在突然的,或是灾难性的事件面前,一种压倒性的经验,对这些事件的反应通常是延迟的,以幻觉和其他侵入的现象而重复出现的无法控制的表现”。

在《家》中,女主人公茜就经历了精神肉体的双重创伤。

(1)茜创伤后症状
创伤后的症状通常有三个类别,过度警觉、记忆侵扰、紧闭畏缩。

我们不难在茜身上找到这三种症状:茜在被负心汉普林斯抛弃后,孤身一人待在亚特兰大,自己常常会想到自己被抛弃的情形,“他把她丢在这里自生自灭”,“如今,她一边向肩上泼水,一边第一千次问自己,她怎么就没问问他来看望的那位姨妈”,“她的心碎了。

不是开裂。

而是破碎,碎成一片一片”除了爱情的背叛,她还会时常想起恶毒祖母丽诺尔指名道姓的臭骂,“她骂她小偷、傻子”,并威胁要把她抓起来。

这些都是典型的创伤症状的表现。

(2)茜创伤的原因
王守仁在其最新作品中提出了“童年创伤”这一词,细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茜从小就经历着种种创伤:种族歧视及家庭环境带来的创伤。

长期以来,黑人社区中黑人饱受着种族歧视的欺凌,小说通过弗兰克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莲花镇上十五户人家的遭遇,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而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在丽诺尔看来,“生在路上这件事预示着茜的未来会非常悲”,这给了祖母虐待茜的理由,“他们不会知道丽诺尔女士往茜和她哥哥的早餐麦片里倒不是牛奶,而不是水”,因为茜是在“阴沟里生的”,所以茜“接受了这个标签,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从茜小时候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她遭受着深深的“童年创伤”。

长大后,她与一个“自称普林斯”的男人私奔,可是,不久之后自己就被抛弃,这也给茜带来了极大地打击,她将其归咎于自己读书少,“如果她能被允许去杰弗里上学,则会好很多”。

忍受着被抛弃的痛苦,想到自己回去又会被祖母冷嘲热讽,她决定自己一人留在亚特兰大。

于是她在塞尔玛的介绍下去白人医生家里做雇工,“茜热爱她的工作:美丽的房子,和善的医生,还有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那个“傲慢而恶毒”的白人医生“制造了深入检查子宫的仪器,不断改进窥镜”后来“茜越来越瘦,疲惫不堪,经期长的吓人。

”在亚特兰大工作的经历,致使茜的身心遭受了严重的创伤。

(3)茜创伤的复原
心理学家朱迪思·赫尔曼在其著作《创伤与复原》指出,
“复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安全的建立;第二个阶段是回顧与哀悼;第三个阶段是重建与正常生活的联系。


弗兰克将茜带回到他们南方的老家,在社区妇女的照顾下,茜逐渐慢慢好转。

“这些女人对待疾病的方式就好像是一种公然的冒犯……她们不会让同情浪费她们和病人的时间”,正是黑人女性同胞用她们独特的方式使得茜逐渐恢复健康。

这也是茜复原的第+阶段:建立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茜愿--意向她们倾诉自己的故事,将自己在亚特兰大雇主那发生的事情向黑人女性倾诉,黑人女性给了茜自信和鼓励,这也就是茜复原的第二个阶段。

在茜复原的第三个阶段,“这些女人们会带来自己绣的和钩的东西”,她们善于创造自己的生活;她们乐于和别人分享,“她们对自己的生活,也对任何需要她们的任何人或者物负责”;她们勤奋,“懒惰对她们来讲岂止不能容忍,简直没有人性”“她们在茜身边来来去去,她听她们聊天,唱歌,遵循她们给予的指点”,终于茜成了一个全新的茜,她学会了缝制被罩,“她想成为能拯救自己的人”,一个有灵魂、受人尊重的人,“她对自己说,我不要弗兰克替我做决定”。

终于,茜实意识到家才是自己的归属,“我哪也-不去了,埃塞尔小姐,我就属于这里。


经历过以上三个阶段,茜终于在“家”中找到了自我,且在黑人女性的帮助下实现了复原。

文章最后写到,“走吧,哥哥。

我们回家”更使我们读者深思。

三、结论
《家》中的女主人公茜经历了离家、受创、归家的过程,但归家的路途并非容易,不过最终现实中的种族歧视、心灵创痛都在“家”的归属感中得以化解(王守仁,112)。

莫里森认为这就是社区存在的价值之所在:“人们可以从社区得到维持生命的非常强大的滋养……如果他们病了,其他的人照顾他们”《家》这部作品再次说明饱受创伤的黑人群体只有融入黑人社区,才能治愈创伤,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