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县三中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九周仿真模拟训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高考历史第九周仿真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王朝有严格刑罚,制定《九刑》严惩“盗”“贼”等行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这说明周王朝( )
A.以法家思想为指导B.法律有鲜明阶级性
C.法治与宗法制结合D.具有中央集权色彩
解析:选B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能体现法家为指导思想,故A 项错误;《九刑》既包括严惩盗贼,但对庶人和大夫又有区别,说明其法律带有阶级性,故B项正确;题干严惩“盗”“贼”等行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没有体现宗法制和中央集权,故C、D两项错误。

2.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左右。

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

这表明通宝钱的使用( )
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
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
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
解析:选B 材料汉至隋“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唐朝“颁行重约三铢左右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币制逐渐规范,通宝钱的使用范围扩大,即表明它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故B 项正确。

3.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

宋真宗时,知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

据此可知( )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解析:选B 草市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免除农具税和
为了方便农具购买设草市体现出国家及政府官员对农业的重视,一定程度体现了农本思想,故B项正确;宋朝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等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宋朝商业环境与农具市场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4.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

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解析:选A 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官员的任免需皇帝和宰相商量,宰相的意见会影响皇帝的定夺,等到清代中枢的任职大多数由皇帝自己遴选,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皇帝对官员的任职,并没有说明文官、武官,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各个中枢机构的配合,所以谈不上行政效率的提高,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不符合题干,故D项错误。

5.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解析:选D “彻底”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民国初年不是在清末,故B项错误;男女平等基本实现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基本同等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表明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小农经济趋于瓦解,故D项正确。

6.有人认为:妥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其中革命派的妥协表现为( )
A.三民主义的提出B.责任内阁的成立
C.《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D.未进行暴力革命
解析:选A 三民主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但其中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和彻底的土地纲领,导致在辛亥革命时革命党对外国列强
和封建势力妥协,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可限制大总统的权力,是维护共和制度,防止袁世凯独裁的革命措施,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体现,不是革命派的行为,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有暴力革命的过程,故D 项错误。

7.1895年、1931年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
A.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解析:选A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31年中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加了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加紧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表格没有反映其他国家的贸易情况,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表格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但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8.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实施“211工程”计划D.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选B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工科毕业生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从1956年开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的人才,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量的工科毕业生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故B项正确;实施“211工程”计划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C项错误;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D项错误。

9.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
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

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可知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国家(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10.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

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C.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解析:选B 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后,故A项错误;《垄断法》规定向第一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明晰私有产权,鼓励科技发明,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专利垄断鼓励科技发明,而且其独占保护有14年的时间限制,有助于科技的发展,故D项错误。

11.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解析:选A 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引起三大社会潮流(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改革运动(自由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民族主义),据材料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潮流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故A项正确。

12.冷战结束后,有些政治评论员对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批评转为赞扬,称赞它们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

这是因为当时( )
A.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大国对抗的危险已消失
C.安理会的作用增强D.破坏稳定的新因素出现
解析:选D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破坏稳定的新因素出现,如大国强权、恐怖主义等出现,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出现军事冲突升级的趋势,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

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簿、新旧界倒塌屋簿等。

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

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
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1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11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四句话,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从中归纳概括即可。

结合宋朝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发展分析背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史实分析原因。

第二小问,根据北宋廉租房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北宋廉租房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的监管措施上概括启示所在。

答案:(1)特点: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严格等。

(8分)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考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地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

(任答三点6分)
(2)原因: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任答三点6分)
启示: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

(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整个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

其中每一种解释都被看作是一种根据当时所能掌握的全部科学资料制定出的理论,直至这种包罗万象的理论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

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

——布罗代尔《文明的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革命”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述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12分)
解析:根据材料“整个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
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得出观点,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阐述。

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学革命即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被推翻而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

(3分)
阐述: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在内的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使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产生危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取代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相对论和量子论是在高速宏观和微观领域对牛顿力学体系的发展。

(7分,举生物学等其他学科方面也可)
结论:科学革命是在推翻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分)
示例二
观点:科学革命即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发展成另一种理性解释的缓慢过渡。

(3分)
阐述: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在内的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牛顿力学体系奠定基础;众多科学家的研究使19世纪末出现了经典物理学危机,无法解释新发现的重大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出现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对牛顿力学体系的发展。

(7分)
结论:科学革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分)
27.[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

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纲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遇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

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

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

严格地说,“平米法”
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
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9分)
答案:(1)内容:统一并规范来斛的使用,防止粮长在税粮征收中大人小出;加强对税粮运输管理;实施“平米法”,将耗米并人正米一并征收。

(6分)
(2)影响:统一并规范米斛,保障了田赋在征收过程中能足额上交;加强对税
粮运输管理,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平米法”结束了势豪大户不交加耗的情况,赋税负担严重失衡的不合理现象有所改善,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明朝中叶的田赋改革奠定了基础;(6分,答出两点即可)“平米法”未能改变官田赋税畸重现象。

(3分)
28.[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对双方战报同时刊载。

实际上苏联明显向德国倾斜,对德国的胜利一再表示视贺。

“现在,如果就欧洲各个巨大列强说来,德国是处在走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

”法国败降之快,出乎苏联意外,1940年夏秋,认为“苏联必须准备在东西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但在外交或公开场合的表现,却不是一目了然。

1940年7月,斯大林说,“看不出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的危险,更看不出德国可能鲸吞欧洲的危险”,他“不认为德国的军事胜利会威胁苏联及苏德友好关系”。

8月1日的莫洛托夫报告,和以前强调苏处境安宁不同,开始呼吁备战,但又强调严格遵守苏德条约。

斯大林说:“不要以为。

法国溃败后,西方的妥协者会退出舞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准备做出新的让步,只要侵略者调转枪口打苏联就行。

”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德外交政策的实质,并分析其原
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6分)
答案:(1)实质:实质上是对德国侵略的缓靖政策。

(3分)
原因:苏联自身未做好战争的准备,要争取备战的时间;打破英法“祸水东移”
的反共政策;对战争形势估计的错误,尚未认识到德国法西斯侵略野心。

(6分)
(2)影响:虽然争取了备战时间,但也遭到了法西斯德国的突袭,损失惨重;纵
容法西斯的侵略行为,扩大了战争的规模: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6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咸同时期,从湖湘大地崛起了一群由书生变成的悍将,彭玉麟就是其中一员。

据岳麓书社出版的《彭玉麟集》上册统计,他实际辞官8次,请开缺9次,请开除差使6次。

“军务告竣,除已报销饷项及阵亡恤赏养伤各银外,下余应归私囊银近六十万,悉留协济长江,不敢携分厘以贻害子孙”,并且力辞各缺的廉俸未领丝毫,甚而连巡阅长江所有每年公费银一万两,也未支分厘,以至于家里“时有债务,积久未清,儿颇怅怅”。

在参与中法战争之前,“深恶夷人,兼恶夷学”的彭玉麟因领兵与太平军作战对西方船炮的厉害已有较深的认识,建议各局厂广筹经费,细心研究西方技艺,重金聘请洋匠制造枪炮“以大自强之势为急务”。

但作为一个将领,他“专以灭贼为志”,赞同购买船炮只是为了用来对付太平军。

彭玉麟“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粟”,但其处理还是有共性的地方,即在不违诏命的基础上,尽量避重就轻为涉案大臣开脱以保全其颜面和声名。

——摘编自李志茗《彭玉麟:兵事之外的才识操守》
(1)根据材料,归纳彭玉麟的为官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彭玉麟的品行。

(9分)
答案:(1)特点:不恋权势,屡辞高官; 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廉洁奉公,刚正不阿。

(6分)
(2)简评:其节操道德,尤其是其爱国情怀,有利于中国优良文化的传承;其
从厌恶“夷学”到讲求洋务,有利于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其积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其阶级的局限性,说明他
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