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人在外进修期间接触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30例,为对照组。

通过骨髓涂片的方法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研究,将数据结果统计并分析。

结果:骨髓涂片检验病态巨核细胞的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72.43±10.2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317.56±17.89),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低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p<0.05),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最多。

其中缺铁性贫血(IDA)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组的病态巨核细胞均数为
(13.02±1.34),与其他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

结论:通过骨髓涂片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分析,能够为诊断血液病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血液病;应用价值
有研究表明,巨核细胞与血液机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巨核细胞会发生变化[1]。

在临床上,由于病态巨核细胞的表现形式并非只有一种形态,这就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巨核细胞的增殖变化可以通过骨髓涂片来检验,所以为了分析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选取本人在外进修期间接触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人在外进修期间接触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在16-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45士1.78)岁。

所有患者中有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急性白血病20例,溶血性贫血20例,缺铁性贫血1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15例。

此外,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30例,为对照组。

1.2检测方法
通过骨髓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检验。

在患者身体合适的部位进行骨髓液抽取,注意不能选择骨髓液较少的部位。

在实施穿刺时,要注意做好消毒措施。

以瑞氏染色法检验,在此期间,注意淡染时间不能过短,否则细胞染色层次感和细微结构着色感会不够。

此外,冲洗的时间也不能过短,否则细胞表面沉淀的染料会清理不干净。

其后,把巨核细胞的形态和计数通过高倍镜、低倍镜等进行观察。

以1000个非红细胞为单位,计算其中病态巨核细胞的个数和频率[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以标准差(x±s)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72.43±10.2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317.56±17.89),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低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p<0.05),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最多。

其中缺铁性贫血(IDA)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组的病态巨核细胞均数为(13.02±1.34),与其他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于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而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非常重要。

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存在一种巨核细胞,这种巨核细胞以其多变的形态出现在骨髓液当中。

其中病态的巨核细胞是影响造血功能的主要因素。

病态巨核细胞种类非常多,分成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
细胞、多分叶核巨核细胞等。

在这之中,小巨核细胞最为重要,它的形状类似椭圆,直径一
般不超过20µm。

虽然它不能完全发育成熟,但是在骨髓涂片中非常明显[3]。

由于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造血功能与其他造血细胞相比,功能较好,但是它在骨髓中
并不多。

有研究证明,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的血小板个数不少于1000个,最多可以产生
6000个左右,血小板个数增多,对于机体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4]。

但是患有血液病的机体,巨核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骨髓涂片检验病态巨核细胞的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72.43±10.2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
是(317.56±17.89),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低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P<0.05),
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最多。

其中缺铁性贫血(IDA)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组的病态巨核细胞均
数为(13.02±1.34),与其他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

通过研究数据可以
得知,病态巨核细胞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急性白血病(ANLL)以及骨髓异常
增生综合症(MDS)中均有出现,其中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急性白血病(ANLL)中出现的不多。

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属于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的情况,
这种病症的表现为髓系细胞的发展变化不正常,从而影响造血功能。

正常人的骨髓细胞生成
未发现异常,并且无病态巨核细胞,其造血功能也无异常。

在临床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由于
种种因素的影响,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并不简单,而经过检验证实,采用骨髓
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分析和统计,就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是否存在病态巨核细胞[5]。

即使
是存在少量的病态巨核细胞,也能够说明机体本身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

另外,急性再生障
碍性贫血(AA)的诱发机制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不同,所以并未出现病态巨核细胞。

综上所述,通过骨髓涂片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分析,能够为诊断血液病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董进梅,张峰,罗娇.骨髓活检联合骨髓涂片检查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11,32(03):287-289.
[2]邱燕,陈俊清.血液病患者骨髓病态巨核细胞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08):917-918.
[3]莫畅游.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小儿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04):495.
[4]何涛.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结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06):810-811.
[5]胡明林.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
杂志,2013,34(13):1759-17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