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和兔子一起买饼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和兔子一起买饼干》教案:《和兔子一起买饼干》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口头表达中的“多”,“少”等基本数量词。
2. 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物操作完成加法运算。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饼干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师准备一些兔子的图片或实物。
3.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饼干的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2. 学生回答:“饼干。
”
3. 教师出示一些兔子的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4. 学生回答:“兔子。
”
5.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将其中的数字卡片贴在饼干的图片或实物上,问学生:“那么兔子和饼干的数量是多少?”
Step 2:示范与解释(10分钟)
1. 教师选择一张饼干的图片或实物,将该图片或实物放在桌子上。
2. 教师选择一个兔子的图片或实物,将该图片或实物放在桌子上。
3. 教师选择一张数字卡片,将该数字卡片贴在饼干的图片或实物旁边,显示饼干的数量。
4. 教师选择另一张数字卡片,将该数字卡片贴在兔子的图片或实物旁边,显示兔子的数量。
5. 教师用口头语言描述:“这里有4块饼干,有2只兔子,兔子想要吃掉多少块饼干?”
6.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学生回答:“2块饼干。
”
7. 教师再次描述:“兔子吃掉了2块饼干之后,还剩下多少块饼干?”
8. 学生回答:“2块饼干。
”
9. 教师总结:“兔子吃掉了2块饼干之后,还剩下2块饼干。
”
Step 3:操练与巩固(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饼干的图片或实物,并贴上一个数字卡片,显示饼干的数量。
2. 教师出示一个兔子的图片或实物,并贴上一个数字卡片,显示兔子的数量。
3. 教师让一名学生模拟兔子,他需要根据教师描述的情境,回答问题。
4. 教师描述:“兔子吃掉了2块饼干之后,还剩下几块饼干?”
5. 学生回答:“2块饼干。
”
6. 教师再次描述:“兔子吃掉了2块饼干之后,还剩下几块饼干?”
7. 学生回答:“2块饼干。
”
8. 教师继续问其他学生同样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
1. 教师提问:“如果现在有5块饼干,有3只兔子,兔子想要吃掉多少块饼干?”
2. 学生思考,并回答:“3块饼干。
”
3. 教师再次提问:“兔子吃掉了3块饼干之后,还剩下几块饼干?”
4. 学生思考,并回答:“2块饼干。
”
5. 教师继续提问其他学生同样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Step 5:小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总结: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
我们可以用加法运算来计算兔子吃掉了多少块饼干,还剩下多少块饼干。
2.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可以运用加法运算解决什么问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今天一天我家一共吃了几个鸡蛋?”
2. 学生将观察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明天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口头表达的方式,初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概念,并能用口头语言进行简单的运算。
通过与学生互动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另外,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将加法运算与其他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