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危害分析(JHA)参考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
工作危害分析(JHA)参考指南
1编制依据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2工作危害分析(JHA)程序和要求
2.1 组成工作危害分析(JHA)小组
各生产部门、单位按作业活动选定相关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小组。
选定人员应尽可能地从设备、工艺技术、操作、电气、安全等几方面考虑,但并不一定这几种人员同时参加,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就某项特定作业活动的JHA分析参与分析人数要保证 3人以上,且所选人员应具有经验、知识面较广。
2.2 介绍工作危害分析步骤
把工作危害分析表分发给每个小组成员,介绍表格中要填写的内容及表格中每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JHA分析表的样式参照海油富岛安环49号附件。
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首先把整个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作业步骤,然后分析每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判定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若现有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
假如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做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
2.3 实施工作危害分析
2.3.1分析作业
理想情况下,所有的涉及手工操作的作业都要进行工作危害分析,但首先要确保对高风险、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
确定分析作业时,优先考虑以下作业活动:
a)事故频率和后果:频繁发生或不经常发生但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
b)严重的职业伤害或职业病:事故后果严重、危险的作业条件或经常暴露
在有害物质中。
c)新增加的作业:由于经验缺乏,明显存在危害或危害难以预料。
d)变更的作业:可能会由于作业程序的变化而带来新的危险。
e)不经常进行的作业:由于从事不熟悉的作业而可能有较高的风险。
请各生产部门、单位先期完成计划检修及日常作业中的高风险作业的JHA分析工作。
2.3.2将作业划分为若干步骤
a)选择作业活动之后,将其划分为若干步骤。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
划分,每一个步骤都应是作业活动的一部分。
划分的步骤不能太笼统,
否则会遗漏一些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危害。
另外,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
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
作业步骤划分时,应注意避免将进行作业活动时
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入,如: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
根
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
如果作业活动划分的
步骤实在太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危害分析。
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顺序改变后的步骤在危害分析时
有些潜在的危害可能不会被发现,也可能增加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危
害。
b)划分作业步骤之前,如客观条件允许需仔细观察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
观察人通常是操作人员的直接管理者,关键是要熟悉这种方法,被观察
的操作人员应该有工作经验并熟悉整个作业工艺。
观察应当在正常的时
间和工作状态下进行,如一项作业活动是夜间进行的,那么就应在夜间
进行观察。
如受条件限制确实在作业活动前开展不了作业观察,应由相
当有工作经验并能完整辨识整个作业工艺的人划分作业步骤。
c)作业步骤的描述,语言要简练,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如:停车、启动泵、投料、包装、升温
等;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
按照顺序在分析
表中记录每一步骤,说明它是什么而不是怎样做。
2.3.3辨识危害
根据对作业活动的观察、掌握的事故(伤害)资料以及经验,依照危害辨识清单依次对每一步骤进行危害的辨识。
辨识的危害列入分析表中。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清单的部分内容:
a)识别人的危险、危害因素,例如:
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器具?
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
操作者能否触及机器部件或机器部件之间操作?
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
b)识别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例如:
维修设备时,是否对相互连通的设备采取了隔离?
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
c)识别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例如:
操作环境、设备、地槽、坑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
操作者能否受到运动的机器部件或移动物料的伤害?
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
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对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结合海南基地实际将危害分为:
表1:海南基地工作危害分类
2.3.4危害造成的后果
危害后果的描述应比较简单,但也应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把最易发生的事故造成的后果列在最前面,把最初发生的事故造成的后果列在前面,把不易发生的事故、次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列在后面。
如先发生火灾事件再发生中毒事件的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①火灾;②中毒”;若在处理中毒事件时发生火灾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①中毒;②火灾”,然后将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附在后面。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结合海南基地实际将危害后果分为:
表2:海南基地危害后果分类表
2.3.5造成此危害和后果主要存在的因素
简要说明存在的危害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产生的原因。
如:爬梯松动、使用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规定、使用工具和液压板手不符合安全规定、设备内工艺介质未排放置换干净,有压力等等。
2.3.6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的划分我们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以下简称为LEC法),LEC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安全专家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
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首先我们知道的是,工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获得这三个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所以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了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三个分值(L、E、C)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者减轻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与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取值标准和危险性大小的范围划分这里列举如下: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危险等级划分(D)
根据以上表格,对照施工现场,对于任何有人作业的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都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三种因素的分数值,然后相乘后计算出D值,根据D值大小,可以判定系统的危险程度高低。
2.3.7确定相应消减、改正、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以后,需要制定消除或控制危害的对策。
确定消除或控制危害的对策应详尽。
例如:
a)消减、改正、控制措施需切断某个阀门那么应列出该阀门的具体位置或
者编号。
b)消减、改正、控制措施需加盲板的需列出加盲板的具体位置。
确定对策时,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具体对策依次为:
a)消除危害:消除危害是最有效的措施,有关这方面的技术包括:改变工
艺路线、修改现行工艺、以危害较小的物质替代、改善环境(通风)、
完善或改换设备及工具。
b)控制危害:当危害不能消除时,采取隔离、机器防护、工作鞋等措施控
制危害。
c)修改作业程序:完善危险操作步骤的操作规程、改变操作步骤的顺序以
及增加一些操作程序(如锁定能源措施)。
d)减少暴露:这是没有其他解决办法时的一种选择。
减少暴露的一种办法
是减少在危害环境中暴露的时间,如完善设备以减少维修时间、配戴合
适的个体防护器材等。
为了减少事故的后果,设置一些应急设备如洗眼
器等。
确定的对策要填入分析表中。
对策的描述应具体,说明应采取何
种做法以及怎样做,避免过于原则的描述,如“小心”、“仔细操作”
等。
2.4 工作危害分析(JHA)表填写规范
2.4.1工作危害分析(JHA)表填写采用基地安环部下发的统一表格。
为保证表
格能用A4纸满页打印请勿改动各单元格宽度。
2.4.2工作危害分析(JHA)表编号见《工作危害分析(JHA)表编号规则》。
2.4.3工作危害分析(JHA)表填写字体统一选用“宋体(10号)”。
2.4.4“存在的危害”“造成的后果”等需填入多条内容的单元格上一条内容和
下一条内容用“Alt+Enter”另起一行,统一采用如下格式
1、ⅹⅹⅹⅹⅹⅹ。
2、ⅹⅹⅹⅹⅹⅹ。
3、ⅹⅹⅹⅹⅹⅹ。
2.4.5工作危害分析(JHA)表“存在的危害”栏填写《表1:海南基地工作危
害分类》代码为四位数的危害;“造成的后果”栏填写《表2:海南基地危害后果分类表》相应的危害后果。
2.4.6消减前和消减后的风险评价“L、E、C及风险评级”栏设置单元格数据有
效性,只需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对应选项。
“D”值由表格自动生成。
3附则
6.1此参考指南由基地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6.2此参考指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