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型材料作文写作导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论型材料作文写作导练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近年来,故宫内文物频遭游客刻画破坏。
2013年2月21日,一名叫粱齐齐的游客,就在故宫大铜缸上留下“粱齐齐到此一游”字样,引发舆论哗然。
2015年9月l1日,有一对情侣在故宫内的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在铜缸上,刺有一个“爱心桃”,里面刻上两人的名字。
这次游客在文物上刻字的行为立刻引来了网友的一片骂声。
故宫工作人员告诉新闻记者,此类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皆因违法成本太低而不了了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引路】
论“到此一游”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从结绳记事到勒石刻碑再到浩瀚文牍,一部人类进化史的脉络得以清晰,可以归功于古人给后人留下点什么的延续生命的本能,那么刻字留念的癖好对于广大游客来说,就像尚未完全退化的
尾骨。
最近,故宫铜缸又现“到此一游”甚至刻字画心秀恩爱,各路记者长枪短炮,围攻“景区不雅刻字”,各色人等高调谈论“道德、素质”,一唱一和,许多论坛“水涨船高”,甚至有人大呼:剁了他的手!
其实不必那么紧张,也无需一棒子打死。
留念之欲人人都有,连狗都知道在走过的路上撒泡尿。
关键是留念的性质,决定了你是人还是什么。
不必拿着民族自卑的放大镜扫描自己,据说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涂刻中就有十几种外文。
曾几何时,那个东坡居士游览壮丽河山,诗兴大发,写下传世名作《题
西林壁》,徐霞客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留下许多千古绝唱;甚至连宋江,如
不在浔阳楼题“反”诗也就不可能干出这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题诗和刻字,本身也没有区别,但相对于境界,就好比是清泉与污水。
正所谓“人过留名”就看你留的是万世盛誉还是千古骂名。
君不见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题诗刻字之处,都成为后人趋之若鹜的名胜古迹了吗?丁少年在成为众矢之的,抱头痛哭的同时,是否会想如果他在神庙里留的是首好诗,情况又会不同。
国人可能会赞叹其文笔如神,风流倜傥,甚至于会
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入侵异域而稍稍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呢?可见关键不在
于刻与不刻,而是刻什么和由谁刻。
留些东西,既然是留给后人看的,就留
些高雅的东西吧,否则当每个游经此地的游客都报以鄙夷的目光,那还有何意义?
朱自清曰:“我何曾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他说的痕迹当然不包括“到此一游”。
而既然连朱自清都追求留下痕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就没法释然了。
我们都想留下些什么,只是能力有限罢了。
的确,中国经济已是世界第二,国人有更多的金钱和时间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甚至异域风光也可尽收眼底,如果多点闲情雅致而不是走马观花,留下些不朽名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之,我们应该从正确的眼光,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各种形式的到此一游,不是吗?
【技法借鉴】
“评论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
评论的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因为写时评要就事评事,所以时评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
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所以称之为“由头”。
写评论,一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
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评事可以有多种思,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
评“事”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二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
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
评论作文写作的几点要求:
首先,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写时评没有激情,温吞水是不行的。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而不能是温良恭俭让,或是吞吞吐吐、半推半就的,更不能是像挤牙膏、挤胶水一样地硬从软管里挤出来的。
那样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
大凡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作时评一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东西。
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时评说到底还是讲道理的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否则,仅仅会抒情而不会讲道理,难免要沦为滥情,或竟变成骂街似的谩骂文章。
在这里,分析说理是时评的灵魂所在。
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上的一条准则的话,那么,时评的写作也可以说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
其次,要有时效性。
时效是对整个新闻传播来说的。
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毋宁说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
新华社的许多“新华时评”也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另外要有针对性。
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
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
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都是说的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评论类作文基本结构模式:引——议——联——结
(1)引材料:引用材料,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2)议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
(就事论事,一事一议,是全文的重点)
(3)联现实:联系实际说道理,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4)得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
【佳作展示】
唤醒道德,扬扬其香
你可曾看见,那被刻画得铜缸在哭泣?你可曾听到,那被拆毁的古城墙在叹息?你可曾记得,那漂浮着垃圾的湖泊在悲啼?
对历史遗迹的破坏,不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更能反映人们对历史文物价值的漠视、道德观念的淡薄。
历史在哭泣,道德亦在叹息。
埃及卢克索神庙上的字迹,故宫铜缸上的刻痕,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痰迹,看着红灯仍然结伴而行的人们,面对这一幕幕令人羞愧的画面,鲁迅先生的叹息异常符合我的心境:“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真的已经无话可说,愧疚羞耻萦绕在我的心头,难以消散。
还记的黄渤前段时间发过的一条微博,他当时正在莱茵河中游泳,忽然发现一个烟盒,便将它捡了上来。
他发了一张烟盒的图片,烟盒上面是偌大的“中华”两个字。
他说:“这两个字的人,我们真的丢不起啊!”是啊,一个人走在外国,他的一举一动不只是代表他自己,更代表着一个国家。
难道我们真的要让祖国因为自己蒙羞吗?
“到此一游”被刻下,不过是想留下自己的痕迹,可是在刻下名字的同时,你的名字也将与羞耻一同长存?警醒吧,中国人!
“到此一游”、“红绿色盲”、公车加塞、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一系
列不文明的行为,说到底不过是人们“小我”心理严重、道德观念淡薄、社会公众意识模糊造成的。
我们虽非圣人,难以做到心怀天下,却可以做好一个普通人,永不触碰道德文明的底线,坚守一个“文明古国”子孙的高尚素质。
同时,人无信不立,国无法难行。
奥古斯丁说过:“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
”对待不文明行为,国家也要加大惩处力度,而我们更要弘扬精神文明争做高素质人才。
只有我们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文明规则,再加上法律的监督管理,才能让我“文明古国”绵延万载。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类似“到此一游”、“画心秀恩爱”事件再次发生,否则,当下一代人指着这些痕迹好奇的询问时,我们将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