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第五册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河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由于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所以我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设计理念:
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利用前几课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
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用学过的方法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历史价值。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画,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
师:这幅画名叫什么?
生:清明上河图。

师: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同学们欣赏了以后有我们感受?
生:感觉画中的人物、马、牛等都像现实生活中真的一样。

生:感觉他画得很细腻。

生:画的内容很丰富,有城市的街市,农村的马车等。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课题。

生:欣赏。

生:骄傲。

生:赞美。

师:让我们用骄傲、自豪、赞美的感情把课题读一遍。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这幅画卷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出示:简介张择端(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读生字词和多音字。

(一人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师:现在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如发现组员读错字音就帮他纠正。

(四人小组读课文)
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这幅画的哪些内容?
生:介绍了人物、街市、桥北头的情景。

(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了解预习情况,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三、运用方法,感知欣赏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请同学们自由读“导读部分”。

生:我们可以对照图画读读课文。

生:可以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的哪些内容,再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

师:在学习《赵州桥》时,老师教给了同学们一个怎样的学习方法?
生:找中心句。

师:对,找中心句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还有过渡句。

师:《赵州桥》这篇课文有一句过渡句,但并不是所有课文都有过渡句的。

师:查资料这是我们课前或者课后要做的事。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种方法,这是我们经常用的——抓重点语句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生: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师:这两个数字很重要,告诉了我们这幅画有多长,有多高。

生:这幅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幅画的内容。

生:这幅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生: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了。

生: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这句话你漏了一个词是——完整,这个词很重要,说明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了,但没有破损,保存得很好。

这就是它能名扬中外的其中一个原因。

出示资料卡,学生说答案。

资料卡
画名:《清明上河图》
作者:张择端
年代:北宋时期
大小:长528厘米,高24.5厘米
画面内容: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的场面
保存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师:谁来说说“名扬中外“什么意思?
生: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知道。

师:一说到《清明上河图》,不但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

我们可以换一个词语,我们学过的。

生:闻名世界。

生:远近闻名。

生:举世闻名。

师:对,全世界都知道。

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2——4自然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第4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要求:
1、选最喜欢的一段,先小组齐读。

2、再说说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这幅画确实了不起,能名扬
中外,用横线画一画。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学)
师:哪个小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的。

请冯鹤鸣这一组汇报。

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小组长汇报你们是利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段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幅画确实能名扬中外?
生:我们是利用抓重点语句的方法来学习的。

师: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幅画是名扬中外的画?
生: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
师:说明他画这幅画容不容易啊?
生:不容易。

师:好,继续说。

生: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师:一幅画有五百多个人物,而且是怎样的人物?
生:各行各业的人物,而且是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
生:它名扬中外的原因。

师:讲得真好,请坐下。

师:冯鹤鸣抓重点句抓得真准。

看一看重点介绍了几种人物,数一数。

生:8种人物。

有农民,有船工,有生意人,有道士,有医生,有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师:后面是上面符号?
生:省略号。

师:说明画中的人物止不止这8种?
生:不止
师:你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人物?
生:抬轿子的轿夫。

有皇帝。

有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逛街。

……
师:可能有和你们一样身份的——
生:小学生。

师:有很多人物,这里省略了。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里面了。

”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这里用了一个什么句式?
生:有……有……有……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排比句。

师:我们把这个句子读一下。

同学们自由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那个小组学的是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小组来汇报。

(四人小组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段。

生:用了找中心句的方法。

师:哪句是中心句。

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师:这段也是用了怎样的句式?
生:排比句。

师: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说明这幅画能名扬中外,应该用哪个词?
生:有的。

师:不对,最能说明这幅画的特点的词是——
生:清清楚楚。

师:对了。

(四)小组汇报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情况。

学法同上(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说说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认识
正是这样一幅画得清清楚楚的画,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这样一幅传神的画,再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延伸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清明上河图,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这一单元里面我们还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老子,领略到了盘古开天地这一个神话的魅力,还知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赵州桥。

其实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春节贴对联、放风筝、重阳登高等等(ppt 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师: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课下大家也阅读过了相关内容,请大家继续收集,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五、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坟墓、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等;通过查找资料,你还哪些是受《文物保护法》保护的吗?
生: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生: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生: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图书资料等;
生:反映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查找古代名画,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

七、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方法
人物图文对照
街市找中心句
情景重点句子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