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设计《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设计《盼》
【教材分析】
《盼》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开始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袖、篷、酱”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好处。
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3.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4.品格培养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环节、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师生互动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责任和感恩等品格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一生上台展示古诗背诵。
2.该生简介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意。
3.全班齐背古诗。
4.生生评价:从语速、声音、感情、仪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预设评价语:谢谢你们精彩的展示!刚才同学们倾听认真,点评中肯,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
二、导入课题,知作者
1. 同学们盼是一种急切的心情,你是否有过盼望的经历呢?同学们的盼各有不同。
作家铁凝的小时候盼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16.《盼》。
【设计意图:谈话入手,调动学生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学习这一课要注意运用这一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下面运用这一方法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
3.知作者(课件出示)
三、检查前置性作业
1.出示易错字词,开火车领读。
2.易错字:“篷”和“酱”,生说易错点。
3.在导学卡上把这两个字写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坐姿。
同位互换批阅改错。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字词的基础上,再给予指导和提示,把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同位互相检查你认为最有挑战的一段。
过渡:熟读课文是品读文章的开始。
【预设评价语:看来大家预习作业完成的很不错,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大家继续保持。
】
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较《夏天里的成长》和《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小结:这两篇文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来写,《夏天里的成长》是从不同方面选材,而《盼》选取的是不同的事。
《盼》文章围绕着中心意思是什么?(“盼穿雨衣”)作者围绕着“盼穿雨衣”又写了哪几件事呢?(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
【设计意图: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求学生在默读一遍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打基础,也为下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盼穿雨衣”写得三件事中,哪件最吸引你?从哪
些地方能让感受到作者的“盼”?
【设计意图: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的,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的。
】
3.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1)预设一:学生交流“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通过两个疑问句让读出了“我”内心急切的盼下雨的心情。
这里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2)这样的心理描写还有吗?你能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课件出示)同学们在心理描写中读到了作者的向往、忐忑和担忧。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走进了铁凝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
它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路历程。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神奇的心理描写。
在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正如你所说!这些心理描写并不是单独出现,心理描写往往会与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相结合,更生动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预设二:小组交流文中的语言描写感受作者的盼。
请小组分角色朗读5-15段,读出“我”的心情变化,注意提示语。
女生读蕾蕾的话,男生读妈妈的话,我来读旁白开始。
(4)预设三:文中的环境描写,作者借景抒情,借用环境描写来抒发自己特别盼望下雨才能穿雨衣的心情。
学生读出作者心情。
师小结:是啊!作者单纯是写景,环境描写往往也会表达人物的心境。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
4.第二天我终于穿上了盼望已久的雨衣,我走在街上,甩着袖子,觉得好像雨点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件雨衣什么样?淡绿色透明的新雨衣,一件普通的雨衣,雨点为什么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呢?是作者对雨衣特别的喜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作者围绕着“盼穿雨衣”写了这三件事。
其中详写了的是“盼外出”。
在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时,选取不同的事例,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这
样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略读一篇例文《爸爸的计划》,读一读作者围绕着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是怎样写的?用提纲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写在导学卡上。
师小结:文章以“爱订计划”为中心写爸爸。
首先罗列每个人订计划突出爸爸爱订计划特点,接着选取两个典型事例表现爸爸执行计划的一丝不苟,最后选取一个重要的事例具体写。
【设计意图: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探究后汇报,教师指导,就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文章。
】
七、小组合作评价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盼穿雨衣的心情
预设2:☆体会到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预设3:学完课文后我进一步体会到课文中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来服务的。
预设4:在小组交流时,我学会了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且能及时感谢别人对我的帮助,学会了感恩。
八、安全知识大讲堂
又到了我们安全知识大讲堂时间了,请王玉轩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预设:(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梳理了第七单元的内容。
一起走进《文言
文两则》,懂得了什么是“知音”学会了借助注释翻译文言文;欣赏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音乐美;对京剧有了大致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做到巩固旧知,学以致用,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九、作业完成习作导学卡。
【板书设计】
16盼
盼穿雨衣
下雨外出雨停不同事例
(详)
教学反思《盼》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开始盼着下雨。
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