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2课《伸出爱的手》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2课《伸出爱的手》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伸出爱的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
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残疾人生活。

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行动,体会社会上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2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开展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发现,通过学生的概括、总结,来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残疾人生活,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爱。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残疾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活动一、创设情境,了解残疾人
活动一、创设情境,了解残疾人
师:刚刚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看着同学们灿烂的笑脸,灵动的手脚,老师不禁想到了她——(课件播放《坐在篮球里的小姑娘》视频。

)
师:可怜的小艳艳失去了双腿,从此,她再也不能穿新鞋了,再也不能穿花裙子了,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她变成了没有双腿的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

伸出爱的手

伸出爱的手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中的第二个主题。

本单元的主旨是: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使之懂得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与努力。

本课的内容是:走近残疾人、体验其艰辛、感悟其顽强、了解其苦衷与渴望;关注困难群体;懂得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内容编排循序渐进,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并在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推进中,获得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提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残疾人的艰辛和顽强,了解困难群体,懂得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看、演、说、议”等活动学会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和困难群体。

情感与价值目标:树立关爱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思想,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课前活动】观看舞蹈——《千手观音》,观看一段后将画面定格。

【教学活动】第一环节:身边话题,破冰导入由表演《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都是聋哑人,引出残疾人概念,再介绍残疾人种类、我国残疾人的数量。

交流后揭示、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体验感悟先请一名学生模拟“盲人”走上讲台、写字、识别颜色、谈感受,再请全体学生模拟肢残人用左手解下红领巾再系上,时间30秒。

学生体验时,及时进行个别交流,适时板书:理解。

第三环节:交流提升,学会尊重(一)感叹于身残志坚者1.利用课本范例张海迪,挖掘教材。

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张海迪凭着挑战命运、自立自强、勤奋刻苦的精神取得卓越成就。

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身残志坚者的事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交流资料的能力,又引发了学生更深的感触,于是我趁热打铁,对其进行明理导行,学会尊重的教育。

(二)明理导行学会尊重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为了有效落实学生的道德行为,先出示歧视、嘲笑、伤害残疾人的场景。

让学生进行行为判断,再进入画面“换位思考”。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9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9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她》的第二个主题,《走进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认识他们是需要尊重、理解、关爱的,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的生活,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知道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动和相关政策。

2、能力目标: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生活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谈话法、讲授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道具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残疾人1、播放<<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感受体格健全的幸福和快乐)2、同学们,当老师看着你们每一个人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灵动的手脚,欢快的课间十分钟时,觉得你们是非常幸运的。

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些特殊群体。

他们或者在漫长的黑夜里摸索,或者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或者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今天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双手,去温暖他们的心。

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动作师生)3、课件出示各类残疾人的图片。

板书——走进残疾人盲人:他们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摸索,却永远看不到天亮时的那一抹曙光;聋哑人:他们在悄无声息的世界里生活,所有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无力;肢体残疾人:他们靠着轮椅、拐杖来延展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

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

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教案名称: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伸出爱的手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准备:1.音乐:《爱是桥梁》。

2.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一些社会伸出爱的手的场景,如慈善机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3.学生参与的爱心活动:可以是捐款、捐赠物品、参与志愿工作等。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15分钟)1.老师播放音乐《爱是桥梁》,学生静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

2.老师展示一幅场景图片或播放一个相关视频素材,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场景中展现出了什么样的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提醒学生多关注画面中各个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寻找他们伸出爱的手的方式和意义。

3.老师带领学生分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共同讨论社会伸出爱的手的意义和重要性。

Step 2:学习案例(20分钟)1.老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介绍社会伸出爱的手的形式和方式。

可以选择一个当地的慈善活动或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案例进行描述。

2.学生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这个案例中哪些人伸出了爱的手?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和行为来帮助他人?这些行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3.学生分组讨论案例的感受和思考,并准备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3:小组分享(15分钟)1.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社会伸出爱的手的行为和行为者有什么影响?你有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你学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的同时,老师记录学生的观点和感受,便于后续总结和反思。

Step 4:行动起来(20分钟)1.老师提供学生参与的爱心活动的途径和方式,并举例说明。

可以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也可以是自己发起的公益活动或组织捐款。

2.学生自愿参与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组织好具体行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物品准备等,并提交给老师。

3.老师协助学生筹备和组织活动,并在活动后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品德与社会随时伸出我的手教案

品德与社会随时伸出我的手教案

品德与社会随时伸出我的手优秀教案第一章:关爱他人,从小事做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1.2 教学内容导入: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有什么意义?分享: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

引导: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并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关爱他人的场景,增强理解。

第二章:尊重他人,从我做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尊重他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学会尊重他人。

2.2 教学内容导入:讲述一个尊重他人的感人故事。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有什么意义?分享: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尊重他人的经历。

引导:如何从自我做起,尊重他人?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并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尊重他人的场景,增强理解。

第三章:帮助他人,快乐自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2 教学内容导入:讲述一个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有什么意义?分享: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

引导:如何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帮助他人,并分享讨论结果。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帮助他人的场景,增强理解。

第四章:分享快乐,传递温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4.2 教学内容导入:讲述一个分享的故事。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分享?分享有什么意义?分享: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分享的经历。

引导:如何从实际行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分享,并分享讨论结果。

伸出爱的手教案

伸出爱的手教案

伸出爱的手教案教案:伸出爱的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重要性,并能从行动上展示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2. 培养学生的助人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够描述和分享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4. 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段感人的视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爱的力量,例如一个陌生人帮助另一个人的事迹。

然后与学生分享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爱的重要性和影响。

Step2:课堂讨论(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们周围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他们?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并让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Step3:情境剧表演(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选取几个真实的或虚构的场景,组织学生自行编写情境剧,展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伸出援手和帮助他人。

学生可以分角色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

Step4: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的场景,示范如何帮助他人并展示出对他人的关爱。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景,例如在校园里帮助迷路的孩子,帮助老师整理教室等。

Step5:分享和总结(10分钟)学生表演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总结。

每个小组都派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经历和收获,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

Step6: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找到一个具体的实践场景,伸出援手并帮助他人,然后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多运用描写感受的词汇和句型。

Step7:课堂展示(15分钟)下节课开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日记或作品,并对其中表达的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进行点评和赞赏。

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Step8:课堂练习(1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情景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例如:你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个丢失的钱包,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训练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年级思品伸出爱的手教案

四年级思品伸出爱的手教案

四年级思品伸出爱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心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的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心他人。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的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故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教学爱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爱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爱是一种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教师讲解如何关爱他人,如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关爱他人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经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践行关爱他人的行为。

8.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9. 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0.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的力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情景剧,表演课堂上学到的关爱他人的行为。

2. 爱的手写信:学生写一封给身边某个人的信,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可以是家人、朋友或者老师。

3. 爱心传递游戏:学生参与一个互动游戏,通过传递爱心气球的方式,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

七、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12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1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小组讨论、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不歧视、不嘲笑的思想。

4、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能够伸出爱的手主动去帮助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

【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对残疾人群并不陌生,知道残疾人跟健全人不一样,在生活中会遇到比健全人更多的困难。

2、大部分学生没有近距离地接触和认识残疾人,较难真正切身体会这群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与困难。

3、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虽有善良本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但往往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学设想】以学生生活为背景,以“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为主线,设计观察、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收集资料、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表达关爱等活动,引导切身体会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与困难,感受他们顽强的性格和抗争精神,认识到残疾人更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不便,进而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尊敬和关爱,使他们乐于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1、通过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动和相关政策。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

让学生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典型事迹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眼罩【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走近残疾人”第2课时:“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走近残疾人1、情景创设——听一段优美音乐后体会无声的感觉【课件】同学们,雨过天晴了,荷塘边,传来悠扬的琴声,你们听。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57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57

伸出爱的手【内容分析】《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动和相关政策,了解残疾人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帮助、关爱、尊重残疾人,并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

培养学生支持、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又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爷爷、奶奶、父母宠爱着,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生活中体会不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又因为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还原生活,在情境中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总结,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帮助、关爱、尊重残疾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的生活,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

3.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动和相关政策。

培养支持、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生活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图片,音乐,残疾人的事迹材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看视频,学做手指操。

孩子们,看到你们一双双灵动的手,我不禁想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身体的一些缺陷,我们称他们为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1.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残疾人?展示各类残疾人的图片,认识残疾人。

2.告知2016年中国残联会最新统计残疾人的数字,引出课题:伸出爱的手(板书)二、走近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活动一: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1.观察残疾人,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生活的?2.体验残疾知道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常人相比,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
宜宾黄桷庄赵敏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2.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3. 激发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
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感受残疾人的不容易。

教学难点:
明白帮助残疾人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地对待他们,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认识残疾人
1.蒙眼拿笔,体验盲人的生活
2.手语传话,体验聋哑人的生活。

二、讨论交流,尊重残疾人
1.当你看到残疾人时,你的感受是?
2.介绍张海迪、刘伟,了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三、关爱残疾人,我们在行动
1.交流:如果你就是其中的残疾人或残疾人的亲人,你的心情会怎
样?
讨论:作为一名生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残疾人?用你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3.图片展示:社会为帮助残疾人的措施
四、拓展: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
五、总结
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有了太多的感悟。

也许,他们的要求并不多。

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帮助已足够。

愿爱心常在,感动常在。

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将永远成为美好的春天。

让我们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板书设计:
伸出爱的手
走近残疾人
尊重理解。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41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41

《伸出爱的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换位体验、表演创境、资料搜集、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很多困难。

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关爱。

3、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相关政策,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残疾人顽强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爱心便利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学生回答)同学们的幸福里都充满了爱(板书:爱),是呀,生活中处处充满爱,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心的动作,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爱,让我们伸出爱的手,把爱传递下去。

(板书:伸出的手)齐读课题2遍。

二、了解残疾人1、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些人最需要爱和帮助?(学生回答)2、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残疾人?(学生回答)3、出示课件(盲人、聋哑人、肢残人)三、扮演残疾人(一)体验盲人的生活1、谁来扮演盲人?从座位走到门口。

2、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说呢?(学生发言)3、扮演盲人的同学,你有什么话想说呢?(学生发言)(二)体验肢残人的生活1、全体起立,把校服脱下来,再重新穿上,看谁最整洁。

2、请一人扮演肢残人,用左手穿校服。

3、扮演肢残人的同学,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发言)(三)体验聋哑人的生活教师拿出写有“我肚子疼”这句话的一张卡片放在讲桌上,请一位同学上台,不用言语,而用手势表达,其他同学猜这句话是什么。

猜后回答问题:1、猜的同学,你们看懂了吗?当你不明白他比划的意思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2、用手语表达的同学,当你发现别人不明白你的意思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四、赞扬残疾人出示课件:1、张海迪2、邱新会3、余世然4、夸一夸:同学们,看了他们的事例,你想怎样称赞他们?五、尊重残疾人1、出示课件2、你想说什么?(学生发言)3、残疾人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下面我们用心去听一听一个残疾人的心里话,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个残疾人的心里话》。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伸出爱的手》教案

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简案一、激情导入,创设情景: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和同学们一起唱歌跳舞游戏,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呀!可是,在你们看来十分平常的事情,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奢望。

有这样一个女孩,整天只能坐在一个篮球里,默默地流泪,发生什么事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小女孩(播放录像《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师:看到这位可怜的小女孩,你是怎样想的?师:看来大家都愿意伸出爱的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那么象小红艳这样肢体有残缺的人,我们称他们为... 生:残疾人。

你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呢?(生:盲人、聋哑人、智障的等)师:残疾人包括肢体残疾的人、视力残疾的人、听力残疾的人、有智力障碍的人。

他们,有的是一生下来就残疾,也有因为遭遇灾难后身体变为残疾的。

老师查了资料,全世界残疾人总数已超过5亿多。

我国也大概有8千万以上残疾人。

二、揭示主题——走近残疾人师:这个庞大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平常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伸出爱的手,去温暖他们的心吧!(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你觉得残疾人平时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给大家说说好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他们平时生活的几个片段,一起来看看吧(出示CAI三种不同类的残疾人画面:盲人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双腿瘫痪的他出行得靠轮椅帮忙、聋哑人间主要靠手语交流)。

这些残疾人的片段我们只是看到过或听到过,可并没有亲身体验过他们生活上的困难,那你们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呢?三、体验经历、亲身感受体验:单手系红领巾师:这个活动的名字叫单手系红领巾。

规则是:每个同学都要参与,把你的右手放在背后,只用左手系红领巾。

先请同学们把红领巾取下来,老师说“开始”后才能活动,完成的同学自动坐下,时间1分钟。

准备好了吗?下面我宣布:全体起立,先解下红领巾,预备开始!师:时间到,系好的、没系好的都停下来,坐好,体验活动就到这里,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说) 生:... 师:请没系好领巾的孩子用双手系好。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伸出爱的手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伸出爱的手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伸出爱的手说课稿》教学设计一、解读课本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走近残疾人》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怀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单元内容的内在逻辑是从尊重、关爱自己周围的人开始,把爱推及社会;从个人之间的关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关心的人献出的爱心与努力。

(二)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专门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为了引导小孩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观看,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2.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残疾人,初步培养学生观看社会事物和猎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感悟、体验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学生获得亲躯体验,自觉地尊重和关爱残疾人2.难点: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主体参与说教法观看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换位摸索法。

三、教育理念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行。

对与《伸出爱的手》一课的设计,我依照《新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关心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适应”,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爽朗的教学情形,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如此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也专门少关注周围的残疾人,因此还不能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我设计以下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5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2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_54
前置性作业
一、利用多媒体搜集成功残疾人的事例
二、能概括所搜集事例
例:他们是谁?身体有哪些不便?有哪些成就?你觉得他是怎样付出努力的?
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学习手语“让我帮帮你”
【设计意图:手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本课内容进行简单的渗透,本环节学习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与其相关连的课堂口令贯穿整节课】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问:体验者当你不用语言只用手势表达的时候,别人不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
体验三:肢体残疾人系红领巾(全班同学参加)
师:请同学们取下红领巾,用一只手系上红领巾
再用两只手快速的系上红领巾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体验前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也许再给你一个小时也系不上,你现在就是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生活中的吃饭,穿衣,。。。都将像你现在一样面临困难,你还会笑吗?
板书设计
伸出爱的手
坚强乐观
残疾人
帮助尊重关爱
【板书设计】
爱心传递卡献出来贴到黑板上的红色的心里,心的中间写着“残疾人",周围写的是”坚强、帮助、尊重、乐观“。板书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告诉学生:不仅我们要关爱残疾人,全社会的人都要伸出爱的手真诚地去同情、帮助、尊重、关爱残疾人。
教学附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设置情境,进行三次模拟体验,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残疾人惊恐、茫然、无助和渴求,以获得对残疾人最真切的体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充分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实感受,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关爱。】
二、了解残疾人,学习残疾人的精神
过渡:残疾人在身体和生活等方面虽然与我们不同,但他们和我们一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伸出爱的手_人教新版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伸出爱的手_人教新版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伸出爱的手_人教新版《伸出爱的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换位体验、表演创境、资料搜集、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很多困难。

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关爱。

3.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相关政策,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难点:感悟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转变思想态度,并激励自己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

2.布置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具体事例。

3.教师准备千手观音视频,肢残人日常生活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短片,想与你们共同分享!(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同学们,这个节目精彩不精彩?你们知道这段舞蹈背后的故事吗?老师特别喜欢这个节目,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节目表演的特别出色,另一个是表演这些节目的人一也特别出色,知道她们是些什么人吗?他们是一些聋哑演员。

而完全听不到音乐的他们却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了所有中国人同时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

生活中你还见到或知道有哪些残疾人?(课件出示各种残疾人)盲人:她们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摸索,却永远看不到天亮时的那一抹曙光;聋哑;她们在悄无声息的世界里生活,所有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无力的;肢残:她们靠着轮椅,拐杖来延展自己的人生,这不屈的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啊!要求: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体验盲人,从前面出发,走到后面绕过桌子再回来,另一个同学跟着。

其余的同学是观察者,要不动声色,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一起交流发现和感受,明白了吗?(参与体验的学生蒙上眼睛)师;我还要请一个同学,单独一组,来体验。

(师指名上前,给他蒙上布,等别人出发了再允许他出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出爱的手
教学内容:
教材72页到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教育学生尊重而不歧视残疾人。

使学生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2、行为与习惯: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知识与技能:知道残疾人特别需要人们去关心和帮助,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学会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条、爱心卡片、小礼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通过对比引出我们身边还有不幸的人,视频展示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的视频。

2、生看视频后谈谈能为小红艳做些什么?生回答。

3、师小结后点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

生齐读课题。

二、联系生活,了解残疾人:
1、说说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残疾人?生说,师趁机板书(聋
哑、盲、肢残、智残)
2、生打开课本72页看看这3幅图中的残疾人是怎样生活的?(课件72页的图片: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抽生回答问题。

二、体验感悟,理解残疾人:
1、活动一体验肢残人(单手穿衣)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在5.12大地震中失去了一只胳膊。

2、活动二体验盲人(小兰兰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她的双眼失明了。

)请两位小姑娘来扮演一下小兰兰,体验一下小兰兰的生活。

3、活动三:体验聋哑人婷婷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她自从就听不到声音,说不出话来。

师小结:(板书“理解”)。

三、学习资料,尊重残疾人:
1、出示74页的课件图片,分小组配合老师一起解说。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收集的残疾人的资料,选几名展示。

3、课件展示老师收集的残疾人的感人故事的视频。

4、学生看完了视频后有什么话想说吗?(师小结后板书“尊重”二字)
四、联系实际,关爱残疾人:
1、行为辨析。

播放视频三幅小孩嘲笑残疾人的图片后,回答问题。

(1)他们做得对吗?(2)如果你是这位残疾人,你的心情会怎样?
3、听残疾小女孩的心里话回答问题“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师小结后板书“关爱”两字)。

4、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呢?
5、画爱心和笑脸。

6、在爱心卡片上写下一句对残疾人的祝福或者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或者鼓励残疾人的话。

写好后分享。

7、一部分孩子贴爱心,其余的孩子随着《爱的奉献》的旋律动起来。

(播完后)师总结点题。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