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Co辐照处理对水稻育性的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Co辐照处理对水稻育性的效应研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优势能够有效利用的基础是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可由自然突变产生,也可通过理化诱变培育。
辐射处理诱变是产生雄性不育突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目的是利用60Co辐射处理,经轮回选择筛选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突变株,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提供基础。
并利用新型分子标记技术,Sco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的多态性。
本课题以本课题组的一些水稻材料,利用60Co辐照处理,通过世代选择,筛选出典败型、圆败型、染败型以及无花粉型不育突变体,研究通过辐射诱变产生的败育类型的性状表现、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DNA水平的差异。
主要结论如下:1、60Co辐照处理后,各个材料出苗率大大降低。
随着种植世代的增加,辐照后代的出苗率逐渐恢复,辐照M3代的平均出苗率为92.5%,和对照材料无明显差异。
不同材料对辐照处理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材料的不育率不尽不同。
辐照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比野生型大,并且突变频率存在差异。
2、60Co辐照处理后,M4代筛选的雄性不育突变体的不育类型多样,其中典败圆败混合败育型和典败型居多,分别占总不育突变体的44.76%和34.29%,圆败型9.52%、典败圆败染败混合败育型为5.71%,无花粉型最少,为4.76%,且后代败育育性类型的发生变化。
3、生理生化指标实验表明:辐照不育突变体叶片的SOD、可溶性蛋白均低于野生型;而POD、MDA、可溶性糖高于野生型。
不同败育类型的不育突变体之间的生理生化指标没有规律性差异。
4、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辐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基因组之间的多态
性,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结果稳定、条带清晰和有多态性的引物7条,扩增出多态性位点5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