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求职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b56e2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a.png)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校漂族越来越多。
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__%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__%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
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
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1)调查范围:__(2)调查目的:了解__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链接地址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
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ccd7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2.png)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精选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取,不定项选取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取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带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带给参考。
调查结论及推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2024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29ee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d.png)
2024年度高校就业实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高校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为90乐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24届高校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化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24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 探讨得出的比例推算,2024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探讨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 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高校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接着找寻 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打算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高校毕业生供应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是西部地区很难对高校生形成有 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变更。
综上状况所述,阳光高校生网给2024年高校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更,使得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 缓成为也许率事务。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 济结
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将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也许率事务。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6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bc4255caaedd3383c4d377.png)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6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6篇(篇一)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
”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
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
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
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
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
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
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
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
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
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4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ca507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b.png)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4篇)篇一: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一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越来越迷茫,是考研继续留校读书,还是踏入社会就业?针对我们动物科技学院学生,专科生就业率不低,但是条件相对艰苦。
由于本科生专业的缺乏性,我们必须考虑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这些都是我们要加强调研分析的重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小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为主题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情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1、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所持的看法及对自身的认识。
2、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
3、通过对就业现状的了解,让更多刚进校的大学生们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而不虚度光阴。
4、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应该想到、做到自主创业,为自己的前途开创一片新天地。
5、将所调查的结果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相关资料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出切实的引导。
三、调查内容此次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方案调查,我们小组根据调查目的将问卷内容主要划分为对以后就业工资、单位选择工作的方式以及对自己专业的评价等方面。
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采取问卷调查、咨询毕业生、大二大三学生的形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范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点:八号教学楼、三号教学楼、创新实验室调查对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班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分析单位:动科122班张涛、孙自、王恒五、调查理论假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主要存在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院联合企业三方面的问题,而原因则应从国家队相关专业的重视度、相关专业的市场成熟度、学院对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去考虑。
下面是提出的一些假说,通过这些假说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情况及导致其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f8a1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8.png)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6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
大学生求职的优秀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的优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00884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7.png)
大学生求职的优秀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12•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样本信息•调查结果概述目录•大学生就业市场趋势分析•大学生求职优秀经验分享•对大学生求职的建议和展望•参考文献和致谢01调查背景和目的大学生就业难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求职困境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职业规划、面试技巧不足等。
调查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求职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参考和建议。
02调查方法和样本信息010204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生求职相关问题收集数据。
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渠道进行传播,覆盖全国各大高校。
问卷设计包含多种题型,如单选、多选、开放性问题等,确保调查结果全面。
调查时间为期一个月,确保足够的样本数量和代表性。
03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涉及全国各地的综合性大学和专科院校。
涵盖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25%、23%、27%、25%。
样本中男女比例均衡,分别为50.2%和49.8%。
样本中涵盖了不同专业领域,包括文史类、理工类、经管类、艺术类等。
样本信息03调查结果概述就业结构变化不大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体制内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选择民营企业的相对较少。
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随着高校扩招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就业率总体稳定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整体保持稳定,不同专业和学历的就业率略有差异。
大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前缺乏充分的准备,如对职业了解不足、缺乏面试技巧等。
求职准备不足求职途径单一求职时间集中大部分大学生通过招聘网站或人才市场等途径求职,相对较为单一。
大学生求职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和12月,而这段时间也是招聘单位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期。
03020103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关注度低相对于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大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大学生求职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ef55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2.png)
大学生求职情况调查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学生求职问题备受关注。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的求职情况,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获得了800份有效回收。
调查内容包括求职压力、积极性、就业渠道、薪资预期等方面。
调查结果求职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
在被问及求职压力来源时,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就业竞争激烈是主要原因,其次是个人能力和经验不足。
求职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机会,并愿意接受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就业渠道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渠道多样化是当前大学生求职的一个特点。
近40%的受访者通过招聘网站获取就业信息,30%的受访者通过学校就业服务中心获得相关帮助,其余的则通过社交媒体、招聘会等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薪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薪资的预期存在一定的误区。
超过5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起薪预期过高,这与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市场了解密切相关。
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较大,但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就业渠道多样化,但薪资预期存在一定的误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1. 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在求职中的竞争力。
2.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更多的实习、招聘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3. 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应加强培训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市场薪资水平,校正他们的薪资预期。
4. 学生应主动参与各种培训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5. 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大学生求职问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支持,共同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结束语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求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面临压力,又表现出积极性。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7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17410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c.png)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7篇)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调查目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调查时间:2023年10月20日~2023年11月25日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调适对策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
经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期望能经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此刻的大学生对自我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研究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此刻一向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3a51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8.png)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1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也因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用人公司的高门槛而变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一)性别因素据一项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毕业后与公司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签约比例为41%。
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一的单位承认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但仅有个别单位偏向于招收男生,四分之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
但是会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二)地区因素东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41.73%,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三)专业因素从调查来看,所属专业与就业情况有很大关系。
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
202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202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3711264693daef5ff73d77.png)
202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
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
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
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
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4213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0.png)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篇1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
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19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
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
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
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
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
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
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5be30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c.png)
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篇1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
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
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大学生求职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54c1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2.png)
大学生求职调查报告调查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竞争愈加激烈的中国就业市场,给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求职的就业现状和态度,本文对某高校近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就业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求职竞争非常激烈。
其中,超过60%的大学生还未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需要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帮助。
此外,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已经签约就业,而且大多数选择的是中小型企业。
其中,有20%的学生正在找工作,而没有拿到合适的offer;还有约5%的大学生准备自主创业。
影响求职的因素根据调查,影响大学生求职最关键的因素是专业适应度(约占36%),其次是薪资待遇(约占29%),还有公司地理位置、企业规模等因素。
有2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机会不多,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求职过程非常顺利。
对未来职业的期望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近60%)。
此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职场竞争力。
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还有约15%的大学生希望有机会去到国外,发展自己的事业。
求职渠道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求职最主要的渠道是互联网招聘网站(近70%),其次是企业招聘会(约占15%)。
此外,还有约10%的大学生是靠自己的人际关系找到工作的,其余的是通过学校老师推荐或者猎头公司介绍来求职。
对求职活动的态度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口碑和发展前景(约占50%),其次是企业文化和薪资福利(约占25%)。
此外,还有约15%的大学生认为企业的技能培训和晋升机会也很重要。
在求职中,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中小型企业(约占60%),有约25%的人则更愿意选择互联网公司。
总结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大学生需要更多的职业指导和帮助,了解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在求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6f6e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9.png)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锦州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锦州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为全面了解2009年锦州市应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环境、就业压力、就业形势的态度以及毕业后的求职意愿等情况,锦州市统计局在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医学院、渤海大学和锦州师专四所高校首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
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每所高校调查应届毕业生100名,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问卷回收率达97.5%。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录入、整理和汇总,形成专门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的390名大学生中,男生133人、女生25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1%和65.9%。
此次调查,理工类学生居多,占调查人数的39.5%,文法类占28.9%,医学类占23.6%,经济类和其他专业分别占5.4%和2.6%。
本科学历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4.6%,专科学历学生占25.4%。
调查学生中有326名来自本省,其余64名来自外省,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3.6%和16.4%。
本省学生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均为163名,各占50%,外省学生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分别为30名和34名,分别占外省调查学生人数的46.9%和53.1%。
来自本市的学生只有16名,仅占调查总人数的4.1%。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找工作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占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则多是期望完成学业后形势好转,有一个好的出路;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大学生的主要意向;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发生明显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大学生对就业压力认识比较清晰,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如果有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较为强烈。
在校大学生求职倾向的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求职倾向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7207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f.png)
由于工科类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相对较高的技能要求,薪资普遍较高。
艺术类专业的求职倾向
就业领域多样化
艺术类专业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多个领域,因此艺术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为多样化。
注重创意和表现力
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意和表现力,因此艺术生在求职时往往被要求展示这些能力。
在校大学生求职 倾向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调查背景及目的 • 调查方法及样本 • 在校大学生求职倾向现状 • 不同年级对求职倾向的影响 • 不同专业对求职倾向的影响 • 调查结论及建议
01
调查背景及目的
调查背景
1. 当前,大学生就业 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 问题。
3.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 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 业规划,开展此次调 查。
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倾向于选择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具有较高 工作灵活性和发展机会的单位。
详细描述
大学生在选择单位性质时,会考虑不同类型单位的工作特点、福利待遇和发展前 景等因素,同时也会考虑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需求是否与单位的性质相符 合。
求职职位选择倾向
总结词
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挑 战性的职位,如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等。
3
样本中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比例分别为:理 工科35%、文科40%、商科25%。
03
在校大学生求职倾向现状
求职行业选择倾向
总结词
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行业的选择 倾向于多元化,重视行业的发展前景 和自身的匹配度。
详细描述
大学生在选择行业时,会考虑不同行 业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竞争状况 等因素,同时也会考虑自身兴趣和能 力与行业的匹配度。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9b02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9.png)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对未来就业趋势的预测,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为各方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0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个人背景信息、就业意愿、就业难点、就业渠道以及对未来就业的预期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持有积极态度。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毕业后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并有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
2. 就业难点在面对就业难点时,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a) 就业压力: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压力较大,感到担忧失业的风险。
b) 缺乏实践经验:约50%的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经验是找工作的难点之一。
c) 薪资待遇: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
3. 就业渠道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依赖以下几种渠道:a) 校园招聘: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获得了就业机会。
b) 互联网招聘网站:超过50%的受访者称在招聘网站上寻找工作信息。
c) 个人关系:一部分受访者通过人脉关系找到了工作机会。
4. 对未来就业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抱有一定的期望。
他们希望能够拥有稳定的工作、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表达了对创业的兴趣和期许。
四、建议和措施1. 学校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增加就业信息透明度: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信息发布,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信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
3. 培养综合素质: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4. 支持创业创新:政府和学校可提供更多创业支持,包括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五、结论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大学生求职报告调研分析
![大学生求职报告调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a49c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f.png)
大学生求职报告调研分析引言大学生求职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本报告通过对大学生求职的调研分析,旨在揭示求职过程中的痛点和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提升就业竞争力。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为目标受访群体。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的10所知名大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研,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涵盖了大学生求职的各个方面,包括知名度、专业匹配度、招聘渠道、薪资待遇等。
调研结果1. 知名度不平衡调查结果显示,高知名度的企业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占据显著优势。
近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就业于一流知名企业。
然而,这些一流企业的招聘数量有限,导致大部分求职者的选择余地较小。
2. 专业匹配度重要性凸显在求职过程中,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
调查发现,83%的受访者认为专业匹配度非常重要。
然而,大学教育的泛化化趋势导致一些专业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3. 招聘渠道多样化近年来,新媒体和网络招聘渠道兴起,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途径。
调研数据显示,80%的受访者通过网络招聘平台获取求职信息,约4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岗位动态。
然而,传统的招聘渠道,如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仍被约1/3的大学生所关注。
4. 薪资待遇期望高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薪资待遇是求职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在调研中,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期望的薪资待遇在5000元/月以上。
然而,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分析与建议1. 提高知名度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一流知名企业的求职者,我们建议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来增加就业机会。
可以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比赛或社团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历与求职材料相结合。
2. 加强专业培养针对专业匹配度低的问题,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验环境。
大学生求职调研与报告
![大学生求职调研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f18cb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2.png)
大学生求职调研与报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求职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求职的现状、问题及趋势,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一、调研背景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信息不对称、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求职渠道有限等。
因此,对大学生求职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求职准备、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就业服务的需求,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
同时,对 50 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四、调研结果(一)求职意向1、行业选择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互联网、金融、教育等行业。
其中,互联网行业因其创新性和发展潜力备受青睐。
2、职业类型大学生更希望从事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工作。
技术研发类岗位由于薪资待遇较高、发展空间大,成为不少理工科学生的首选。
3、就业地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仍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发展平台好。
(二)求职准备1、专业学习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对求职有重要帮助,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
2、实习经历超过 70%的大学生有过实习经历,认为实习能够提升实践能力和增加就业竞争力。
3、证书考取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是大学生普遍考取的证书。
(三)求职过程1、求职渠道网络招聘平台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校园招聘会和亲友推荐。
2、面试经历多数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感到紧张,对面试技巧和沟通能力的提升有迫切需求。
3、求职时间大部分大学生从毕业前一年开始求职,平均求职时间为 3-6 个月。
(四)求职困难1、竞争压力大毕业生数量众多,岗位有限,导致竞争激烈。
202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
![202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https://img.taocdn.com/s3/m/860172f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202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202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时值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旺季,网络招聘机构“智联招聘”今天发布“2023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调查涉及求职行为与态度、获得面试的时机、是否成功签约等各个方面。
挂网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有效样本52461个。
调研报告显示本届毕业生:不再“迷信”高学历2023届大学毕业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为76.3%,仅5.4%的人选择毕业后出国继续学习。
去年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今年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那么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由去年的17.5%下降至今年的14.5%。
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也由2023年的5.8%下降为2023年的3.2%。
求职顶峰出如今今年2月2023届毕业生开场进入求职环节的时间相比往届有一些差异。
第一,年前开场找工作的比例与往年根本一致,9月、10月是一个小顶峰。
差异在于,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顶峰出如今春节后的2月,这一时间段与职场人士跳槽觅职顶峰正好重叠。
此外,大专生和本科生倾向于春节后2月开场找工作,硕士生那么集中在9月开学时期开场求职。
平均每人投递简历27.7份在2023年的毕业生中,37.5%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30份之间,所占比例最高;23.4%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份以下;22.1%的人超过了50份;投递简历在30-50份之间的占比为17.0%。
平均每人获得面试时机5.3个2023届应届毕业生中,94.8%的人获得过面试时机。
其中,获得3-5次面试时机的人占35.7%,所占比例最高。
获得5-10次面试时机的毕业生占比为25.8%,获得1-3次面试时机的占比为20.1%。
截至2023年2月底,仍有5.2%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时机。
平均每人获Offer(签约意向)1.7个约六成学生拥有1-3个Off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中国大学生求职状况调查报告(2009校园招聘)全文目录一、调查说明1.1 调查背景及目的1.2 调查方式及时间1.3 调查对象及样本总数二、数据统计及结果2.1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基本信息2.1.1 男女性别比例2.1.2 学历层次分布2.1.3 年级分布比例2.1.4 所在高校类型分布2.1.5 所学专业分布(统计排名前十的专业,由高到低列出)2.2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2.2.1 想去的企业/单位性质2.2.2 首选的工作地区分布(统计排名前十的地区,由高到低列出)2.2.3 首选的工作行业(统计排名前十的行业,由高到低列出)2.3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的求职现状和职业发展规划2.3.1 至今为止投过的简历数目统计2.3.2 至今为止参加过的面试次数统计2.3.3 至今为止拿到offer的数目统计2.3.4 求职时感到的主要压力2.3.5 期望的月薪统计2.3.6 未来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统计2.3.7 向往工作的首选公司统计2.3.8 企业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三、结论与建议3.1 海归群体就业需要更多关注3.2 外企仍旧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国企紧随其后3.3 在上海、北京工作是大学生的首选3.4 金融行业求职趋势上升,计算机行业有所下降3.5 金融危机成为今年大学生求职的主要压力3.6 大学生对薪资标准有所下降3.7 成为企业管理层角色是多数大学生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3.8 快速消费品行业、银行及咨询公司成大学生就业首选,职业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一、调查说明1.1 调查背景及目的由于今年突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求职成为了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们现今的求职状况,应届生求职网策划并组织了《中国大学生求职状况调查》,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求职状况的各项数据的调查,来更有目的性地帮助大学生们及时了解更快更新更准确的求职信息,帮助大学生们找到满意的工作。
1.2 调查方式及时间本项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从2008年11月21日开始,至2008年12月20日结束。
在这一个月的问卷收集过程中,我们时刻关注着每一份问卷的结果,确保了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以便我们能更准确及时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3 调查对象及样本总数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2008届至2012届,从大一到研三,乃至博士及尚未找到工作的大五和研四的学生朋友们,学历层次覆盖专科、本科、硕士、MBA和博士。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不符合逻辑规则的数据做了相应的处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305份。
二、数据统计及结果*说明:“【】”中的数值为去年同期我站发布的同类求职调查的统计结果。
2.1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基本信息2.1.1男女性别比例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48.3 % ;女生占51.7 % 。
数据如下图所示:2.1.2学历层次分布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专科占1.8 % ;本科占48.3 % ;硕士占48.6 % ;MBA &博士占1.2 % ;其他占0.1 % 。
数据如下图所示:2.1.3年级分布比例对年级的定义如下:大一(2012届,2012年7月前毕业)大二(2011届,2011年7月前毕业)大三(2010届,2010年7月前毕业)大四(2009届,2009年7月前毕业)研一(2011届,2011年7月前毕业)研二(2010届,2010年7月前毕业)研三(2009届,2009年7月前毕业)大五或研四(2008届,2008年7月前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一占0.1 % ;大二占0.0 % ;大三占1.0 % ;大四占47.4 % ;研一占0.2 % ;研二占1.9 % ;研三占45.2 % ;博士占0.9 % ;大五或研四占3.3 % 。
数据如下图所示:2.1.4所在高校类型分布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属于国内“985工程”高校的占26.4 %;国内“211工程”高校占44.0 %;国内其他高校(普通高校,非985、211高校)占27.3 % ;国外高校(海归)占2.3 % 。
数据如下图所示:2.1.5所学专业分布(统计排名前十的专业,由高到低列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工商管理占11.8 % ;计算机科学技术占7.4 % ;金融学占7.2% ;管理科学与工程占5.6 % ;经济学占4.7 % ;国际经济与贸易占4.6 % ;信息与通信工程占4.3 % ;其他管理学占4.2 % ;机械设计及制造占4.1 % ;外国语言文学占3.9 % ;其他占42.2 % 。
数据如下图所示:2.2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2.2.1想去的企业/单位性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想去外商独资或外企办事处工作的占36.8 %【42.0 %】;国有企业占31.5 %【24.1 %】;中外合营(合资、合作) 占13.4 %【15.8 %】;事业单位占7.2 %【7.2 %】;私营、民营企业占7.0 %【5.7 %】;政府机关/非盈利机构占4.1 %【5.2 %】。
数据如下图所示:2.2.2首选的工作地区分布(统计排名前十的地区,由高到低列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想在上海工作的占33.0 %【39.9 %】;北京占25.7 %【26.2 %】;广州占7.9 %【6.1 %】;深圳占4.8 %【7.6 %】;南京占4.1 %【0.0 %】;杭州占3.1 %【0.0 %】;成都占2.6 %【2.5 %】;天津占2.3 %【1.7 %】;武汉占2.1 %【1.4 %】;苏州占1.9 %【0.0 %】;其他地区占12.5 %【14.6 %】。
数据如下图所示:2.2.3首选的工作行业(统计排名前十的行业,由高到低列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想投身金融、投资、保险行业的有23.3 %【21.4 %】;咨询、专业服务(管理/法律/财务/技术等)占10.0 %【11.9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烟草等)占8.2 %【5.4 %】;计算机占4.5 %【8.8 %】;市场、广告、公关占4.1 %【3.2 %】;石油、化工、原材料占4.0 %【4.2 %】;电气、能源3.6 %【2.7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商业中心占3.6 %【4.8 %】;政府、公共事业占3.5 %【4.1 %】;教育、文化、科研、培训占3.1 %【2.9 %】;其他行业共占32.1%【30.6 %】。
数据如下图所示:2.3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的求职现状和职业发展规划2.3.1至今为止投过的简历数目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到目前为止共投过简历1—10份的占10.2 %【16.4 %】;11—20 的占15.1 %【17.6 %】;21—30份的占17.9 %【17.7 %】;31—50份的占22.7 %【21.4 %】;51—80 份的占16.7 %【12.4 %】;81—100 份的占6.6 %【5.5 %】;100份以上的占10.8 %【9.0 %】。
数据如下图所示:2.3.2至今为止参加过的面试次数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到目前为止共参加过0次的占17.3 %【15.0 %】;1—5次面试的占60.0 %【59.7 %】;6—10次的占18.1 %【19.4 %】;11—30次的占4.2 %【4.9 %】;30—50次的占0.3 %【0.8 %】;50次以上的占0.1 %【0.2 %】。
数据如下图所示:2.3.3至今为止拿到offer的数目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到目前为止拿到0个offer 的占78.8 % 【64.0 %】;1个的占14.1 %【19.3 %】;2-5个的占6.8 %【15.3 %】;5个以上的占0.3 %【1.4 %】。
数据如下图所示:2.3.4求职时感到的主要压力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在求职过程中感到的主要压力统计结果如下所示:数据如下图所示:2.3.5期望的月薪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期望拿到4000-6000元(人民币)月薪的占32.2 %【32.5 %】;3000-4000元的占26.4 %【21.4 %】;2000-3000 元的占22.2 %【19.8 %】;6000-8000 元的占9.3 %【11.4 %】;1000-2000元的占7.1 %【11.1 %】;8000-10000 元的占2.1 %【2.5 %】;10000元以上的占0.6 %【0.7 %】;1000元以下的占0.1 %【0.6 %】。
数据如下图所示:2.3.6未来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未来五年想成为主管或经理的占48.5 %;想成为某行业某领域的专家的占37.4 %;想进一步深造的占5.2 %;想创业、拥有自己的企业的占4.4 %;不清楚的占2.6 %;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占1.6 %;其他共占0.3 % 。
数据如下图所示:2.3.7向往工作的首选公司统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各自填写的心目中向往的首选公司各有不同,从中我们统计出了同学们写得最多的前二十个公司,相信这些公司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具体统计结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移动、中国银行、KPMG(毕马威)、中国人民银行、Google、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宝洁、德勤、招商银行、联合利华、西门子、麦肯锡、欧莱雅、ABB、强生、IBM、GE通用电气、普华永道PwC、华为2.3.8企业吸引大学生的原因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想去的企业,有相当明确的原因,具体结果如下:数据如下图所示:三、结论与建议3.1 海归群体就业需要更多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和去年同期参与调查的学生类型相比,今年除了国内各个层次的学生之外,学成归国的海归也参与了这次调查,是应届生论坛上一个相当活跃的群体。
从论坛的海归求职版块来看,今年海龟们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其中,有一项投票“海龟筒子们第一份回国工作可接受的最低月薪(税前月薪)?”结果显示,4000—5000RMB是大多数海归们能够接受的。
投票情况如下图所示:(/thread-73804-1-1.html)海龟们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比国内学生更艰难的处境。
例如毕业时间和国内校园招聘时间不对位、没有CET6的证书,网申第一轮简历筛选就很无情地被淘汰了,一张证书难倒了一群人!还有的因为公司觉得海归Over Qualified,请不起而惨遭拒绝。
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原因,使得海龟们的优势成为了劣势,就业形势相当严峻!3.2 外企仍旧是多数大学生的首选,国企紧随其后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今年想去外企的比例不敌去年同期的数据,但仍旧排在今年调查结果之首。
而国有企业的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外企都在裁员,一部分理智的大学生把目标转向稳定的国有企业。
今年选择国企的大学生们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个百分点,这反应了大学生们的择业态度趋于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