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
第五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物的结构组成,熟悉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外界环境的影响
气候条件的影响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1)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熟悉平面设计的内容。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多媒体加板书)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2.1平面设计的内容
2.1.1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七章基础和地下室(1)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基础与地基、荷载的关系,对基础有一个较深的了解,掌握埋深这一概念,了解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以及影响。了解基础的几种分类方式,了解不同基础的构造形式,能处理基础构造的几个特殊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多媒体加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复习:建筑构造概论
7.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7.2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7.2.1基础埋深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荷载等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冻胀层深度
4、相邻建筑物的埋深
5、其他
7.2.2基础的分类
1、基础的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1、建筑物的耐久等级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1.3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3.1模数
1、基本模数2、扩大模数
3、分模数4、模数数列
1.3.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3.3几种尺寸
1、标志尺寸2、构造尺寸3、实际尺寸
1.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依据
1.4.1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设计2、结构设计3、设备设计
课后小结
1.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包括房间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两部分,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平面组成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2.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朝向、采光、通风及疏散等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等。
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2.地下室是地下的使用空间,为满足其使用要求,主要应解决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问题,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掌握地下的防潮和防水的原则和构造。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六章墙体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墙体的讲述,使学生熟悉墙体的基本知识,如墙体的作用、承重方案、设计要求,了解对砖和砂浆材料的种类、强度,熟悉砖墙的砌筑方式与尺寸控制
人为因素的影响
3、影响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美观大方
4、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建筑组成构件及其作用
本章难点: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课后小结
定位轴线是砖混结构设计必须掌握的内容,本节讲述了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变形缝处砖墙的平面定位、高低层分界处砖墙的定位轴线、底层框架结构砖墙的定位轴线、砖墙的竖向定位以及定位轴线的编号。
通过墙体细部的讲述,使学生熟悉勒脚、墙身水平防潮层、散水、窗台、圈梁、过梁、构造柱的一般构造,使对砖墙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砌块墙的讲述,使学生了解砌块墙的组砌与砖墙的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6.1、墙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6.1.1墙体的类型
6.3砌块墙构造
6.2.1砌块的类型与规格
6.2.2砌块墙的组砌与构造特点
6.3.3砌块墙构造
1.增加墙体整体性措施
2..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
3.勒脚防潮构造
6.4隔墙构造
6.4.1块材隔墙
1.普通砖隔墙
2.砌块隔墙
6.4.2骨架隔墙
1.骨架
2.面层
6.4.3板材隔墙
6.5墙面装修
6.5.1墙面装修的作用及分类
6.1.2墙体的设计要求
1、墙体的承重方案.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墙柱混合承重
2、结构及抗震要求
3、功能方面的要求
4、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
6.2、砖墙构造
6.2.1砖墙材料
6.2.2砖墙的组砌方式
6.2.3实心砖墙的尺度
6.2砖墙的细部构造
6.1.1墙脚
6.1.2门窗洞口构造
6.1.3墙身加固措施
1.基础是房屋组成的一部分,基础与地基、荷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当上部结构确定后,基础埋深主要取决于:地基的上层构造、地下水位、土的冻结深度和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基础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为刚性基础和钢筋砼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和桩基础。对于不同埋深的基础,要注意当新基础深于原基础时的构造要求。
6.5.2墙面装修的构造
1.抹灰类墙面装修
2.贴面类墙面装修
3.涂料类墙面装修
4.裱糊类墙面装修
5.铺钉类墙面装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砖墙的尺寸
2、砖墙的砌筑方式,尤其是实心砖墙
3、砖的尺寸,砖、砂浆的强度等级
4、墙身的水平防潮层
5、圈梁、构造柱
6、常用隔墙构造
7、常用墙面装修做法
课后小结
1.墙体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墙体有承重、围护、分隔等作用,墙体有四种不同的承重方案,在设计中对墙体有一定的要求;砖墙是重要的一种墙体;砖的尺寸及强度要掌握;砂浆是块材的粘结材料,实心砖墙厚度、尺寸及其组砌方式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参考书目:《房屋建筑学》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建筑学》王崇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课程的总体目标)
1、对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具有一般知识,并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般民用建筑构造的理论及构造方法。
2、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能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平面组合及立、剖面设计,绘出平、立、剖面图及部分构造大样,达到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并基本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构造理论及构造方法。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1)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述,使学生理解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原则,熟悉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多媒体加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4.1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4.1.1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
课后小结
1.剖面设计是设计任何一栋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包括剖面形状,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建筑层数以及建筑剖面空间的组合和利用等,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尤其是房屋的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2.剖面空间组合设计包括重复小空间组合,体量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综合性空间组合、错层式空间组合等方式。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课后小结
本章讲述了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五个原则和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建筑外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应理解它是与平面、剖面设计相结合的整体,不是孤立的形的堆砌,在此基础上了解建筑外观设计的设计原则,能运用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方法识读施工图和进行简单的外观处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2.结构、材料、施工的影响
3.采光、通风的要求
3.1.2.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1.房间的净高和层高
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采光通风要求
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
经济效果
室内空间比例
2.窗台高度
3.室内外地面高度
3.1.3房屋的层数
1使用要求
2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的要求
3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
4建筑防火的要求
1.4.2建筑设计程序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
3.技术设计阶段
4.施工图设计阶段
1.4.3建筑设计依据
1.使用功能2.自然条件3.技术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房屋构成要素。
2、建筑的几种分类方法
3、建筑模数的概念,在设计等活动中树立模数的思想
4、建筑设计的依据
课后小结
建筑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要掌握课本中的几种分类方法,对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建筑构成三要素-功能、技术与形象之间的辨证关系。
1.1使用功能
1.2结构类型
1.3设备管线
1.4建筑造型
2.平面组合形式
2.1走道式组合
2.2大厅式组合
2.3单元式组合
3.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图的关系
3.1功能分区的基地环境
3.2朝向
3.3间距
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实例及作业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平面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应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
5、房间的门窗设置
2.1.2主要使用房间设计实例
1、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1.1厕所设计
厕所设备及数量
厕所的布置
1.2浴室、盥洗室
1.3厨房
2、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2.1走道
2பைடு நூலகம்2楼梯
2.3电梯
2.4扶梯及坡道
2.5门厅
2.2.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1.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2.砖墙的细部构造包括许多内容,如:勒脚、墙身水平防潮层、散水或排水沟、窗台、门窗过梁、变形缝、圈梁和构造柱等,其中,勒脚、墙身水平防潮层、变形缝、圈梁、构造柱必须掌握,要多看构造图集,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细部构造。砌块由于块体尺寸大,组砌时应排列组合,且本身防潮较差洞口与门窗框的连接方式也不同
1.使用要求
2.物质技术条件
3.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
4.社会经济条件
4.1.2.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1.统一与变化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统一
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2.均衡与稳定
3.韵律
4.对比
5.比例
6.尺度
4.2建筑体型的组合和立面设计方法
4.2.1体形的组合
1.单一体形
2.复杂体形
4.2.2.体形的转折与转角处理
2、基础按构造型式分类
7.3地下室构造
7.3.1地下室分类
7.3.2地下室的组成
7.3.3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构造
1、地下室防潮、防水的原则
2、地下室防潮
3、地下室防水构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基础埋深的概念。
2、影响埋深的几个因素。
3、砖基础与钢筋砼基础的构造
4、地下的防潮和防水构造
5、卷材防水构造。
课后小结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建筑剖面设计中房间的剖面形状、房间各部分高度确定的设计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3.1建筑剖面设计
3.1.1房间的剖面形状
1.使用要求
4.2.3体量的联系与交结
1.直接连接
2.咬接
3.以走廊或连接体相接
4.3立面设计
4.3.1立面的比例尺度与线条处理
4.3.2立面的虚实与凹凸
4.3.3立面的色彩与质感
4.3.4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4.4民用建筑设计实例讲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的具体含义
教学重点和
教学难点
1、建筑空间组合及其平、立、剖面设计;
2、墙身构造大样;变形缝;
3、楼梯平、剖面设计;
4、平屋顶防水方案;
5、单层厂房定位轴线。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房屋建筑学在本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对房屋建筑的类型有所了解,为本课程的学习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堂掌握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的几种分类。
3.2.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3.2.1建筑空间的组合
重复小空间的组合
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的组合
错层式空间组合
台阶式空间组合
3.2.2建筑空间的利用
房屋上层空间的利用
结构空间的利用
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尺寸、及比例关系
确定房间各部份的标高
建筑空间组合有哪些处理方式、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1.1房屋建筑学课程概述
1.2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与分级
1.2.1建筑的构成要素
1、建筑功能
2、建筑技术
3、建筑形象
1.2.2建筑的分类
1、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
2、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3、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1.2.3建筑的等级划分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学年/学期)学年第学期教案编写时间2018.10.20
课程名称
房屋建筑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实习:周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陶钦贵
职称
课程内容简介和
主要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民用建筑构造的理论及构造方法。
第五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物的结构组成,熟悉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外界环境的影响
气候条件的影响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1)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熟悉平面设计的内容。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多媒体加板书)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2.1平面设计的内容
2.1.1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七章基础和地下室(1)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基础与地基、荷载的关系,对基础有一个较深的了解,掌握埋深这一概念,了解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以及影响。了解基础的几种分类方式,了解不同基础的构造形式,能处理基础构造的几个特殊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多媒体加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复习:建筑构造概论
7.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7.2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7.2.1基础埋深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荷载等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冻胀层深度
4、相邻建筑物的埋深
5、其他
7.2.2基础的分类
1、基础的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1、建筑物的耐久等级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1.3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3.1模数
1、基本模数2、扩大模数
3、分模数4、模数数列
1.3.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3.3几种尺寸
1、标志尺寸2、构造尺寸3、实际尺寸
1.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依据
1.4.1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设计2、结构设计3、设备设计
课后小结
1.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包括房间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两部分,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平面组成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2.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朝向、采光、通风及疏散等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等。
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2.地下室是地下的使用空间,为满足其使用要求,主要应解决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问题,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掌握地下的防潮和防水的原则和构造。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六章墙体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墙体的讲述,使学生熟悉墙体的基本知识,如墙体的作用、承重方案、设计要求,了解对砖和砂浆材料的种类、强度,熟悉砖墙的砌筑方式与尺寸控制
人为因素的影响
3、影响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美观大方
4、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建筑组成构件及其作用
本章难点: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课后小结
定位轴线是砖混结构设计必须掌握的内容,本节讲述了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变形缝处砖墙的平面定位、高低层分界处砖墙的定位轴线、底层框架结构砖墙的定位轴线、砖墙的竖向定位以及定位轴线的编号。
通过墙体细部的讲述,使学生熟悉勒脚、墙身水平防潮层、散水、窗台、圈梁、过梁、构造柱的一般构造,使对砖墙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砌块墙的讲述,使学生了解砌块墙的组砌与砖墙的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6.1、墙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
6.1.1墙体的类型
6.3砌块墙构造
6.2.1砌块的类型与规格
6.2.2砌块墙的组砌与构造特点
6.3.3砌块墙构造
1.增加墙体整体性措施
2..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
3.勒脚防潮构造
6.4隔墙构造
6.4.1块材隔墙
1.普通砖隔墙
2.砌块隔墙
6.4.2骨架隔墙
1.骨架
2.面层
6.4.3板材隔墙
6.5墙面装修
6.5.1墙面装修的作用及分类
6.1.2墙体的设计要求
1、墙体的承重方案.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墙柱混合承重
2、结构及抗震要求
3、功能方面的要求
4、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
6.2、砖墙构造
6.2.1砖墙材料
6.2.2砖墙的组砌方式
6.2.3实心砖墙的尺度
6.2砖墙的细部构造
6.1.1墙脚
6.1.2门窗洞口构造
6.1.3墙身加固措施
1.基础是房屋组成的一部分,基础与地基、荷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当上部结构确定后,基础埋深主要取决于:地基的上层构造、地下水位、土的冻结深度和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基础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为刚性基础和钢筋砼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和桩基础。对于不同埋深的基础,要注意当新基础深于原基础时的构造要求。
6.5.2墙面装修的构造
1.抹灰类墙面装修
2.贴面类墙面装修
3.涂料类墙面装修
4.裱糊类墙面装修
5.铺钉类墙面装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砖墙的尺寸
2、砖墙的砌筑方式,尤其是实心砖墙
3、砖的尺寸,砖、砂浆的强度等级
4、墙身的水平防潮层
5、圈梁、构造柱
6、常用隔墙构造
7、常用墙面装修做法
课后小结
1.墙体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墙体有承重、围护、分隔等作用,墙体有四种不同的承重方案,在设计中对墙体有一定的要求;砖墙是重要的一种墙体;砖的尺寸及强度要掌握;砂浆是块材的粘结材料,实心砖墙厚度、尺寸及其组砌方式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参考书目:《房屋建筑学》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建筑学》王崇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课程的总体目标)
1、对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具有一般知识,并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般民用建筑构造的理论及构造方法。
2、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能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平面组合及立、剖面设计,绘出平、立、剖面图及部分构造大样,达到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并基本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构造理论及构造方法。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1)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述,使学生理解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原则,熟悉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多媒体加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4.1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4.1.1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
课后小结
1.剖面设计是设计任何一栋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包括剖面形状,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建筑层数以及建筑剖面空间的组合和利用等,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尤其是房屋的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2.剖面空间组合设计包括重复小空间组合,体量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综合性空间组合、错层式空间组合等方式。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课后小结
本章讲述了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五个原则和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建筑外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应理解它是与平面、剖面设计相结合的整体,不是孤立的形的堆砌,在此基础上了解建筑外观设计的设计原则,能运用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方法识读施工图和进行简单的外观处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2.结构、材料、施工的影响
3.采光、通风的要求
3.1.2.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1.房间的净高和层高
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采光通风要求
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
经济效果
室内空间比例
2.窗台高度
3.室内外地面高度
3.1.3房屋的层数
1使用要求
2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的要求
3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
4建筑防火的要求
1.4.2建筑设计程序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
3.技术设计阶段
4.施工图设计阶段
1.4.3建筑设计依据
1.使用功能2.自然条件3.技术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房屋构成要素。
2、建筑的几种分类方法
3、建筑模数的概念,在设计等活动中树立模数的思想
4、建筑设计的依据
课后小结
建筑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要掌握课本中的几种分类方法,对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建筑构成三要素-功能、技术与形象之间的辨证关系。
1.1使用功能
1.2结构类型
1.3设备管线
1.4建筑造型
2.平面组合形式
2.1走道式组合
2.2大厅式组合
2.3单元式组合
3.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图的关系
3.1功能分区的基地环境
3.2朝向
3.3间距
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实例及作业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平面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应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
5、房间的门窗设置
2.1.2主要使用房间设计实例
1、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1.1厕所设计
厕所设备及数量
厕所的布置
1.2浴室、盥洗室
1.3厨房
2、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2.1走道
2பைடு நூலகம்2楼梯
2.3电梯
2.4扶梯及坡道
2.5门厅
2.2.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1.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2.砖墙的细部构造包括许多内容,如:勒脚、墙身水平防潮层、散水或排水沟、窗台、门窗过梁、变形缝、圈梁和构造柱等,其中,勒脚、墙身水平防潮层、变形缝、圈梁、构造柱必须掌握,要多看构造图集,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细部构造。砌块由于块体尺寸大,组砌时应排列组合,且本身防潮较差洞口与门窗框的连接方式也不同
1.使用要求
2.物质技术条件
3.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
4.社会经济条件
4.1.2.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1.统一与变化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统一
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2.均衡与稳定
3.韵律
4.对比
5.比例
6.尺度
4.2建筑体型的组合和立面设计方法
4.2.1体形的组合
1.单一体形
2.复杂体形
4.2.2.体形的转折与转角处理
2、基础按构造型式分类
7.3地下室构造
7.3.1地下室分类
7.3.2地下室的组成
7.3.3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构造
1、地下室防潮、防水的原则
2、地下室防潮
3、地下室防水构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基础埋深的概念。
2、影响埋深的几个因素。
3、砖基础与钢筋砼基础的构造
4、地下的防潮和防水构造
5、卷材防水构造。
课后小结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建筑剖面设计中房间的剖面形状、房间各部分高度确定的设计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讨论)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3.1建筑剖面设计
3.1.1房间的剖面形状
1.使用要求
4.2.3体量的联系与交结
1.直接连接
2.咬接
3.以走廊或连接体相接
4.3立面设计
4.3.1立面的比例尺度与线条处理
4.3.2立面的虚实与凹凸
4.3.3立面的色彩与质感
4.3.4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4.4民用建筑设计实例讲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的具体含义
教学重点和
教学难点
1、建筑空间组合及其平、立、剖面设计;
2、墙身构造大样;变形缝;
3、楼梯平、剖面设计;
4、平屋顶防水方案;
5、单层厂房定位轴线。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周次第周第次课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章、节)
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房屋建筑学在本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对房屋建筑的类型有所了解,为本课程的学习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堂掌握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的几种分类。
3.2.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3.2.1建筑空间的组合
重复小空间的组合
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的组合
错层式空间组合
台阶式空间组合
3.2.2建筑空间的利用
房屋上层空间的利用
结构空间的利用
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尺寸、及比例关系
确定房间各部份的标高
建筑空间组合有哪些处理方式、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法+图示,板书)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1.1房屋建筑学课程概述
1.2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与分级
1.2.1建筑的构成要素
1、建筑功能
2、建筑技术
3、建筑形象
1.2.2建筑的分类
1、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
2、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3、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1.2.3建筑的等级划分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学年/学期)学年第学期教案编写时间2018.10.20
课程名称
房屋建筑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实习:周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陶钦贵
职称
课程内容简介和
主要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民用建筑构造的理论及构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