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中国胸腔镜手术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挑战如同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那些难关,这激发了他的
胸外科医生因为需要面对的手术创伤大,危险度高,要求其刀法精准,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人才缺乏时期的新一代医生,王俊在工作中逐渐发
首当其冲的就是患者“开
过去,国内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胸部手术只能使用开
30厘米甚至更大。
并且需要去掉一根肋骨,再用千斤顶一样的开胸器将胸壁撑开,创伤巨大,并发症高。
病人术后会产生不少后遗症,相当于治好了病却落下残疾,有的人只要到了阴雨天,胸部就会疼痛,手术后形成的巨大疤痕常会给他们留下心理
年,法国和美国的医生分别实施了他们各自国家的第一例电视胸腔镜手术。
很快,王俊就关注到了这一重大手术进展:利用胸壁上两到三个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在内镜技术的支持下,将摄像机镜头与微型器械送入胸腔内部,通过特制器械完成胸内手术。
这种方法不需要开胸,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
在查阅了大量海外资料后,王俊决定尝试这一新鲜事物。
1992年11月,王俊在美国Mack医生的帮助下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电视胸腔镜手术。
提供帮助的美国团队离开中国后,将部分医疗器械留在了国内,这些器械,成了王俊团队发展胸腔镜技术最初的物质基础。
技术引进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面临不小的开展和推广困难。
最先需要解决的,是昂贵的器械费用问题。
比起腹腔镜等更早普及的内镜技术,胸腔镜的难度更大,需要的器械更加复杂,病人的花费也更高。
比如,胸腔镜手术中用到的内镜切割缝合器配套的一次性“钉仓”,在1992年的价格就是2200元,中国当年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才仅2677元,也就是说,一个钉仓就要花去一名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
为了替病人节约器材费用,王俊发明了胸腔打结器,部分代替钉仓。
一个胸腔打结器的价格为5元,远远低于钉仓,并且还能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
当时,习惯了传统手术方式的医疗界对胸腔镜微创手王俊院士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ground-based radio navigation system)定义:利用地面导航台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的综
工作中的王俊
术的态度颇为保守。
用王俊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病人的
信任,也没有同行的支持。
”那段时间,在许多场合他都
是“舌战群儒”的状态。
王俊急需找到一批病人开展这一
新手术,以事实来证明其先进与可靠。
这批人就是一群年
轻的、爱运动的自发性气胸病人。
对于自发性气胸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但需要在
胸部开一个20厘米以上的口子,病人术后需要恢复很长时
间。
很多病人由于畏惧大伤口,都不愿意做手术,气胸常
反复发作而不得不多次住院实施胸壁放管引流。
当时,若白天公开使用新技术,受到的阻力太大。
年
轻的王俊和一位同事就轮流义务到急诊室值夜班,这样,
他们才有机会第一时间与气胸病人商议,是否愿意接受胸
腔镜技术手术。
那时候,他们常常值一个月的夜班都遇不
到一位愿意用胸腔镜的病人。
就这样经过一两年的积累,
当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病人康复后,他们立刻将这种
痛苦较少的疗法告诉病友,愿意尝试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患
者才慢慢多了起来。
“那时我常对更年轻的医生说:如果不掌握微创技术,
就不是一个完整、合格的21世纪胸外科医生。
”王俊说。
王俊作报告
Satellite System 缩写:GNSS)定义: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导
王俊和他的团队
烧,“不能让病人出任何事情”。
仅仅在近两年内,王俊
在所供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内主刀的手术就达到1360
余台。
如今,喜欢创新的王俊仍有无数的想法,他曾经想过,
胸腔镜技术也将会有遭到淘汰的那一天,代替它的或许是
“无创手术”“定向清除”。
他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革
命性发展,医学界的自我革命也会迟早到来。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官网 北京大学科协推荐)
【人物档案】王俊,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
任。
他34年如一日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从事胸部微创手术
和肺癌研究27年。
1997年荣获国际胸心外科学界最高青年奖
Graham Fellowship(每年全世界仅一人),先后在美国芝加哥
大学、麻省总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等单位学习工作。
兼任国
家卫生计生委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师协
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
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北斗卫星·科技名词】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