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钢铁公司第三子弟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库伦D.焦耳
3.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4.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电线杆对地的压力较大
5.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
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A.110cm
B.130cm
C.150cm
D.170cm
6.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的
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D.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
8.如图所示,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
关于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B.推力小于摩擦力
C.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D.推力大于摩擦力
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牛C.桥D.锄头
10.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
A.B.
C.D.
11.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
A.路程 B.位移 C.瞬时速度 D.加速度
12.以下各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B.时间间隔
C.摩擦力D.动摩擦因数
1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B.观察实验的方法
C.等效替代的方法
D.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1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9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3s,第二段用时6 s,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
A.1
6
m/s2B.
1
3
m/s2C.
2
3
m/s2D.
4
3
m/s2
15.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A.①②④⑤⑥B.①⑤⑥⑦⑧C.④⑤⑥⑦⑧D.①④⑤⑦⑧16.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 和l s,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A.20m/s2
B.40m/s2
C.60m/s2
D.80m/s2
17.如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1v、1a表示物体
在10t ~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2v 、2a 表示物体在12t t ~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1v 与2v 方向相同,1a 与2a 方向相反
B .1v 与2v 方向相反,1a 与2a 方向相同
C .1v 与2v 方向相反,1a 与2a 方向相反
D .1v 与2v 方向相同,1a 与2a 方向相同
18.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实验,示意图如图.伽利略提出该理想实验的最主要意图是( )
A .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为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C .为了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 .为了说明物体运动时就会产生惯性
19.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100m 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
B .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
C .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9.92 s 指的是时间
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
20.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 )
A .将沿墙壁滑动
B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C .对墙壁的压力不变
D .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二、多选题
21.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v0=3m/s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
C.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x小=1.44m
D.当某次
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不会沿斜面下滑
22.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接收,从小盒子B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t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为1
1
2x
v
t
=
声B.超声波的速度为
2
2
2x
v
t
=
声
C.物体的速度为21
21
2()
x x
v
t t t
-
=
--∆D.物体的速度为
()
21
21
2x x
v
t t t
-
=
-+∆
2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块用轻绳悬挂在空中,其中轻绳OA与水平线夹角α保持不变,轻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缓慢向上转动(O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轻绳OA的张力大小将一直变小
B.轻绳OA的张力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C.轻绳OB的张力大小将一直变小
D.轻绳OB的张力大小先变小后变大
24.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火箭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失重状态
C.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宇航员超重状态
25.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
A.动摩擦因数
6
7μ=
B 2 7 gh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 5 g
三、实验题
2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弹簧秤的示数为F1、F2,为单独用一根弹簧拉到O点时的读数,F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F1、F2的合力。
(1)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2)图甲中左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__N
(3)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 ”或“F′”)。
27.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
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
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
(1)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知计算出了打下1、2、3、4、5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速度6v 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123456
/s
t0.10.20.30.40.50.6
()1
⋅0.3580.4000.4400.4850.530
/v m s-
(2)现已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v t-图象
v=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加速度
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a=____2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28.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学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在如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图是_____(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填“交流4-6V”或“交流220V”)。
(2)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
①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1v= ______m/s,加速度a=______m/s2(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____cm。
29.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mm),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
l1=________cm。
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为l2、l3、l4、l5。
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
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要得到弹簧的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
30.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可读出其示数l1=_____cm.
(2)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3)某同学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总长度的F-l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a的原长比b的短
B.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D.测量同样的力,a的精确度比b的高
四、解答题
31.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 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
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 N.(g取10 m/s2)
(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5s时离地面的高度h;
(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00m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到地面时的速度v;
(3)接(2)问,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到达地面时速度为零),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1.
32.甬金高速东阳出口收费站增设了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通道,汽车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0=20m/s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在靠近收费站时需要提前减速:如果过ETC通道,在收费站中心线前d=10m处减速至v=5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加速至v0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在中心线处速度减至零,经过△t=20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均为匀变速,且加速度大小均为a=1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刚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2)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总位移大小;
(3)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是多少.
33.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00m,在某次勘察中,一质量为60kg的探险队员利用竖直方向的探险绳从坑沿滑到坑底.若队员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20s时速度达到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45s,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坑底速度恰好为零.整个下行过程中探险绳始终处于竖直,探险队员视为质点.求:
(1)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及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1;
(2)匀减速下降时探险队员的加速度大小a2;
(3)探险队员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4.质量为M的斜面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若用与斜面也成θ角的力F拉木块沿斜面向上匀速上升,如图。
求:(1)求木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
(2)求拉力F的大小。
35.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H=10 m高的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Δt=0.2 s的时间内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h=2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雨滴落地的时间t和落地时的速度v t;
(2)雨滴经过窗口上边框时的速度v1;
(3)窗的上边框距地面的高度h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AB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理论内部存在矛盾,通过铜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运用数学演算,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创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故A 正确,BCD 错误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A 正确.
4.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电线,重心在最低点,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
,由于夏天气温较高,电线因长度膨胀而使夹角θ变小,F 变小,而电线的质量一定,整体受力平衡,故夏季、冬季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选项A 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超声波经历的路程为3400.01 3.4s vt s m ==⨯=,因为超声波是一来一去,故单向路程为1 1.72
x s m ==,所以人高 3.0 1.7 1.3130h H x m m m cm =-=-==,B 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点火的瞬间,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后立即获得加速度,而速度仍为0,故A错误;
B、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
C、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时速度很大但不一定变化,故加速度很小或为零,故C错误;
D、甲比乙跑的快只能说明100m的位移甲用时较短,即甲的速度大,无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弹力的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故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微小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
BC.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产生弹性形变、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故可知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并一定有摩擦力,故B错误,C错误;
D. 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故D正确。
8.A
解析:A
【解析】木箱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由于木箱没有运动,受力平衡,所以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水在静止。
以水的参照物,则水就是静止的,而桥相对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 正确;
B. 以牛为参照物,牛与桥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桥是运动的,水与牛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 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 以锄头为参照物,因为锄头随人在桥上走,锄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锄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由速度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要抓住两球相等的量:加速度,说明速度图像平行,同时到,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结合v 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面积代表位移去分析.
【详解】
AB.由题意,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且高度大的小球应先下落,则在v t-图像中图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应大一些;在下落过程,两者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像斜率相同,故直线应平行,则AB错误;
CD.高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则末速度要大一些,而D中末速度相同,故C不正确,D 正确。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瞬时速度和位移都是矢量。
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是标量,故不是矢量的是路程,故选A.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质量、时间间隔、动摩擦因数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摩擦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A. 质量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时间间隔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摩擦力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动摩擦因数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13.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质点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只考虑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现实中的质点是不存在的,所以说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质点的概念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平均速度为:
119m/s 3m/s 3
x v t =
== 第二段平均速度为: 229m/s 1.5m/s 6
x v t ===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36s 4.5s 2
t +== 加速度为: 221 1.531m/s 4.53v v a t --=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A .
16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
13 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
23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43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5.D
解析:D
【解析】
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11120m /s 60m /s 2
x v t ===;第二段的平均速度22120m /s 120m /s 1
x v t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
()2221
1212060m /s 40m /s 1 1.5
2v v a t t --===+,故选B.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看出,在20t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没有变化,则1v 与2v 方向相同.在10t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是正值,则加速度1a 为正值,在12t t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值,加速度2a 与为负值,则1a 与2a 方向相反.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18.C
解析:C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
伽利略设计这个理想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C
【点睛】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在物理上有着重要意义,伽利略第一个把实验引入物理,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100m 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故A 错误;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不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故B 错误;
C 、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9.92 s 指的是时间,故C 正确;
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其平均速度为:
100m/s 10.08m/s 9.92
x v t === 故选项D 错误。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BCD.以书为研究对象,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书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书受到的摩擦力f等于书的重力G;增大手对书的压力,书对墙壁的压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因为重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仍向上,保持不变,故BC错误,D正确;A.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静摩擦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大小不变,因书与墙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可知书仍会保持静止状态,不会沿墙壁滑动,故A错误;
二、多选题
21.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当时
据
得
当时,
由
得
设斜面倾角为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联立得
所以
故A错误,BC正确;
D.当某次θ=300时
解析:BCD
【解析】
【分析】
ABC .当=90θ︒ 时a g =
据
2012v ax =
得
06m/s v ==
当0θ=︒时,a g μ'=
由
2022v a x '=
得
202
0.752v gx μ== 设斜面倾角为θ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1sin cos a g g θμθ=+
201
2v x a = 联立得
220
2(sin cos )v x g g θμθ==+ 所以
min 1.44m x =
故A 错误,BC 正确;
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根据
sin 30cos30mg mg μ︒<︒
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将不会沿斜面下滑,故D 正确。
故选BCD 。
22.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12
t 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 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11112=
2
x x v t t =声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时所用时间为
21211()222
t t t t t t t -∆-+∆=-+∆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21212121212x x x x v t t t t t t --=
=-+∆-+∆
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23.A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O 点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拉力,如图所示。
三个力平衡,根据矢量三角形可知:OB 绳子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加,OA 绳子的拉力一直减小,
AB .根据图像可知:OA 绳子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O 点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拉力,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