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建设法治国家复习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建设法治国家》复习
考点透视
课标展示 考查要点 能力 层次 考查 题型 考查 方式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 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 要求,树立法治观念。 2、理解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 点 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5.青少年学法的重要意 义
考点梳理二: 法律与道德、 法治与德治
相同点
法律与道德关系
不同点 实现方 式不同
调整的对 象和范围 不同
联系
都是一种 行为规范
表现形 式不同
法律—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社会风 气,提高人们的 道德水准。 道德水准提高— —促进人们自觉 守法,能以主人 翁态度维护法律。
法治与德治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德治以其感召 力和劝导力提 高社会成员的 思想认识和道 德觉悟。
(3)作为青少年,维护宪法尊严,我们应: 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 ②宣传宪法,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 ③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 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同一切违宪行为作斗争。
9.2014年11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 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
考点梳理一:依法治国 内涵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 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
本质
核心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宪治国 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根本目的
基本要求
联系 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在推 进依法治国同 时,要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根本目的都是 为了保证人民 群众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
法治以其权威 性与强制性手 段规范社会成 员的行为。
考点梳理三:树立法治观念
1.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
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严格树立遵守法律, 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团利益 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典型例题直击
1.依法治国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要争做社会主 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C) A.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C.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D.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2.2013年12月28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 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 制度被依法废止。近年来因其法律依据不足违反宪法和上位 法,有违罪罚相当和程序正当等法治原则,且在实践中被广 泛、严重滥用,其存废或改革的讨论不断。劳动教养制度的 废止,主要体现的是【 D】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依法治国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
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综上所述,有同学认 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全而推进依法治 国。”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为中国共 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需要:(国家)建立科学完备的法 律休系;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严格执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个人)公民 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法治砚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 用法维权。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 年10 月20 日 至23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九年级(1)班在举行主题班会时,从《决定》 中摘抄如下内容,以供全班同学讨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 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 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3)谈谈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 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从公民素质角度,树立法制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 求。从依法治国角度,增强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 件。 从社会稳定角度,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 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归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 权益。 从社会主义法治角度,守法用法,是健全社 会主义法制的一 个重要环 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前提条件
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
重要环节
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必备条件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违法必究
群众基础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 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基本要求 。 是现代文明的 依法治国是发展 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 。 济的客观需要。
守法 用法(维权) 懂法 学法
4.普法宣传的内容、对象和重点
普法教育的内容:P83 普法宣传的对象——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普法宣传的重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 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领导干部与青少年——重中之重点!
5.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已,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2、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青少年认真学法、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 重要意义。
是什么?
2.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 素质要求。 ②增强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 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 益。
为什么?
怎么做?
3. 怎样 树立 法制 观念 ?
3.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 治国的前提是【 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 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体现了依法 治国基本要求中的【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依法治国 (1)内涵(2)本质 (3)基本要求 (4)核心(5)重要性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树立法治观念 4.普法教育的内容、重
考查以 调动和 选择 运用知 题与 识、探 主观 讨和论 性试 述为主, 题 难度适 中
多采用 新材料, 创设新 情境, 多结合 案例分 析
自主复习提纲
1.依法治国 (1)内涵 (2)本质 (3)基本要求 (4)核心 (5)重要性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树立法治观念 4.普法教育的内容、重点 5.青少年学法的重要意义
5. 右边漫画(图3)告诉我们【C 】 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对 “网购一族”予以“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法律保护。这表明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了【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 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 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 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则材料说明【 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考点透视
课标展示 考查要点 能力 层次 考查 题型 考查 方式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 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 要求,树立法治观念。 2、理解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 点 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5.青少年学法的重要意 义
考点梳理二: 法律与道德、 法治与德治
相同点
法律与道德关系
不同点 实现方 式不同
调整的对 象和范围 不同
联系
都是一种 行为规范
表现形 式不同
法律—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社会风 气,提高人们的 道德水准。 道德水准提高— —促进人们自觉 守法,能以主人 翁态度维护法律。
法治与德治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德治以其感召 力和劝导力提 高社会成员的 思想认识和道 德觉悟。
(3)作为青少年,维护宪法尊严,我们应: 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 ②宣传宪法,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 ③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 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同一切违宪行为作斗争。
9.2014年11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 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
考点梳理一:依法治国 内涵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 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
本质
核心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宪治国 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根本目的
基本要求
联系 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在推 进依法治国同 时,要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根本目的都是 为了保证人民 群众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
法治以其权威 性与强制性手 段规范社会成 员的行为。
考点梳理三:树立法治观念
1.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
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严格树立遵守法律, 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团利益 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典型例题直击
1.依法治国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要争做社会主 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C) A.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C.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D.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2.2013年12月28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 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 制度被依法废止。近年来因其法律依据不足违反宪法和上位 法,有违罪罚相当和程序正当等法治原则,且在实践中被广 泛、严重滥用,其存废或改革的讨论不断。劳动教养制度的 废止,主要体现的是【 D】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依法治国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
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综上所述,有同学认 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全而推进依法治 国。”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为中国共 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需要:(国家)建立科学完备的法 律休系;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严格执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个人)公民 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法治砚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 用法维权。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 年10 月20 日 至23 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九年级(1)班在举行主题班会时,从《决定》 中摘抄如下内容,以供全班同学讨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 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 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3)谈谈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 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从公民素质角度,树立法制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 求。从依法治国角度,增强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 件。 从社会稳定角度,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 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归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 权益。 从社会主义法治角度,守法用法,是健全社 会主义法制的一 个重要环 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前提条件
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
重要环节
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必备条件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违法必究
群众基础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 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基本要求 。 是现代文明的 依法治国是发展 一个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 。 济的客观需要。
守法 用法(维权) 懂法 学法
4.普法宣传的内容、对象和重点
普法教育的内容:P83 普法宣传的对象——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普法宣传的重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 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领导干部与青少年——重中之重点!
5.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已,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2、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青少年认真学法、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 重要意义。
是什么?
2.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 素质要求。 ②增强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 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 益。
为什么?
怎么做?
3. 怎样 树立 法制 观念 ?
3.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 治国的前提是【 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 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体现了依法 治国基本要求中的【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依法治国 (1)内涵(2)本质 (3)基本要求 (4)核心(5)重要性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树立法治观念 4.普法教育的内容、重
考查以 调动和 选择 运用知 题与 识、探 主观 讨和论 性试 述为主, 题 难度适 中
多采用 新材料, 创设新 情境, 多结合 案例分 析
自主复习提纲
1.依法治国 (1)内涵 (2)本质 (3)基本要求 (4)核心 (5)重要性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树立法治观念 4.普法教育的内容、重点 5.青少年学法的重要意义
5. 右边漫画(图3)告诉我们【C 】 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对 “网购一族”予以“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法律保护。这表明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了【A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 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 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熙来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 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则材料说明【 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