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教材第一部分,意在勾起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选择习作素材。
教材提示了一些可能引起成长回忆的物品,并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刻。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
最后,提出习作成文后交流、修改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3.愿意与同学分享习作,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技巧和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三、教学重点
1.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四、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翻看自己以前的照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回忆成长的每一刻。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稚嫩的。
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吗?课前,老师让大家翻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大家现在一起瞧一瞧。
2.交流成长的变化:除了个子更高了,样子变化了,你觉得自己和小时候相比,还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你长大了?(知识更丰富了,本领更多了,更懂事能干了,更有毅力了,更勇敢自信了……)
小结:我们每天都在长大,这样的变化来自各个方面。
让我们试着用关键词,
罗列出这些变化。
关键词:
长大后的我:
交流分享:
(1)关键词:知识更丰富
长大后的我:学到了更多知识,会解方程,能用英文作自我介绍。
(2)关键词:更独立
长大后的我:能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
上周末我用“地铁+公交车”组合的方式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都不相信我是一个人来的。
关键词:更有毅力
长大后的我:上周我参加了徒步活动,和爸爸一起走了好几个小时,能坚持到底。
我觉得我的毅力、耐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4)关键词:更勇敢
长大后的我:不再怕黑了,现在可以一个人睡,爸爸妈妈加班不在家时,我也能照顾好自己……
小结: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长大,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成熟。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导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结合旧知,从自身生活出发,选取不同的“成长事件”,回忆自己长大的某个瞬间,为后文的习作作铺垫。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课件出示文中素材图片。
2.小组交流: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上面资料中的“我”在那一刻长大了?结合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一个人在那一刻长大了?(小组长分类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总结。
刚才大家交流的大多是引以为豪的进步,但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成功也是在失败的经验中获得的。
所以,我们还可以试着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选择成长的事例。
(1)在“跌倒”中成长。
(难忘的经历或锻炼)
(2)在反思中成长。
(理解爱、回报爱)
2.如何看待这两种成长呢?
(1)在“跌倒”中成长。
(失败与挫折)
“跌倒”并不是指真正的摔倒,而是指生活经历中的“跌倒”,比如一次失败的痛苦。
还有可能是什么?(一次沉痛的教训或是遭人误会的苦闷等)这些“跌倒”的经历,使我们修正了错误、磨炼了意志、提升了修养,这就是一种“从内部打破”的成长。
(2)在反思中成长。
(换位与理解)
除了在失败与挫折中获得成长外,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的琐事里成长,比如: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责怪,与同学的争吵……
成长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成熟,遇到问题时,能从父母、师长、同学等他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反思、体谅他人,这样的成长更有力量。
小结:鸡蛋从外部打破,叫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叫成长。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中感受成长的变化,突破思维的局限,丰富“长大”的内涵,从而理解理解“长大”含义,
三、精选素材,定格成长的“那一刻”
1.审读题目,发现“那一刻”。
同学们的这些变化,有的是每一天的点滴进步所累积而成的;而有的是在那一刻,发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本次习作要求让大家写的是哪一类型呢?
确定要求:哪些提示语能让我们明确题目要求?(“那一刻”“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当时”)这些提示语告诉我们重点是对一个时刻的具体描写,如果写一个经历较长时间完成的事,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2.启发谈话,明确“那一刻”。
启发:“那一刻”,就像一个转折点,让你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转折点,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你读到的一本书,甚至是书上的一句话……本次习作的关键,就是要写好这个转折点影响你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审题指导,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通过思考习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习作时能够做到行云流水。
四、指导命题,列写作提纲
1.命题指导:
(1)可以用“那一刻,我长大了”做为习作的题目。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做为习作的题目。
2.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件事?举例学习。
3.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其中,要详细写事情的经过。
4.出示习作提纲要求
5.一起交流写作提纲。
设计意图:通过命题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减轻习作难度;通过列提纲,帮助理清写作思路,习作时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这是学生习作时必备的习作技能。
五、动笔习作。
1.写下影响自己的“那一刻”的经历。
要求:把触动你的原因写具体,详细地写出当时的经历,突出表现“那一刻”带给你的感受。
2.写完后,自读修改。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并检查自己所写的部分,是否将“那一刻”写具体了。
运用修改符号,进行自读修改。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事件:印象深
经过:写清楚
那一刻:写具体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进行写法指导。
(1)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回顾《梅花魂》片段,学习写法。
小结:写出影响之深,可以通过“放大那一刻”来体现,也就是从多角度将事件写具体。
(2)回顾《月是故乡明》片段,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写法技巧总结。
(4)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下面请和同桌交换作文,根据“评价标准”相互批改。
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设计意图:学生完成习作后,根据习作评价标准进行师评、自评、他评,再次完善习作并展示,在习作中学习习作,总结技巧,有效提高习作能力。
二、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三、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从短短的一节课,我看到了每个同学都在长大!因为你们会倾听、肯思考、勤举手、常发言。
这不正是长大的表现吗?老师衷心地祝贺你们,你们——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烦恼,
学会了本领,拥有了愿望。
老师祝愿你们能学会更多的本领,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自豪地喊一声:“那一刻,我长大了!”(学生深情地大声说:“那一刻,我长大了!”)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事件:印象深
经过:写清楚
那一刻:写具体
情感: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