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以山
西省为例
杨鹏彦; 李富忠; 路小仓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9(058)016
【总页数】6页(P32-37)
【关键词】工业主导型开发区;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障碍度
【作者】杨鹏彦; 李富忠; 路小仓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资金和人才集聚的地方。

但是在开发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开发区的发展。

正确认识开发区土地浪费和粗放利用问题,并找出阻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将有利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众多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阶段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大部分是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1,2]、评价指标[3-5]和评价方法[6-8]等方面进行研究。

赵鹏军等[9]认为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用多个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建
立,这样才能得出更加真实准确的评价成果;潘锡辉等[10]认为至少要设置两层指标来构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翟文侠等[11]认为可以从投入、利用、产出3个方面来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还将开发区划分为粗放集约、基本集约、集约和高度集约4个层次;王梅等[12]认为对工业用地集约度量化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用聚类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

然而将开发区分类型、分区域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并找出阻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障碍因素的研究比较鲜见,故本研究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个一级经济区,并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将开发区分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两种类型开发区,分析两种类型开发区在4个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的不同趋势及制约土地集约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为了更好地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抛弃传统的以资源地理划分经济区的方法,划分了以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现代交通网络为辅助的新经济区。

根据《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山西省分为4个一级经济区,分别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和晋南经济区。

其中,晋中经济区包括6个二级经济区,分别为太原、忻原、介孝汾、离柳中、阳泉、宁武;晋北经济区包括二级经济区,分别为大同、朔州;晋东南经济区包括二级经济区,分别为长治、晋城;晋南经济区包括3个二级经济区,分别为临汾、侯马、运城。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主区内工矿仓储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30%且住宅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25%的,划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开发区主区内工矿仓储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30%或住宅用地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
比例≥25%的,划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2018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和《山西统计年鉴》。

2 数据处理与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值和理想值的确定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规程》,全省两种类型开发区采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统一下发的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具体指标、权重和理想值分别见表1和表2。

2.2 指标标准化处理
在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之前,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和数量等级的差异,采用极值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正效应指标:
表1 山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理想值(工业主导型)评价范围主区权重1权重0.72 0.18 0.10权重0.23 0.24 0.53 1.00 1.00指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工业用地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土地闲置率权重0.47 0.53 1.00 0.24 0.22 0.28 0.26 0.50 0.50 1.00目标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子目标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强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理想值100.00 100.00 69.41 1.18 46.57 1.58 57.62 7 500.00 195.05 0
表2 山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理想值(产城融合型)评价范围主区权重1权重0.62 0.28 0.10权重0.41 0.59 1.00 1.00指标土地供
应率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综合地均税收人口密度土地闲置率权重
0.48 0.52 0.55 0.45 0.53 0.47 1.00目标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
绩效子目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强度综合用地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理想值97.02 98.13 1.45 30.12 589.96 195.32 0
负效应指标:
式中,X`ij为指标标准化值;Xij为原始指标现状值;Xi,max 为原始第 i项指标的最大值;Xi,min 为原始第i项指标最小值。

2.3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1)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各子目标分值按照公式3计算:
式中,Fij为i目标j子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S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
的实现度分值;wijk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相对j子目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

2)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目标分值按照公式4计算:
式中,Fi为i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Fij为i目标j子目标的实现度分值;wij 为i目标j子目标相对i目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

3)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目标分值按照公式5计算:
式中,F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Fi为i目标的实现度分值;wi为i目标的权重值;n为指标个数。

2.4 障碍度模型
为更有效分析研究区土地集约状况,加强对现行土地利用行为与政策的调控,构建
了障碍度模型,探求影响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j表示指标偏离度(单因素指标评估值与100%的差值);Dj表示各单项
指标标准化值;Kj表示因子贡献度;Oj表示准则层第j项指标所赋予的权重;Pj
表示准则层第j项指标所属的第i个单项指标所赋予的权重;Cj表示指标障碍度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山西省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如表3所示。

以截至2017年12月31日
评价时点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13]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
平划分为4个等级,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表3)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表4)相结合,分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1)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晋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80.87),平均分值为 80.87,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中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94.44),
平均分值为 80.81,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东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3.33),平均分值为83.33,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79.18),平均分值为 73.58,属于比较集约水平。

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高低表现为晋东南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南经济区。

2)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晋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74.06),平均分值为 74.06,属于比较集约水平;
晋中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5.35),平均分值为79.38,属于比较集约利用水平;晋东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3.88),平均分值为93.88,属于高度集约水平;晋南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为山西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74.11),平均分值为 74.06,属于比较集约水平。

各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高低表现为晋东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

表3 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开发区类型工业主导型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区位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土地利用集约度80.87 94.44 93.62 87.14 86.43 78.48 75.20 73.42 70.86 67.74 83.33 79.18 74.73 71.72 68.70 74.06 85.35 80.44 78.03
73.68 93.88 74.11 74.01均值80.87 80.81 83.33 73.58 74.06 79.38 93.88
74.06开发区名称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山西阳泉经济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山西运城经济开发区
表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指标分级集约度分值低度利用<60一般利用60~70比较集约70~80高度集约80~100
3.2 障碍因素诊断
基于山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依据准则层与指标层,对影响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宗地集约程度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

3.2.1 指标层障碍度分析统计了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和综合评价的分值。

基于障碍度诊断模型,先进行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层障碍度诊断。

由于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闲置率为0,所以管理绩效为100%,在指标层障碍度诊断中,不再考虑。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6个指标障碍度值如表5所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0个指标障碍度值如表6所示。

1)产城融合型开发区障碍因素分析:①晋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容积率。

②晋中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山西阳泉经济开发区和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位障碍因子为综合容积率;山西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建筑密度;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地均税收。

③晋东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容积率。

④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山西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地均税收;山西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容积率。

综上所述,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核心障碍因子为综合容积率,主要障碍因子为综合地均税收。

2)工业主导型开发区障碍因素分析:①晋北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

②晋中经济区,除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和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以外,晋中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是工业用地率;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和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建筑系数。

③晋东南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

④晋南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和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固
定资产投入强度;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

综上所述,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核心障碍因子为工业用地率,主要障碍因子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

表5 山西省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标层障碍度(单位:%)开发区区位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土地供应率(C1)0.00 4.18 14.16 9.50 2.15 7.86 18.62 14.37土地建成率(C2)20.33 13.81 23.98 11.28 0.00 23.75 8.34 6.84综合容积率(C3)34.23 0.00 36.49 22.93 36.54 37.00 29.28 23.82开发区名称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山西阳泉经济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山西运城经济开发区建筑密度(C4)4.78 43.51 0.00 5.93 24.36 8.55 25.13 4.69人口密度(C6)15.45 38.51 21.97 24.21 10.14 3.88 0.00 20.05综合地均税收(C5)25.21 0.00 3.41 26.15 26.81 18.96 18.63 30.22
3.2.2 准则层障碍度分析基于山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依据准则层与指标层,对影响山西省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程度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

准则层数据如表7所示,在准则层障碍度诊断中,由于土地闲置率为0,因此在障碍度诊断中管理绩效的诊断障碍度为0。

经障碍度诊断得知,准则层3个指标两种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度如表7和表8所示。

表6 山西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标层障碍度(单位:%)开发区区晋北经济晋中经济晋东南经晋南经济位区区济区区土地供应率(C1)0.65 5.29 0.52 5.36 13.44 0.03 6.60 14.78 0.27 0.00 2.87 2.90 1.92 2.48 7.82工业用地率(C3)21.89 27.01 12.75 39.74 0.00 37.53 23.78 32.81 4.18 3.04 38.83
14.47 34.55 21.87 15.27建筑密度(C5)8.53 8.28 11.43 2.24 5.61 0.00 7.23
15.94 8.22 12.34 9.24 5.84 5.09 4.99 9.37开发区名称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
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C6)11.62 9.82 16.57 9.06 17.32 6.29 10.21 0.00 20.28 19.77 15.94 15.50 12.24 13.90 14.71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C8)15.89 12.82 5.97 16.57 13.85 15.99 12.15 4.20 18.09 16.48 0.00 23.90 18.81 16.06 14.12工业用地建筑系数(C7)15.20 17.84 30.52 1.14 17.36 1.77 5.24 14.31 12.88 14.76 0.00 4.84 6.15 19.50 9.89土地建成率(C2)4.13 0.22 0.00 4.96 0.00 19.76 12.50 6.05 0.00 0.00 12.06 0.00 2.97 0.00 1.22综合容积率(C4)8.37 1.19 11.06 0.26 11.49 0.00 8.37 11.91 17.10 16.95 9.51 11.10 0.22 4.11 11.70工业用地地均税收(C9)13.70 17.53 11.17 20.69 20.93 18.63 13.92 0.00 18.99 16.66 11.55 21.45 18.06 17.09 15.89
表7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绩效准则层障碍度(单位:%)开发区名称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山西侯马经济开发区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69.64 70.40 88.45 62.74 95.80 65.38 73.92 62.92 54.65 69.97 66.85 63.13 65.22 66.86 82.86用地效益30.36 29.60 11.55 37.26 4.20 34.62 26.08 37.08 45.35 30.03 33.15 36.87 34.78 33.14 17.14管理绩效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表8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绩效准则层障碍度(单位:%)开发区名称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阳泉经济开发区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山西运城经济开发区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汾阳杏花村经济
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61.49 77.16 63.06 59.34 49.73 49.64 81.37 74.62用
地效益38.51 22.84 36.94 40.66 50.27 50.36 18.63 25.38管理绩效0 0 0 0 0 0 0 0
在准则层面,山西省共有2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5个为工业主导型开发区,8个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全部为土地利用状况;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其中6个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土地利用状况,此外,山西运城经
济开发区和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主要障碍因素为用地效益。

4 小结
以山西省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东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4个一级经济区
为研究区,在对4个区域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分别进行开发区土地集
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对4个区域两种类型开发区分别进行障碍度分析,从指标
层面和准则层面分析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障碍因素。

主要结论如下:1)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晋东南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南经济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东南经济区>晋中经济区>晋北经济区>晋南经济区。

2)在指标层面,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影响工业主导型开发区的核心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率,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核心障碍因子为综合容积率,主要障碍因素为综合地均税收。

3)在准则层面,各经济区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集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魏宁宁,陈会广,徐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0):1556-1563.
[2]吴振华,黎响,王亚蓓.动态视角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J].生态经济,2018,34(7):125-130,136.
[3]冼梨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山西农经,2017(11):44.[4]乔进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5]乔进伟.关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1):25-27.
[6]李春燕,南灵.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4):72-81.
[7]刘宇静.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8.
[8]秦歆华,雷征.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6(5):44-46.
[9]赵鹏军,彭建.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资源科学,2001,23(5):23-27.
[10]潘锡辉,雷涯邻.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10):35-36,39.
[11]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
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2):54-60.
[12]王梅,曲福田.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27.
[13]范胜龙,张莉,曾在森,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6):5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