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花生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地区花生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花生是泰州地区主要特粮特经作物之一,因为其独特的口
感和风味,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本研究分别从当地花
生种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建议四方面系统
概述了泰州地区花生种业发展状况,为泰州地区花生种业发展提供了
理论支撑。

关键词:花生;种业;现状;对策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eanut planting industry in Taizhou area Changlei,Xiejixian*,Jiangying,Dingbin,Fengmengshi
(Tai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Scienc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ngSu TaiZhou 225300)
Abstract:Peanut is one of the main special food and special food crops in Taizhou area, because of its unique taste and flavor, it has formed a unique
local consumption habits and preference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peanut seed industry in Taizhou from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restriction factor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zhou.
Keywords:Peanut;Seed Industry;Curr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我市花生、大豆、玉米、芋头、荞麦、甘薯、食用豆类、大元麦、芝麻等特粮特经作物,均为传统特色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约5.33
万公顷左右,其中花生0.8-1万公顷,尽管面积不大,但传统特色明
显,不管是当地市场需求还是农户自已食用,都有其特定的消费习惯
和偏好,市场不可或缺,也决定了生产种植依然会延续,但由于其面
积小、消费量不如主食大、品种技术总体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产量效益波动较大,致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种植面积持续徘徊。


前我市花生种子主要由姜丰、新华等种业公司开展规范化的市场化经营,并通过其网点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种植面积和重视程度的影响,销量相对较小。

1 泰州地区花生种业发展现状
1.1花生种植面积相对其它小作物较大,且以农户自留种为主
我市花生种植面积在小作物中相对较大,常年花生播种面积0.87
万公顷左右,所需花生果种子量约250万公斤,其中70%来源于自留种,26-27%为当地农户串换用种,从市场购买换种仅占总量的3-4%,约6-8万公斤,而实际上每年销售的种子量调查统计数均不足8万公斤,包括姜丰种业及其代理约1.5-2.0万公斤,新华种业及其代理约1.5-2.0万公斤,其它渠道约2-3万公斤。

1.2市场销售花生品种来源广泛
市内销售的花生种子,均以泰花系列为主,主要包括泰花8号、
泰花10号、泰花6号、泰花2号、宁泰9922等,约占销量的70%,
另外约30%种子由个别销售商、种植大户等直接由山东、河南等地调进,市场上流动销售的品种包括花小宝、白沙、原种白沙、鲁花11、驻花9号等。

1.3市外花生品种常携带病原菌
对于市场供应的新品种,泰花系列基于当地的自然和生产环境条
件下选育,适应性及高产、稳产性能均较为理想,种源也为当地繁育,基本不存在检疫性病虫害。

但对外来品种而言,几乎全部为不规范渠
道引进,避开品种自身应用范围不谈,部分外来种源携带了花生线虫
等病原菌,如泰兴姚王镇农户刘有贵串换了亲戚家由山东带回的白沙
商品花生作种,第一年表现尚可,每公顷产约3450公斤,与全市平
均产量相当;第二年一般,产量为2700-3000公斤/公顷;第三年整
个生长期间一直瘦弱落黄,最后收获的荚果近1/3出现了黑瘤状突起,产量仅150公斤左右,而且商品性极差,面对收获的荚果,自己也不
敢食用。

2 制约泰州地区花生种业发展的因素
2.1种植面积小、规模化程度低、农户重视程度不一
泰州0.8-1万公顷花生,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约占2/3。

泰州
农科所2020年在泰兴花生主产区的黄桥建设示范基地,集中连片面
积为5.913公顷,地址为黄桥镇严徐村1组,种植户共31户,其中
单户种植面积0.2公顷以上大户9户共3.013公顷,占连片面积的
50.96%。

面积最大的三户刘明、顾新民、刘中林分别为1.067公顷、0.0367公顷、0.3公顷。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生产和田间管理,成
熟期经田间测产验收,三户荚果产量分别为4119.45公斤/公顷、4550.25公斤/公顷、5170.2公斤/公顷;单户面积最小的三户分别为
刘祥、李军和叶宝银,单产分别为3320.55公斤/公顷、3867.45公斤/公顷、4838.25公斤/公顷。

2020年全组平均产量为4221公斤/公顷,按12月下旬市场单价7.2元计,全组总平均产值30391.2元/公顷,
平均效益20521.2元/公顷。

调查发现,面积越小,重视程度相对越
低,产量、收益相对也低。

对于大户而言,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很好
地助推了增产增收,购种换种,效益显著;而对多数小户而言,即使
采用了新品种,因自身管理缺陷也失去购种换种意义。

2.2种子价格偏高,一次性购种换种成本较高
据市场调研,2020年初花生种子零售价格普遍为15.0元/公斤,
用量一般为300公斤/公顷,一次购种种子成本为4500元/公顷,跟
其它作物比,高出3-5倍,农户觉得购种成本压力较大。

其中大部分
农户为节省成本,当年少量购买后自已繁殖留作下年用种,在较好地
控制农本的同时,也因多数农户自繁种子过程中存在混杂及逐步退化
问题,影响潜力发挥。

也因为当地种子价格偏高,部分种企及农户由
外地引进商品果作种,可以节省种子成本1/3-1/2,但同时增加了病
虫害、尤其是花生线虫等扩散传播的风险。

2.3花生繁种建地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少专项支撑。

花生种子繁殖系数低,一般为1:12-15,但规划布局过程中往往
容易被忽略,导致花生种子田占比很低。

花生原种田、繁殖用种不够
严格,按照种子生产要求,繁种田种子必须用原种,而原种本身缺乏
完整的管理和生产体系支撑。

特别是实行新的种子管理办法后,泰州
市合法经营花生种子的企业仅为姜丰种业一家,受让了由泰兴市农科所、泰州农科院及省农科院经作所联合选育的泰花10号,宁泰9922,受自身生产条件的限制,其中良繁基地多委托泰州所结合花生示范推
广项目实施,缺乏自身赖以依靠的独立项目支撑,因而,与农户签订
的繁种协议较为松散,缺少硬性制约,增加了种子购销的不确定性。

2.4新品种引育、筛选缺乏稳定项目支撑
花生新品种选育为我市的重要科研项目,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了
强有力的品种支撑和保障,但因缺乏稳定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不得不
由其它项目挤出经费赖以生存,实施前景压力较大。

对于其它特粮特
经作物而言,新品种引进和筛选更为迫切,但面临的形势却更为严竣,除泰兴所、泰州所通过各级中试等渠道引进新品种外,其它别无渠道
和途径。

3 泰州地区花生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现象普遍。

由于种植规模小,农户重
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户生产的花生等产品自食为主,商品率较低,因
而小农户购种的积极性不高。

(2)市场花生等特粮种子价格普遍较高。

近年花生种子零售价普
遍为15元/公斤,种子成本为4500元/公顷左右,对种植大户购种换
种成本压力较大;小户总体种植和管理积极性不高,导致花生种子市
场相对冷淡。

(3)生产技术不配套,种子潜力难发挥。

部分农户购买了新品种
种子,没有按照新品种要求的措施管理,认为买了良种,就自然会有
好的收成,忽视或放松了按要求管理,导致新品种生产潜力未能正常
发挥,由此误认为新品种不过如此,购不购、换不换,差别不是很大。

(4)种子采购、供应规范化程度不够。

种子都有其适应区域,部
分销售商受利益驱动,自行调进了不属适应区域的花生品种投放市场,或者有的直接调进当地或外地商品花生当作种子供给市场,或者由当
地规范供应渠道调进部分,自行又向当地农户收购部分,直接供应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5)种子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损耗高,导致种子
成本较高。

据调查,当地合法经营商江苏姜丰种业收购的花生种子仅
为农户初步扬清,即使选种也很粗放,均须重新精选加工包装。

由于
机械化程度很低,人工成本较高,所以种子加工费用较高,据对姜丰
调查,加工过程中的劳务用工、数量损耗普遍为种子成本的1/3左右,推高的种子价格。

4 泰州地区花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
(1)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特粮特经作物新品种引育和脱毒苗引进
与开发。

建议市科技支撑、市农业发展等项目设立特粮特经作物新品
种引育专项,支持市内科研单位或企业开展专项科研活动,为种业发
展提供经费保障。

(2)加强科研、推广和种子企业合作,建立育、繁、推种业联合体。

联合市内科研、推广和相关种子企业,以种子产业发展为主线,
发挥各自优势,强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功能,发挥各自优势,做大做强
种子产业,推动产业发展,造福当地农民。

(3)加强新品种展示和示范宣传力度。

主产区设立新品种展示和
示范区,让更多的农户亲身感受和体验到新品种、新技术的现实效果。

(4)引导和推动种子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机械化
生产加工水平,以不断降低成本,以降低市场价格,推进农户应用。

(5)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市场供给。

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清化种
子市场。

基金项目:泰州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编号:TNY202201);农业生产发展专项(编号:2022-ZY-TZ-GG-03);江苏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编号:JATS[2022]298)。

第一作者:常蕾(1987-),女,江苏泰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花生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E-mail:*****************。

通讯作者:谢吉先(1963-),男,江苏泰兴人,大学本科,研究员,从事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E-ma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