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_课件第五节茶叶中的芳香物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
(aroma)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亦称“挥发 性香气组分” (volatile fragrant compounds, VFC), 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
•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 要因子之一,所谓茶香实际是 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 并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所形成 的茶叶特有的香型。茶叶芳香 物质实际上是由性质不同,含量 差异悬殊的众多物质组成的混
•苯甲醇:
亦称“苄醇”。1935年在 煎茶中检出。无色油状液体, 沸点205℃,具微弱的苹果香 气。鲜叶及各类茶中均存在, 多施肥及遮荫有利于其形成。 萎凋时增加不明显,而揉捻 及发酵则促进其大量形成。
• 苯乙醇:
• 1935年在煎茶中检出。无色油 状液体 ,沸点 220℃, 可与乙 醇和油混合。具特殊玫瑰香气。 存在于茶鲜叶和成品茶中,不 同叶位的含量为随着嫩度的降 低而递减。
• 香叶醛(gerenial):又名反柠檬醛。与橙花醛为 顺反异构体。
• 香草醛(vanillin):沸点205℃-208℃。易环化, 在微量无机酸存在下可逐渐生成薄荷醇(menthol) 和其它单环萜烯化合物。
(三) 酮类
• 苯乙酮(acetophenone): • 又名甲基苯基酮。无色液体,
沸 点 202℃ 。 微 溶 于 水 , 可 与甲醇、精油混合,具强烈 而稳定的令人愉快香气,存 在于成品茶中,含量极微。
(六)内酯类
• 迄今尚未在茶鲜中发现内酯。内酯来源 于茶叶加工中羟基酸的脱水以及胡萝卜 素的分解。 茶叶中内酯有:
•茉莉内酯(jasmine lactone):无色或淡 黄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油类, 具有特殊的茉莉花香气。是乌龙茶、包种茶 和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的高低与
乌龙茶的品质成正相关。
• α-紫罗酮(α-ionone) :
• 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沸点237℃,微溶于水 和丙二醇,溶于乙醇、乙醚,具有紫罗兰香, 为β-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
• β-紫罗酮(β-ionone) :
• 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沸点239℃,具有紫罗 兰香,对绿茶香气影响较大,尤其是β体在绿 茶中含量较高,β-紫罗酮进一步氧化的产物包 括二氢海葵内酯、茶螺烯酮等,它们与红茶香 气的形成关系较大。
• 香叶醇(geraniol):
• 又名牻牛儿醇。无色油状液体,沸点199℃~ 230℃。具有玫瑰香气。是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 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的形式存在,茶 叶经采摘后有糖苷酶水解而游离。新梢含量由 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茎依次递减。 其含量与茶树品种密切相关,阿萨姆种及其它 大叶种中含量较低,中、小叶种中含量较高。 祁门种中含量高于普通种的几十倍,因而成为 祁红玫瑰香特征物质之一。含量以春茶含量最 高,夏茶最低。
式,则具有稍浓的蔷薇香气。
• 此外,茶叶中还有倍半萜烯醇,例如橙花叔醇。单萜 及倍半萜大都带有浓郁的甜香、花香和木香。
• 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无色或淡黄色 的油状液体,沸点276℃。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有顺、 反异构体。具木香、花木香和水果百合香韵。是茶叶 的重要香气成分,尤其是乌龙茶及花香型高级名优绿 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其含量的多少与茶的香气品质直 接相关。在乌龙茶制作中,晒青、做青及包揉工序中 增量显著。
茶叶芳香物质的种类
1.醇类(脂肪族醇类;芳香族醇类;萜烯醇类) 2.醛类(脂肪族醛类;芳香族醛类;萜烯醛类) 3.酮类 4.羧酸类 5.酯类(芳香族酯类;萜烯酯类) 6.内酯 7.酸类 8.酚类 9.杂氧化合物 10.含硫化合物 11.含氮化合物 •芳香物质的性质及特点 •不同茶类香气组成的特点
• 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 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 700种,但其主要成分仅 为数十种,如香叶醇、 顺-3-已烯醇、芳樟醇 及其氧化物、苯甲醇等。 它们有的是红茶、绿茶、 鲜叶共有的,有的是各 自分别独具的,有的是 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 的,有的则是在茶叶加 工过程中形成的。
(二)醛类
• 醛类与形成食品香气和各种特异香气风格 有密切的关系。在茶鲜叶中,醛类约占茶 鲜叶芳香油的3%(茶叶中占10.30%),加 工后成品茶含量高于鲜叶,红茶高于绿茶。
1.脂肪族醛类
• 低级醛类有强烈刺鼻气味,随分子量增加刺 激性程度减弱,逐渐出现愉快的香气。在茶 叶中低级脂肪酸以已烯醛含量较多,其占茶 叶芳香油的5%,是构成茶叶清香的成分之一。
• 同种茶叶有地域差别:
• 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地理状况不同, 同种茶类,产于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差 异。如云南红茶具有特殊的甜香,祁门红茶 有特殊的玫瑰花香(祁门香),阿萨姆红茶 则具“阿萨姆香”。同是绿茶,屯绿具栗香,
(三)不同茶类香气的组成
• 红茶、乌龙茶、绿茶等六大茶类的香气组分中,
(二)茶叶中存在特点
• 含量少、重要性大:
• 茶叶香气在茶中的绝对含量很少,一般只占干物 量 0.02 % 。 绿 茶 0.05 % ~ 0.02 % ; 红 茶 0.01 %~0.03%;鲜叶0.03%~0.05%。但当采用 一定方法提取茶中香气成分后,茶便会无茶味, 故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 作用。
• 一般而言,在茶鲜叶中,含有的香气物质 种类较少,大约80余种;绿茶中有260余种; 红茶则有400多种。
• 茶叶香气因茶树品种、鲜叶老嫩、不同季 节、地形地势及加工工艺,特别是酶促氧 化的深度和广度、温度高低、炒制时间长 短等条件的不同,而在组成和比例上发生 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形成了各茶类独特 的香型。
• 橙花醇(nerol):
• 单萜烯醇。无色油状液体, 沸点225℃~226℃,橙花醇 的香气与香叶醇相似,具有 柔和的玫瑰香气。
• 香草醇(citronellol): • 又名香茅醇。香草醇是带有
玫瑰香气的液体,沸点
• 以上四种都是单萜烯醇,在酶、热的作用下,
可产生异构体而互变。这种结构上的细微变化 也会改变物质的香型,橙花醇和香叶醇互为顺 反异构,前者具有轻柔的甜润香气,后者为反
一、茶叶芳香物质的种类
• 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包括碳氢化合物 (14.22%)、醇类(12.76%)、醛类 (10.30%)、酮类(15.35%)、酯类和内酯 类(12.44%)、含N化合物(13.41%)、酸 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类 等。
(一)醇类
•根据和醇基相结合的主键或母核不同,可分为 脂肪族醇、芳香族醇和萜烯醇类。
(九)含硫化合物
主要是噻吩、噻唑及二甲硫等。 • 二甲硫是1963年在煎茶中检出,具有清
香,日本蒸青茶中大量存在,亦存在于 红茶中,是绿茶新茶香的重要成分。噻 唑则具烘炒香。
(十)含氮化合物
• 多为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热化学 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烘炒香的成分,如 吡嗪类、吡咯类、喹啉类及吡啶类等。
1. 脂肪族醇类
茶鲜叶中含量较高(茶叶中含量为12.76%),由 于其沸点较低,易挥发。以顺-3-已烯醇含量最 高,约占鲜叶芳香油的60%。
• 顺-3-己烯醇亦称“青叶醇”,无色液体,溶于 有机溶剂。沸点157℃,高浓度的青叶醇有强烈 的青草气,稀释后有清香的感觉。在绿茶茶叶 加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低沸点的青叶 醇会挥发剩余痕量,同时由于异构化作用,形 成具有清香的反式青叶醇,使鲜叶的气味由青 臭转为清香。
二、茶叶芳香物质的性质及特点
(一) 一般物理特性
茶叶芳香物质为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混合 物,多数分子中有一个(或以上)不饱和双 键,或含某些对香气形成具有作用的活性基 团,常温下多数物质为油状液体,呈无色或 微黄色,大多具有香气(或特异气味),极 易挥发。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常压下沸点一般在 70℃~300℃之间。密度差异大,一般情况 较水轻,对光、热、氧极敏感,易转化为其 它物质或起氧化加成作用,失去香气。
• 种类多:
• 茶叶中发现并鉴定的香气成分约700种,有醇, 醛,酮,酸,酯,内酯,酚及其衍生物,杂环类, 杂氧化合物,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共十余大类。
• 芳香物质在茶鲜叶中的存在形式:
• 研究认为茶树鲜叶中的香气成分主要是以香 气配糖体的形式存在。香气配糖体本身并不 具有挥发性,无臭无味。与茶叶糖苷类前体 释放有关的二个重要酶类为ß-葡萄糖苷酶和 ß-樱草糖苷酶。
(五)酯类
1.萜烯族酯类 主要是醋酸酯(乙酸 酯)类: •醋酸香叶酯:似玫瑰香气的无色液 体,沸点242℃-245℃。 •醋酸香草酯:较强的香柠檬油香气 的无色液体,沸点170℃。 •醋酸芳樟酯:似青柠檬香气的无色 液体,沸点220℃。 •醋酸橙花酯:具玫瑰香气的无色液 体,沸点134℃。
2.芳香族酯类
β-胡萝卜素
• 茉莉酮(jasmone):淡黄色油状液体,沸点
257℃-258℃。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茶鲜叶及各类成品茶中均存在ne tea)中
含量较多,也是构成新茶香气的重要成分。 茶 螺 烯 酮 (theasprione) : 沸 点 125℃ -
• 一般春茶中含量较高,也是新茶香代表物质之 一,不同等级绿茶中的含量为自高而低递减。 红茶加工中的萎凋及绿茶加工中的“摊放”过 程对其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芳香族醇类
• 这一类化合物的香气特征是类似花香或果 香,沸点较高,较重要的有:
Benzyl alcohol Penzylethanol Penzylpropanol
•二氢海葵内酯 (dihydroactinidiolide): 呈甜桃香,β-胡萝卜素 的热降解或光氧化产物。 在茶叶发酵、干燥过程中 含量增加。
(七)酚类
• 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苯酚及其 衍生物,其中重要的有:
(八)杂氧化合物
• 茶叶中的杂氧化合物主要有呋喃类、吡喃类 及醚类等。它们也是茶叶芳香物的一部分, 并参与了茶叶香气的构成。
135℃ 。 具 果 实 、 干 果 类 香 气 , 存 在 于 成 品 茶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
(四)羧酸类
• 羧酸在鲜叶中含不高,大多以酯型化合物 的状态存在与有机体中,经加工的成品茶 含量比鲜叶高,尤其是红茶中占精油总量 的30%左右,绿茶中仅有2-3%,这种含量 与比例上的差异,是形成红、绿茶香型差 别的因素之一,茶叶中 主要有:
•苯 乙 酸 苯 甲 酯 : 具 有 蜂 蜜 的 香 气。
•水杨酸甲酯: 沸点224℃,无 色液体,具浓的冬青油香。鲜叶 芳香油 中占 9.0%, 绿茶 中 2.0%, 红茶中仅痕量。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低温下为 结晶状物质,熔点24℃-25℃, 沸点130℃-134℃。极度稀释后 具有甜橙花的香气。
究竟哪些成分决定它们特有香气的问题,日本 学者山西贞、原利男、竹尾忠一等做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他们认为;某种茶叶香气足由以某 几种香气物质为主体,配以其他几十种或几百 种带香物质共同混合而成的。并且与地区、品 种和加工方法不同而不同的。
苯丙醇:
沸点217℃~218℃, 无色粘稠液体,具微 弱的似水仙花香味。
3.萜烯醇类
此类化合物具有花香或果实香,沸点较 高,对茶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重要的有 :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草 醇、 橙花叔醇。
•芳樟醇(linalool):
•又名沉香醇。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99℃~200℃。具 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 一,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 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新梢各部位的含量由芽、第一 叶、第二叶、第三叶、茎依次递减。芳樟醇的含量和茶 树品种的关系密切,大叶种的阿萨姆变种中的含量最高, 中、小叶种的中国变种中含量较低。春茶含量最高,夏 茶最低。
2.芳香族醛类
•苯甲醛(benzaldehyde):无色至淡黄色
液体,沸点179℃,溶于乙醇、油。在空气
中不稳定易被氧化成苯甲酸,具苦杏仁香 气。存在于鲜叶及成品茶中。萎凋中含量有
所增加。
•肉桂醛(cinnamic aldehyde):沸点 252℃,黄色液体,具肉桂香气。
3.萜烯醛类
• 橙花醛(neral):又名顺柠檬醛(citral)。无色 至淡黄色液体,沸点228℃-229℃,溶于有机溶 剂,有浓厚的柠檬香,主要存在于红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