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中学13—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农业原始阶段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小农经济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D.公田变为私田
3.下面是某人观察右图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汉代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C.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D.汉代牛耕逐渐普及
4.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5.古代一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6.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间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西汉
7.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8.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9.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海外商运兴起
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D.雇佣劳动关系产生
10.观察下图,图中政策开始于何时()。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无关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12.清朝后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

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3.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二十家合之八百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A.人口的大量减少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5.下面是《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①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③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爱国思想的推动
17.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1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劳动力涌入中国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1.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 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22.下图是中国近代广东的一家火柴厂的六耳火柴商标。

其设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

A.广东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B.“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轻工业发展较快
23.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4.右图是1949年国统区的人们携带着大捆大捆的金圆券去购买日用品的照片。

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A.国统区经济发达,人们收入丰厚
B.国统区社会治安良好
C.国统区市场繁荣,商品丰富
D.国统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
25.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26.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 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

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

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27.“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D.封建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28.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9.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票20万股,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官僚资本()。

A.与民族工业互利双赢B.指导民族工业的经营
C.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D.积极投资于近代工业
3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31.为庆祝建国60周年,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优先发展轻工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2.读图,这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

根据该图
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

A.19世纪90年代
B.中华民国初年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3.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是()。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手工业者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34.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
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
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35.对下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
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3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发开放D.经济体制改革
38.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9.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0.下图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除民营手工业外,主要还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各自有哪些主要特点?(6分)
材料三“(唐代长安)万年(县)领(朱雀门)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县)领(朱雀门)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

”(《长安志》卷7)“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会要》)“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

”(《唐六典》) (3)据材料三,概括唐代“市”的基本情况。

(4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的“市”有什么变化?(4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

它反映了
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一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出现这一“黄金时期”的主要内因和外因是什么?(4分)依据材料一中的统计图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4分)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分)
材料二: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