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感悟
无论对于哪个阶段的数学老师来讲,数感一词对于他们并不是陌生,但在对数感的培养上,每个阶段的老师仍然存在认识上的缺失。
其一,老师往往认为对于培养数感只是一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
他们往往只有在比如《大数的认识》、《估算》等学习中,才会有意识的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其中的教学目标。
这些中高阶段的小学课程虽然的确实与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是基于在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在这些课堂上进行展现和应用,老师应该做的是从小学起步阶段就逐渐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其二,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说道“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由此可见数感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不一样的学习模式,通过联系和结合他们熟悉的生活去培养他们的数感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用灵活的方法去对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数学问题做出判断,更能对后面更具有挑战的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对于小学低阶段孩子来说,不仅能够顺应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将数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态度与意识。
其实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感也就是培养他们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学第一课中就要带着孩子们有序的数数,观察校园中的数字。
在一年级教材中,数字的认识以及数字计算在整本书中都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老师们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知识技能的养成,容易忽视培养学生们的数感,这样容易导致在后面的数学学习阶段中出现学生计算正确率低,部分家长可能会认为是孩子练习得不够多,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不断的进行重复练习,但真正的原因是在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没有重视孩子数感的养成。
因此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在具体数学情境的数数中建立数感
数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及其抽象的数学符号,他们对于数的认识只是寄托在当提到数字2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可能想的是2支铅笔,2只小鸟,也有可能是小兔子有3个胡萝卜吃掉了1个还剩下2个等具体情境与之相对应。
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说,他们所具备的更多的是直观的形象思维,只有通过具体的实物情境或者说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才能更容易帮助他们去理解数字的真正意义。
数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因此从数数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格外重视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操作让孩子们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有趣的数数活动中建立数感。
(一)、实物情境图
想要真正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就应该从教室内发展到教室外;从学校内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自己周围身边的事物;并且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其实来源于生活并且勇于生活。
因此在数数活动中,选取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具有多样性的,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物情境去选择快捷和正确的数数方法,这些都是要依靠孩子们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感所产生的无意识的反应。
案例1:《开学第一课》-可爱的校园
上述三幅图都来源于开学第一课,都是要求学生数出图片中所出现的小动物的数量。
虽然对于大多数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数数,10以内的数甚至更大得数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一年级的起步阶段教师还要带
着孩子们再一次去感悟数数呢?就是因为大多数孩子其实对于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且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一年级的孩子真正的去建立他们的数感。
《开学第一课》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也是刚刚入学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的准备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教师需要让孩子们大胆的数一数、找一找,大量的去说一说他们在新校园里或者他们的生活中发现的数字,然后再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物乐园开学的情境来呈现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校园中美丽的景色,通过这样有数字有形状的素材来深深的吸引学生,通过这样有趣的情景导入的方法不仅能锻炼他们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孩子们在轻松和愉悦中去感受到不同的情境应该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比如说可以做标记,他们还可以学习到应该有顺序的数数,并且在数数过程中手指和嘴巴应该做到一致,通过这些数学学习去潜移默化的建立孩子们的数感,让他们通过长期的积累,在平时生活中当他们遇到类似的生活情景就能无意识做出直观的反应,主动的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
案例2:《小猫钓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情境孩子们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当教师懂得了如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传授数学知识,孩子们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愿意用积极的心态投人学习,体验数感。
例如,在《小猫钓鱼》这一课的教学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0的意义,学习0的书写,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0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和用到数字0,但是
大部分的孩子却很难真正理解0也是作为一个真实的数字而存在的,因此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来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真正含义,知道0,1,2,3,,,都是一样的,也是一个数,教科书呈现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情境,4只小猫钓到鱼的条数是3,2,1,0,通过展示这张有趣的动态图,并对学生说:“第一只叫多多的小猫看起来特别的开心,这是为什么呀?”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第一只小猫因为钓到了4条鱼非常的开心,接着通过动态演示逐步减少的过程,让孩子们观察后面的几只小猫钓鱼的情况,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3,2,1来表示。
”最后自然引出0,体会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符号“0”来表示,0也是一个自然数,帮助孩子们体会0的意义,这也是一种通过结合他们熟悉的实物情景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同时启发孩子们大量的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
学生的积极性立即高涨起来:“电话上有0”、“直尺上有0”、“温度计上有0”……,通过引导他们去留意这些熟悉的事物,孩子们能体会到“0”除了表示没有外,温度计上的“0”还可以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和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去拓宽孩子们对0的认识范围,在现实中初步体验数感。
(二)、数与几何的结合中培养数感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当中,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还是“综合与实践”,数字与图形的融合都完美的体现和应用到了这四个单元里,数与形是数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字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因此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表示数字或者利用精确的数字来阐明图形的特征是让一年级的孩子把出现的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真正意义,提高他们的数感。
案例3:《玩具》
上述三幅图都来源于玩具第一课时,这一课时除了知道数字1-5的顺序,还需要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到这些数字的意义,也就是能够用这些数字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数量,也能够用直观的实物比如图形或者小棒来提炼出这些数字,因此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结合以上两个实物图,呈现了一个从多角度表述实物数量的例子,让孩子们大量的说一说可以用哪些图形来表示数字2或者4,放手让他们尝试着画一画图形来表示这些数字,进而引导他们去数一数,增强用数的量化去描述图形,让孩子们初步的感受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的思想,帮助孩子们建立符号与图形的联系,理解数字的真正意义,在这个过程学生学会了数学地观察,逐渐建立对数的直觉的,个体性的数感。
(三)动手操作,数感具体化
众所周知,动手操作都对孩子们亲身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有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快乐。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
孩子动手操作的时候,就是他们内部思想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展现,因此孩子们数感的培养和发展一定离不开他们自己的动手操作。
案例4:《玩具》
在学习《玩具》这一课中,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体会从小棒抽象出数量再到数字的过程,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让他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或者自己动手用图形画一画来表示玩具的数量1-5,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字变成活生生的动作,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小棒或者图形来表示,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对小棒再次进行抽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来由。
整个教学活动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培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是好动的,小棒的使用可能会分散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具使用后应该让他们整理好及时放回文具盒里。
总的来说,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节课或者说一个单元就能够完成的,他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他需要孩子们更多的去接触社会,去体验现实,能用数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合的方法。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多的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将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杨秀萍. 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浅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J]. 小学教学参考, 2004(11):36-38.
2.尹亚萍.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听一年级"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有感[J]. 小学教学, 2005, 000(003):35-36.
3.余剑. 以“认数”为例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3, 000(0A3):69-70.
4.王巧红. "情境"绝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透析"一年级数学情境创设的实效性[J]. 新课程(小学版), 2010, 000(010):241.
5.姜翠芹. 动手操作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5,
000(01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