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政治学原理
国家与阶级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 A)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
A 家庭
B 人际关系
C 人类进化
D 物质资料
2.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C )。
A 普那路亚家庭
B 对偶家庭
C 血缘家庭
D 家长制家庭
3.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氏族就是由(A )家庭直接引起的。
A 普那路亚
B 一夫一妻制
C 血缘
D 家长制
4.(B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
A 神权论
B 契约论
C 暴力论
D 冲突论
5.与其他权力相比,下列那项不是国家权力的特征:(D )。
A 强制力的垄断性
B 普遍的约束力
C 主权性
D 中立性
6.下列关于国家职能的表述中,可能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是:(C )。
A 内部职能
B 外部职能
C 社会管理职能
D 政治统治职能
2.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
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3.如何理解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也推动着国家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和更替,最终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将使国家完成一种复归——超越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差
别的社会。
因此,国家的消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1. 最早系统对国家进行分类的人是:(C )。
A 柏拉图
B 洛克
C 亚里士多德
D 孟德斯鸠
2.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B )。
A 本国政府对于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
B 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C 地理环境
D 掌权者人数的多少
3.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是:(D )。
A 自然演进
B 政治改良
C 宫廷政变
D 政治革命
4.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A )。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制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5. 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C )。
A 地主占有制
B 领主占有制
C 国家占有制
D 自耕农占有制
6.从国家权力结构来看,西方封建制国家实行的是:(B )
A 官僚制
B 分封割据制
C 中央集权制
D 等级制
1.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及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指出:所谓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共同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实行的阶级统治,就有什么类型的国家。
2.分析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点。
封建制国家的特征是其本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决定封建制国家本质的封建生产关系也就成为封建制国家特征的决定力量。
由于西方和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封建制国家的特征也必然不同。
表现为:
第一,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
这一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二者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不同。
在西方的领主制经济中,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都集中在领主个人手中,由此形成了封建割据状态;在中国的地主制经济中,政治力量游离于土地所有权之外,地主阶级为了在整体上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西方的领主制经济使得政治的权力地位是按地产来排列的,逐级分封形成的严格等级必然成为权力结构的直接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制生产关系决定了地主阶级在政治、法律上的等级划分很不严格,地主阶级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器,并由专职官吏行使权力,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权力结构——封建官僚制。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这是由于二者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封建领主们利用宗教教义毒害、麻痹人民,禁锢人们的思想;同时,他们还利用教会组织对抗、削弱王权,维护领主制经济和分封割据制度,政教合一是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地主制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既需要有一种宗教化的、以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又不允许有一个像西方的教会那样的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国家采取了一种特殊方法来建立其思想统治的功能,即把儒家思想宗教化,并兼用宗法思想和制度。
总之,西方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由各自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二者都是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地主占有阶级在政治上压迫农民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C )。
A 劳动价值
B 劳动力价值
C 剩余价值
D 平均利润
2.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一般是通过(A )实现的。
A 政治革命
B 经济革命
C 政治妥协
D 剥夺剥夺者
3.(A )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者上升阶段。
A 自由资本主义
B 垄断资本主义
C 人民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以(D )的广泛运用为基本特征。
A 机器
B 电子计算机
C 信息
D 电力
5. (C )是垄断资本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
A 消极国家
B 最低限度国家
C 法西斯国家
D 福利国家
6. 1929-1933 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罗斯福政府采用(B )的“国家经济干预学说”,实行“新政”。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布坎南
D 弗里德曼
1.试简述并评价“人民资本主义”。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实现方式方面出现了某些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鼓吹“资本民主化”。
认为由于劳动者拥有了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因而“股票所有权已经由富有阶级转到中产
阶级和工人阶级手中”。
第二,宣扬“管理制度革命”。
由于技术专家阶层的兴起,资本家本人已经逐渐丧失了对企业的管理权而由一个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经理阶级”所取代。
第三,宣扬“收入革命”。
由于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通过税收政策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从而拉平了国民收入,消灭了贫富差距,使富者变穷,穷者变富。
实际上,资本家把一部分企业的股票出卖给工人群众,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把工人群众进一步牢牢拴在雇佣劳动关系上,进一步强化对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管制,并且以控股方式进一步保障自己更加稳定有效地获取剩余价值。
所谓股份结构的控股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因此,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也并没有改变。
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民主
民主,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因而,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阶级统治的国家形式。
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它以资本和财产的私有作为经济前提,私人资本和财产的多少在资本主义政治中实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金钱民主”。
第一,从民主的阶级实质讲,资产阶级民主是少数剥削者享有的民主。
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意味着专政。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资本家手里控制着生产资料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决定了国家政权也控制在资产阶级手中,而广大劳动人民则一无所有,必然处在被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和奴役的地位.
第二,从民主的表现形式讲,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资产阶级标榜其民主为普遍的、全民的民主。
资产阶级法律也规定人人享受平等的权利。
然而,这仅仅是其表面形式。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法律规定的人人享受平等总是附加许多条件,致使广大劳动人民无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3.“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
其实质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一方面保证垄断资本的高额利润和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则利用社会福利政策缓和阶级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一种制度设计。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理论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反映垄断资产阶级意志的理论,它企图为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寻找一条出路。
但这个理论只是一种改良的权宜办法,而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1.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C )
A 生产过剩
B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 资本主义私有制
D 有效需求不足
2. 当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时,不得不把(C )作为首选方式。
A 和平过渡
B 政治妥协
C 暴力革命
D 议会斗争
3. 社会主义国家以(B )原则组建国家机构,保证人民的最高权力地位。
A 三权分立
B 民主集中制
C 选举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
4.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基础是:(D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共产党
C 工人阶级
D 工农联盟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属于党的(B )。
A 政治领导
B 思想领导
C 组织领导
D 作风领导
7.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D )。
A 按资分配
B 按劳分配
C 平均分配
D 按需分配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这种政治统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和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
这种政治统治的具体表现,就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或叫人民民主。
这种新型民主具体表现为:第一,从公民与政权关系来看,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占居民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第二,从阶级统治方法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选举并可以随时撤换的代表组成国家及权力机关。
第三,从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
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
这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真正体现。
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因此,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的意义。
党的领导,是通过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所谓政治领导,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深入透彻地分析和把握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利益和要求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谓思想领导,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抵制各种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想;所谓组织领导,主要是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制度,同时教育、培养、选拔干部,通过科学的和法定的程序,向国家政权机关输送大批优秀干部。
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党的政治领导是党的一切实际活动的核心内容和总的方向、目标。
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都是为着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
党的思想领导是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基础和灵魂,党的组织领导则是实行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物质保证。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肩负着埋葬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就是它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是自封的,因为它与现代的大工业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决定了它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彻底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为了消灭阶级,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即旧的生产关系)和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旧观念。
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证明,为了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向共产主义过渡,就需要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