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理解
1. 文言文阅读。
1黠xiá猱náo
1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zhǎo 。
虎首痒yǎng,辄zhé使猱爬搔sāo 之。
2 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3 猱徐取其脑啖dàn之,而以其余奉虎。
虎谓其忠,益爱近之。
4 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
虎跳踉liáng大吼,乃死。
字词解释:
缘:______ 辄:______ 殊:______ 啖:______
奉:_______ 谓:______ 益:______ 迹:______
踉:______
2粤yuè令好谀yú
1 粤西有令性悦谀。
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2 一隶欲阿ē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咸喜人谀。
唯阿ā主不然,视人誉蔑miè如耳。
”
3 其令耳之,亟jí召隶前,抚膺yīng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唯汝,良隶也!”自是昵nì之有加。
字词解释:
悦:_______ 谀:_________ 乃:______ 阿:______
偶语:______ 咸:______ 蔑miè如:______
亟:_____ 膺:______ 已:______ 昵:______
3黠xiá鼠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niè。
抚床而止之。
既而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
橐tuó中空,嘐jiāo嘐聱áo聱,声在橐tuó中。
曰:“嘻x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jù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fù而出之,堕地乃走。
字词解释:
方:______ 啮:______ 抚:______ 烛:______
橐:_______ 嘻:______ 见:______ 发:______
遽:______ 向:_____ 覆:_____ 堕:_____
4包惊几笃于友谊
陈包惊几笃(dǔ)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
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lián)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
时论称之。
字词解释:
笃:_______ 于:_________卒:______ 抚:______ 甚
至:______
方:______ 适:______ 理装:______ 即:______
奁:_______ 具:______ 后:______ 载:________
2. 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
”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
3. 阅读理解。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将啮其喉(______)(2)信不诬哉(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笞)。
[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凿壁偷光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胸有成竹
B.鹏程万里
C.三顾茅庐
D.囊萤映雪
[4]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
[5]写写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①去年春,江边曾会君②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抔③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瑞琴为君死!
[注释] ①昔:以前,从前。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
③掊(póu):量词,把,捧。
[1]诗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读了本诗后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这篇文言文选自《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 去:________
译: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________ 。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4]孔子竟被两小儿“笑”,请你恰当运用名言警句,为孔子辩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________)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_______)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________)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再判断翻译是否正确。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________)
[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B.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
C.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D.居安能忘危,见利能忘害。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①,而止之食②。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④,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⑦?欲服三军,非信⑧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
②止之食:留客人吃饭。
③幕:夜晚。
④令:派、使、让。
求:寻找。
⑤俟(sì):等待。
⑥恐:恐怕,担心。
⑦服:使……信服。
欤(y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⑧信:信用,诚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昔吴起出遇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
(2)待公而食。
__________________
(3)起之不食以俟者。
_________________
(4)其为信若此若。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遂依而截之。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内容。
[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__________的出处。
11. 文言文阅读。
1道士救虎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suō笠,立水浒hǔ,督善水者绳以俟sì,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
乃虎也。
始到蒙蒙然坐而舐shì其毛,比及岸,则瞠chēng目视道士,跃而攫jué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字词解释:
乘:______ 具:______ 躬:______ 水:______
俟:_______ 引:______ 平旦:______ 盼:_______
舐:_______ 比:______ 攫:______
2艾子邻人卖犬
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
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
”艾子曰:“是吠犬也,乌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贼横héng行,惧而噤jìn不一声,今日门辟pì,不能择人而吠,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
”艾子曰:“善!”
字词解释:
肩:_______ 西:_________ 安:______ 鬻:______
诸:______ 乌:______ 斥:______ 辟:_____
3喜嗔之人
昔有众坐于屋中,赞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促。
尔时,此人适过门外,闻是语,便嗔恚,即入其屋,禽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扑打。
傍人曰:“何故打人?”其人答曰:“吾何时喜嗔、仓促?此人者道我喜嗔恚、作事仓促,是故打之。
”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字词解释:
殊:______ 唯:______ 过:______ 嗔:______
尔:_______ 适:______ 禽:______ 何故:_______
是故:_______ 讳:______
4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kuì粮。
过雍门,鬻yù歌乞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l ì,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主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jù追而谢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十里老幼喜跃抃bià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字词解释:
东:_______ 之:_________ 匮:______ 鬻:______
既:______ 去:______ 以:______ 弗:______
逆旅:______ 涕:______ 遽:______ 谢:______
禁:______ 向:______
5天下有大勇者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cù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xié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字词解释:
谓:______ 过:______ 节:______ 见:______
卒:_______ 临:______ 故:______ 甚:______
6治驼
昔有医人,自诩xǔ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
”一人信焉,使治驼。
乃索板二,以一置于地,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
驼者随直,亦随死。
其子欲诉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字词解释:
自诩:_______ 延:_________ 矢:______ 焉:______
践:______ 随:______ 诉:______ 但: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日攘①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②告之日:“是非③君子之道。
”曰:“请损⑤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⑥已⑦。
”如知其非义⑧,斯⑨这⑩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攘(rǎng):窃取,偷。
②或:有人。
③是非:这不是。
是,这。
④君子:此指品行端正的人。
⑤损:减少。
⑥然后:表示接着前一个动作(情况)之后。
⑦已:停止。
⑧非义:不符合道义。
⑨斯:就。
①速: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是非君子之道是:_________ 道:_________
(2)以待来年然后已已:_________
(3)斯速已矣斯:__________
(4)何待来年来年: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 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众皆弃去(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
(2)众皆弃去(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_____)
A.没有B.埋没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
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
(3)众皆弃去。
(_____)
A.离开B.距离C.除掉
[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
[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抄在横线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东床姣婿
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③:“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
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
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
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丞相语郗信:告诉
B.白郗曰:姓氏
C.咸自矜持:都
D.因嫁女与焉:于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①,以箸(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
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ロ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著:子。
③掛:扱。
④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
⑤碾:踩。
⑥瞋:发怒。
⑦啮:咬。
[1]翻译文中画“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把王蓝田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____ 方:_____ 欲: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
1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或劝改业________
②砚穿则易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_______”(用文中的字回答)
[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拊掌(_______)然之(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11。